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教材遵循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位颁发的《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精神,按照构建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有机衔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规范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总体目标,注重对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岗位胜任能力培养,注重院校教育与毕业后教育的紧密衔接。在第八版教材的基础上,制定了本版《儿科学》教材的编写提纲。 本版的章节编排顺序略有调整。此外,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将第八版中"青春期健康与疾病"章节的内容归并入本版中的"生长发育"和"儿童保健"等章节中。 由于现代医学模式转变和儿童疾病谱的改变,遗传性疾病已经成为影响儿童健康的重要问题;同时随着生物医学的快速发展,筛查、诊断和防治遗传性疾病的技术方法和措施也有显著提高。本版在"遗传性疾病"章节中增加了后者的内容,希望提高学生对遗传性疾病的临床思辨能力,掌握咨询、诊断和治疗的基本原则。 某些章节的内容中,例如免疫性疾病,涉及的疾病多为少见病或者罕见病,教材内容着重在宏观的总论中阐述发生机理,以及临床筛查、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基本原则,并以几个典型疾病作为案例,并不全面展开所有病种。 按照学院教育和毕业后教育"5+3"的培养模式,编委会认真研究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等继续医学教育的要求和内容,注意做好二个教育阶段的衔接,对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要求中涉及的理论和知识,尽量在教材中给以覆盖。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版教材采用了纸质版和数字版融合的新模式,通过书内二维码融入数字化内容,学生可以使用移动或者PC终端阅看各种图像、声频和视频等内容,适应了知识爆炸和知识信息化条件下的学习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在融合性教材的编写过程中,一批对富媒体资源建设有想法和经验的中青年骨干老师加入了编者的队伍,必将对儿科学教材建设的传承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教材编写的启动前和编写过程中,编委会曾经通过各种渠道向全国儿科学教学的同行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认真听取和分析来自教学一线教师们的声音,从善如流。本版教材的编写工作实际上凝聚着全国儿科学同行的智慧和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