磁浮列车
国外大事记
1922年,德国工程师赫尔曼·肯佩尔首次考虑电
磁悬浮铁路
。
1934年,赫尔曼·肯佩尔获得制造磁悬浮铁路的
基本专利
。
1935年,赫尔曼·肯佩尔运用
试验模型
证实了磁悬浮。
1953年,赫尔曼·肯佩尔写成科学报告《电子悬浮导向的电力驱动铁路机车车辆》。
1969年,大通过能力高速铁路研究会开始基础性研究。克劳斯-马菲公司制造出电磁悬浮模型TR-01。支承和
导向系统
按赫尔曼·肯佩尔原则设计,由一台短定子
直线电动机
驱动。
1971年-1974年,先后制造了TR02、TR03、TR04号试验车。
1975年,开发、研制和试验第一台长
定子
电磁行车技术功能的设备。由
蒂森
·亨舍尔在卡塞尔厂区内用
试验平台
MB1进行。
1976年,生产第一台用
长定子
电磁行车技术的载人试验车HMB2,在卡塞尔由蒂森·亨舍尔在厂区内进行。采用电磁式支承和导向系统,有10毫米
空气间隙
,车重为2.5吨,4个座位,最大速度为36公里/小时。
1977年,
联邦德国
研究技术部作出有利于发展电磁悬浮
驱动系统
的决定。筹建埃姆斯兰磁悬浮列车试验设施。赫尔曼·肯佩尔工程师逝世(1892年4月5日-1977年7月13日)。
1979年,在汉堡的国际交通展览会上展出5月17日投产的TR05号并引起轰动。
1980年,开始建造TR06号。
1984年,埃姆斯兰磁悬浮列车试验设施投产,用TR06号开始作
行车试验
。8月17日达到302公里/小时的速度。
1986年,在蒂森工业公司(亨舍尔)开发TR07号样车。
1987年,埃姆斯兰磁悬浮列车试验设施第二期施工最终完成并投入使用。TR07号开始组装。11月11日TR06号达到406公里/小时的速度。
1988年,TR06号的速度于1月22日达到412.6公里/小时。在
慕尼黑
国际交通展览会上展出TR07号。
1989年,在埃姆斯兰磁悬浮列车试验设施上开始检验TR07号。磁悬浮铁路
快速列车
技术已趋成熟。
2000年6月30日,中德两国政府正式签订合作开展上海磁悬浮快速列车运营线
项目可行性研究
的协议。
2000年8月,国家计委批准
项目建议书
;同月,
上海
申通集团
等6家公司联合出资20亿元注册成立上海磁悬浮交通
发展
有限公司(后扩股为8家公司,
注册资金
3亿元),
上海市
委、市政府批准成立上海市磁悬浮快速列车工程指挥部。下面是磁悬浮下面是磁悬浮模型。
1990年, 第一次“磁浮列车、
直线电机
技术研讨会在
西南交大
召开。1992年,研制载人磁悬浮列车被正式列入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
1994年,西南交大研制成功中国第一辆可载人常导低速磁浮列车,
但是只能在完全理想的实验室条件下运行成功。
1995年5月11日,中国第一台载人磁悬浮列车在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使中国成为继德国、日本、英国、
苏联
、韩国之后,第六个研制成功磁悬浮列车的国家。
2000年,中国
西南交通大学
磁悬浮列车与磁浮技术研究所研制成功世界首辆
高温超导
载人磁悬浮实验车。2001年1月23日,上海磁悬浮交通发展有限公司与由德国西门子公司、蒂森快速列车系统公司和磁悬浮国际公司组成的联合体签署《上海磁悬浮列车项目供货和服务合同》,合同总金额12.93亿德国
马克
;2001年1月26日,与德国线路及轨道梁技术联合体(TGC)签署《磁悬浮快速列车混凝土复合轨道梁系统技术转让合同》,合同使用德国政府
赠款
共1亿德国马克。2001年3月1日工程正式开始。5月
专用道路
全线贯通。7月轨道梁生产基地投产。2001年8月14日,由
长春客车厂
、西南交通大学和
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
联合研制开发的中国首辆磁悬浮客车,在长春客车厂竣工下线,从而使中国继德国和日本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磁悬浮客车技术的国家。
磁悬浮列车的生产车间
2015年12月8日,由
中国铁建
铁四院设计
施工总承包
的湖南
长沙中低速磁浮铁路
工程全线疏散平台铺架完毕,将于近期开通试运行。据了解,长沙中低速磁浮铁路是中国首条自主研发的磁悬浮线,西起长沙南站,东至
黄花机场
,
线路全长
18.5公里,2014年5月开工建设。
2015年12月2日,长沙磁悬浮列车首次进行全线18.55公里的
热滑
试验,经磁浮梨站、抵达
磁浮机场站
后,顺利返回磁浮车辆段综合基地,现已全面进入
联调联试
阶段。
2016年5月6日,中国首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悬浮商业运营示范线——
长沙磁浮快线
开通试运营。该线路也是世界上最长的中低速磁浮运营线。
2017年12月30日,北京首条磁悬浮轨道交通S1线开通试运营,列车设计运营速度100km/h。
2018年5月23日,从国防科技大学获悉,由该校领衔研制的新型磁浮列车工程样车运行试验取得成功,时速可达160公里以上。本次运行试验成功,是国家“
十三五
”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课题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标志着中国已掌握中速
磁浮交通
核心
关键技术
,对推动中国磁浮交通
技术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9年3月3日,全国人大代表、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董事长周清和透露:中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列商用
磁浮3.0版列车
正在紧张研制当中,计划2020年年初下线。这款无人驾驶的磁浮列车,设计时速200公里。
2021年7月20日,由
中国中车
承担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时速600公里高速
磁浮交通
系统在青岛成功下线,这是世界首套设计时速达600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标志着中国掌握了高速磁浮成套技术和
工程化能力
。
上海磁悬浮列车
世界第一条磁悬浮列车示范运营线——
上海磁悬浮列车
从
浦东
龙阳路站
到
浦东国际机场
,三十多公里只需8分钟。上海磁悬浮列车专线西起
上海轨道交通2号线
的
龙阳路站
,东至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专线全长29.863公里,由中德两国
合作开发
。2001年3月1日在浦东挖下第一铲,2002年12月31日全线试运行,2003年1月4日正式开始商业运营。是世界第一条商业运营的磁悬浮专线。上海磁悬浮列车是“常导磁吸型”(简称“常导型”)磁悬浮列车。是利用“异性相吸”原理设计,是一种吸力
悬浮系统
,利用安装在列车两侧转向架上的悬浮电磁铁,和铺设在轨道上的磁铁,在磁场作用下产生的排斥力使车辆浮起来(利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据韩国媒体2014年5月15日报道,韩国首列自主研发的商用磁悬浮列车14日投入试运营,并将于7月中旬正式载客运行。由韩国列车制造商“现代罗特姆”与韩国机械研究院共同设计制造的磁悬浮列车14日获得有关机构颁发的运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