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齊勇主編《儒家文化研究》(第一~九輯)目錄
《儒家文化研究》叢書,是探討儒家學術、思想和文化諸問題的專門的言論空間。通過發表國內外方家碩學的高文討論,將經過創造性轉化的儒家傳統呈獻給中國和世界。
編纂宗旨:根源性與多元性、學術性與思想性、理論性與現實性、厚重感與前沿性。
主要內容:儒學史前史、原始儒學、漢唐儒學、宋明儒學、現當代新儒學、儒家人物思想、儒家經典、儒家哲學、儒家倫理學、儒家社會政治理論等方面的研究論著。
儒學與諸子學、儒學與玄學、儒學與道教、儒學與佛教、儒學與回教、儒學與各兄弟民族宗教文化乃至儒學與西學、儒學與現代西方人文社科學說的研究論著,同樣是本叢書所特別重視和需要的。
編纂準繩:資料佔有的全面性、出處的準確性、理解的深刻性等學術規範的要求作為標準,據以對論著進行選汰,杜絕投機取巧、淩空蹈虛之作。
儒家文化研究(第一輯)——新出楚簡研究專號
出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出版年: 2007年6月第1版
頁數: 463
定價: 33.00元
ISBN: 9787108027122
本輯收入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以及美國、日本、加拿大、比利時、俄羅斯等國的學者關於新出楚簡的哲學思想、宗教觀念、政治意識以及學派歸屬等方面的研究論文21篇,附錄新出楚簡思想研究著述要目,是近年來新出楚簡思想研究的力作。
上博楚簡所見孔子為政思想及其與《論語》之比較&郭齊勇
行于五常:人之為人(HumanBeings),抑或人之成人(HumanBecomings)?&[美]安樂哲
竹帛《五行》篇為子思、孟子所作論――兼論郭店楚簡《五行》篇出土的歷史意義&陳來
《五行篇》的宗教觀&[美]郝樂為
“郭店竹簡與思孟學派”覆議&李存山
出土文獻背景下的儒家核心經典系統之重構&郭沂
《上博簡・五》學術價值考論&歐陽禎人
《唐虞之道》:戰國竹簡中任命以德的繼位學稅&[美]艾蘭
“傳賢不傳子”的政治權力轉移程式――上博簡《容成氏》篇政治哲學的問題意識及其學派歸屬問題初探&吳根友
原始儒家德性政治思想的遮蔽與重光――《緇衣》郭店本、上博本與傳世本�論&胡治洪
《孟子・萬章上》篇諸章與上博藏簡《容成氏》涉及堯舜禪讓之竹簡&黃人二
論《民之父母》中的“三無”&林啟屏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易經》釋卦三則&蕭漢明
新出楚簡與《周易》的背景關係研究法&邢文[1]
上博楚簡《三德》的天人相關思想&[日]湯淺邦弘
上博簡(五)《三德》篇中天的觀念&[日]福田一也
秦的法律與社會――關於張家山《二年律令》等新出土文獻的思考&[加]葉山
墨子和楊朱的血液在儒家的筋肉裡――《唐虞之道》的“中道觀”&[比]戴卡琳
先秦自然哲學中的“天恒”觀念――由竹簡《太一》與《恒先》論及宇宙源頭&[俄]郭靜雲
《鮑叔牙與隰朋之諫》中有關“日食”之探究――兼論《管子》中的“禮―法”觀&郭梨華
論楚簡《鬼神》篇的鬼神觀及其學派歸屬&丁四新
新出楚簡思想研究論著要目&夏世華輯錄 胡治洪整理
儒家文化研究(第二輯)——儒家政法思想與現代經學研究專號
作者: 郭齊勇主編
出版社: 三聯書店
出版年: 2008-12
頁數: 473
定價: 39.00元
裝幀: 平裝
叢書: 儒家文化研究
ISBN: 9787108030078
《儒家文化研究(第2輯):儒家政治思想與現代經學研究專號》:《儒家文化研究》叢書,本叢書是探討儒家學術、思想和文化諸問題的專門的言論空間。通過發表國內外方家碩學的高文讜論,將經過創造性轉化的儒家傳統呈獻給中國和世界。
“五四”以降,學術界對儒家基本的思想範疇及其與政治、法律制度之關係的理解,存在著很多偏差,需要切實而深入地重新研究。許多似是而非的看法幾乎成為眾口一詞的定論,然而這卻正是需要我們重新檢討與撥亂反正的物件。
本輯第一部分的五篇論文,重在討論儒家的公私觀,公共領域與私人領域的分際,公德與私德的關係,天理、人情與法律的關係,“親親互隱”觀的制度化及其在《唐律》與六法體系中的展開等諸多問題。
本輯第二部分的八篇論文,重在討論皮鍚瑞、廖平、葉德輝、劉師培、蒙文通、劉咸忻等現代經學家的思想,由於這些經學家的思想非常博大,有的學者一生變化頗繁,故每文或從一個側面進入,或略就總體上概說。在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的衝突之中,現代經學家並非發思古之幽情,他們有的“明經致用”之方,有的作新制度的探討,有的發掘經學的意義,有的深探學術的價值,各有精彩。現代經學家的研究成果,對我們今天重新討論經學有啟發新思的作用。
儒家政治法律思想研究
先秦儒家論公私與正義
簡論20世紀公德探討中的幾個誤區
私與公:自治與法治--兼論儒家“齊家”與“治國”之分際
《唐律》中“容隱”觀念的制度化
六法體系形成中的容隱制問題--以禮法的合流與分離為線索
現代經學之研究與整理
並非“經學歷史”的《經學歷史》--對皮錫瑞《經學歷史》的文本解讀
廖平與經學的終結
在知識與信仰之間:論葉德輝的經學思想
劉師培的經學史與易學研究
劉師培的《左傳》凡例研究
蒙文通先生經學研究之貢獻
劉鑒泉先生經學思想概述
制度的焦慮與儒生的關懷——晚清三大今
儒家文化研究(第三輯)——禮學研究專號
出版年: 2010-06-12
頁數: 583
定價: 49.00元
裝幀: 平裝
ISBN: 9787108034434
禮樂文明的確立、位移及其邊緣化
禮與儒家的“人道”觀
北大標點本《儀禮注疏》標點商兌
上博簡《武王踐阼》集釋
鄭司農注《周禮》所用“當為”術語考辨——兼評段玉裁對“當為”術語的界定
宋儒對《周禮》的考辨
胡宏對《周禮》的批評
張爾岐禮學思想試探
毛奇齡禮學成就論略
《周禮·地官·司徒》、《禮記·王制》中有關社會公正的論述
《禮記》五講
中國古代居喪法律孜
“中庸”“治國有九經”思想探析——以“坊記”、“表記”、“緇衣”相印證
從《曲禮》、《少儀》看《禮記》
禮學思想的現代價值
《周禮》理想價值新解
先秦禮儀空間的編碼與解碼
禮器意蘊蠡測
《禮記》中的生態倫理思想
先秦祭侯考論
《禮記》會讀剳記
儒家文化研究第四輯——心性論研究專號
出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出版年: 2012-3
頁數: 517
定價: 47.00元
裝幀: 平裝
ISBN: 9787108038296
中國心性論發明於先秦,經魏晉以降儒釋道三教之融會與整合,至宋明蔚為大觀。心性論在東亞諸國的文化史、儒學史上也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它上與形上學、宇宙論緊密相聯,下開工夫論(修養論)、社會政治實踐論。
本輯按內容分為三個單元。第一單元六篇論文重點研究宋明理學及其心性論,以張載、朱熹、王陽明為中心,旁及清初胡石莊,以及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韓國儒生郭俛宇與田艮齋之爭所反映的朝鮮性理學的發展,其中關涉心性論與宇宙論的關係,張載與朱子心學的定位,陽明教法的流衍,心、性、情關係的爭辯與心性論諸範疇的厘清,及在何種意義上說心性論是實學等。第二單元三篇論文回溯先秦儒學的心性論,以孟子、荀子與《樂記》為中心而展開,尤重視性善論的真諦,孟子學的發展,荀子“心之所可”的道德人學之意涵。第三單元五篇論文從更寬廣的歷史視域出發,研究儒家的意義之域、道德哲學的範疇系統、仁愛觀、幸福觀、人性論的發展及其當代意義。
本套叢書自2007年至今,每年出一輯,文章品質上乘,學風嚴謹。計畫按照年度一輯的進度出版,展示學界儒家文化研究之成果。本輯是該套叢書第四輯——心性論專號。
張載在宋代理學的地位重探
朱子“心論”試析
王陽明哲學之根本性質及其教法流衍中所存在之歧異性
論宋明理學的興起
清初胡石莊的心性實學思想
艮齋學派與倪宇學派之思想異同及其特徵:以田艮齋與
郭倪宇的“心說”論爭為中心
觀點、視角與思想譜系--關於孟子性善論的思想史解讀
荀子論“心之所可”與人的概念
《樂記》的“踐形”思想研究
儒家道德觀念系統的內在結構
儒學的意義之域
愛的張力--儒家仁愛觀念的理論內涵
從“孔顏樂處”思考儒家的倫理幸福論
儒學人性論的邏輯發展
“近三十年來中國哲學的發展:回顧與展望”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
儒家文化研究(第5輯)
出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副標題: 近三十年中國哲學回顧與展望專號
出版年: 2012-10
頁數: 402
定價: 39.00元
裝幀: 平裝
ISBN: 9787108041937
內容簡介 · · · · · ·
收入本輯的有成中英、郭齊勇、沈清松、YoulaineEscande (幽蘭)、劉笑敢、李維武、劉千美、AbramovaNatalya(娜塔莉婭)與燕姝芳、李晨陽、薑新豔、倪培民、JohnMakeham(梅約翰)、胡治洪、龔雋、楊燕的論文與任慧峰的綜述。成中英、郭齊勇的論文從總體上回顧與總結30年來海內外中國哲學的發展及其背景。沈清松考察了海外中國哲學學者的心路歷程,強調“知諧外推”的理念。劉笑敢從“天人合一”命題解讀的側面,李維武從歷史感的層面,透視30年來中國哲學研究的問題意識。幽蘭、劉千美分別研討了近三十年歐美地區中國美學與藝術批評及其方法論問題。娜塔莉婭與燕姝芳討論和諧社會建構與現代中國哲學轉型的關係。李晨陽從政治哲學視域再談儒家與民主的問題。薑新豔全面總結了西方的中國哲學研究的三個階段。倪培民從“合法性”到“立法者”的轉換,談當代中國哲學的地位。梅約翰論思想史與中國哲學的內在邏輯。胡治洪討論了當代新儒學研究的四個階段、五種取向。龔雋檢討了大陸禪學史的研究。楊燕則論當代儒學發展的困境與機遇。各位作者從不同視角與領域的探究,豐富了我們對三十多年來海內外中國哲學界的研究狀況的理解。要之,中國哲學不再是封閉的研究。
目錄 · · · · · ·
“近三十年來中國哲學的發展:回顧與展望”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詞
近三十年中國哲學的發展與中國哲學智慧的挑戰
中國大陸地區中國哲學研究60年的回顧與反思
飄散之“中”:從靈根自植到和諧外推
近三十年來歐洲中哲研究之美學方法論評析
天人合一:爭論、研究和創構
重建歷史感與中國哲學史研究創新
現代中國哲學思想是和諧社會發展理論與國際合作實踐的基礎
儒家與民主:探索二者之間的中庸之道
中國哲學研究在英語世界的三個階段
從“合法性”到“立法者”
思想史與中國哲學的內在邏輯
近三十年中國大陸現代新儒家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1980年代以後大陸禪學史研究論評
當代儒學發展中的困境與機遇
大學中的國學教育、課程設置與學科建設討論會紀言
儒家文化研究(第六輯)——中國哲學與海外哲學研究專號
出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年: 2013-8
頁數: 575
定價: 49.00
裝幀: 平裝
ISBN: 9787108044488
儒家文化史、學術史的研究是儒家文化研究的基礎部份,也是為人們正確認識儒家文化提供必要的學術與知識的基礎。《儒家文化研究(第6輯)》論文雖非都是討論儒家文化,但均與儒家文化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歷史上的儒家文化是在與諸子百家的爭鳴過程中,不斷吸收其他各家的長處而發展起來的。當代儒家文化的發展也應當在世界範圍內的諸子百家爭鳴中,吸收諸家之長,發展自己的理論與文化。《儒家文化研究(第6輯)》將本著開放、發展的精神,歡迎各種與儒家文化有關的學術論文,為儒家文化的當代發展,同時也為當代中國文化的建設做出一點有益的貢獻。
梁漱溟與密宗
世界哲學:當代中國哲學的視域
從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看儒家思想對和諧社會建設的當代意義
當代新儒學理論系統之回顧與前瞻——以牟宗三“兩層存有論”為核心的反省
論牟宗三對儒家和康得道德哲學的重建——批判性的反思
張岱年文化綜合創新論及其評價
儒學對生活世界之神聖性的建構
性理之學的學術形態與理論建構
宋明理學的群己公私之辨——兼論在普遍主義與特殊主義之間的儒家倫理學
晚霞,還是晨曦?——回應對“早期啟蒙說”的三種質疑
形聲而通訓詁——段玉裁漢宋相容的文字詮釋學
論中國佛學的精神及其現實意義
誠明中和的人格完善——儒道思想交涉的一個領域之考察
莊子的“相對主義”再認識——兼論莊子的**性與相對性思想
從身體視角看《莊子》自由觀的矛盾及其政治哲學意蘊
《尚書》中以“天”為核心的政治神學——論《尚書》是墨家經典著作
關於“東亞儒學”的若干問題
歷史的“源頭活水”——島田虔次與《中國思想史研究》
英美儒家哲學研究評析
運用創造詮釋學在美國學術界發揮中國哲學:邁向全球化之道
藝術與成德之教:近三十年歐美地區中國美學與藝術批評研究之一
儒家文化研究(第七輯)—— 儒家政治哲學研究專號
出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出版年: 2016-8
頁數: 473
定價: 58.00
裝幀: 平裝
ISBN: 9787108055972
內容簡介 · · · · · ·
本輯收錄有關儒家政治哲學思想的論文十七篇,從不同角度揭示了儒家政治哲學思想內容的豐富性與獨特性,其中有些論文從宏觀角度探討了儒家政治之道,儒家政治哲學的文化背景;有些專題性質的論文則討論了儒家的正義論、賢能政治、天下觀、民本思想,漢代經學中的“異聞”性質等問題的;更多的論文是專人與專題的研究,又以有關孟子、荀子、王船山、徐複觀政治思想的研究論文居多;而有關孟子政治思想對日本德川時代的影響的專題研究,反映出中國儒家政治思想對東亞社會的深刻影響。
本輯是當代中國政治哲學研究熱潮推動下的學術成果之一,也是這一熱潮的有機組成部分,將對中國政治哲學特別是儒家政治哲學的研究產生積極推動的作用。
目錄 · · · · · ·
荀子政治哲學的人性公理
荀子的“聖王”觀及其對王權正當性的論述
論人的道德權利與社會革命的必要性——反思孟子心性論的人文價值
孟子政治思想對日本德川儒者的衝擊與消融
超越王道:孟子政治哲學的再闡釋
《司馬法》與《孟子》同途而殊歸
《白虎通義》中所見“異聞”研究——兼論東漢的儒學與政治
“文化本位”與“民主政治”——徐複觀論儒家政治轉進之路
王船山制約君權思想探論
論儒家的政治哲學及其正義
賢能政治:意義與限度
“民本”傳統與中國正義論問題——“周公害”之政治哲學
古典儒家政治哲學論綱
禮樂視野下的儒家政治哲學——以《六德》為中心的思考
政之道:邁向中道的政治——評黃勇《全球化時代的政治》
儒家政治哲學的返本開新——李明輝《儒家視野下的政治思想》述評
儒家文化研究(第八輯)——儒家生態思想研究、劉述先學術思想研究
出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內容簡介 · · · · · ·
本輯包括儒家生態思想研究和劉述先學術思想研究兩大主題。關於儒家生態思想研究的文章,呈現了儒家傳統的生態觀念、行為習慣及其制度安排,揭示了致思於可大可久的儒家生態智慧的現實意義,部分文章還從某一側面體現儒家思想及其實踐與生態保護之隱然相合。關於劉述先學術思想研究的文章,從儒學的宗教性、“理一分殊”的現代闡釋、全球倫理與文明對話等方面論述了劉先生的學術成就,以此祝賀劉先生八十華誕。
葛榮晉:儒家生態哲學思想及其現代價值
錢耕森:“中庸”、“中和”、“誠”的生態智慧新探
李瑞全:傳統儒家的天地人智慧:當代新儒學之生態倫理
白奚:儒家的生態倫理思想與可持續發展
喬清舉:論儒家生態哲學的基本理論
胡治洪:人心與生態
樂愛國:論《中庸》的生態主旨——以朱熹《中庸章句》為依據
佘正榮:參天地贊化育:儒家生態倫理觀簡論
蕭洪恩:自然生命與文化生命:長江流域的生態生命思想素描
崔濤:價值進化論與價值本體論——羅爾斯頓與儒家生態倫理思想比較
景海峰: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歷史脈絡及當代意義
潘朝陽:從《易繫辭傳》論儒家的空間實踐——以臺灣為例
單純:論儒家的生命倫理
王甯川、皮介行、鄒宇澤:儒家文化與農村生態經濟:兩岸共建儒學文化村的構想
郭齊勇:恭祝劉述先先生八十華誕
景海峰:新儒學在全球倫理重構中的角色
東方朔:劉述先先生對儒家傳統“知識與價值”的理解和詮釋
丁為祥:超越和內在的並舉,理想與現實之從容——對劉述先學術思想的一點認識
姚才剛、陳海梅:“兩行之理”與儒學的宗教性——劉述先先生對儒學宗教性問題的反思
周恩榮:從哲學的解釋到思想史與哲學相結合的解釋——牟宗三與劉述先二先生關於朱子哲學研究之比較
周浩翔:“理一分殊”與儒家倫理重建——兼談劉述先先生儒學詮釋學的啟示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