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陀與晚唐政局 目錄
摘要
第一章 緒論 --------------------------------------------------1
第二章 處月與沙陀
第一節 唐初的處月 -------------------------------------------------10
第二節 處月的破散與沙陀興起-------------------------------------------------13
第三節 沙陀投降吐蕃 -------------------------------------------------21
第三章 舉族附唐後的沙陀
第一節 唐代對降附外族的管理態度 ---------------------------------------------25
第二節 沙陀內徙後的處境 -------------------------------------------------28
第三節 沙陀的整編與離散 -------------------------------------------------33
第四節 大同軍事件的潛在問題-------------------------------------------------37
第五節 被逐出境再入關救援 -------------------------------------------------43
第四章 晉、汴相爭
第一節 李克用入主河東鎮 -------------------------------------------------49
第二節 上源驛事件的歷史伏筆-------------------------------------------------53
第三節 王重榮的紿誤 -------------------------------------------------55
第四節 李克用三敗關中聯軍 -------------------------------------------------58
第五章 沙陀的頓挫與復興
第一節 李克用忠於唐室 -------------------------------------------------65
第二節 魏博鎮轉附朱溫 -------------------------------------------------70
第三節 河東勢衰與唐朝滅亡 -------------------------------------------------74
第四節 李存勗的再起 -------------------------------------------------77
第六章 結論 -------------------------------------------------83
附表一:史籍中列傳篇目對西域異族之稱謂一覽表(頁5)
附表二:唐初處月部族與唐朝互動大事紀(頁19)
附表三:史籍記載唐朝貞元年間北庭都護府失陷內容比較表(頁23)
附表四:各書記載大同軍亂事件比較表(頁37)
附表五:《通鑑》記載大同軍亂之前各地區叛、亂事件一覽表(頁40)
附表六:《通鑑》記載大同軍亂事件造成河東節度使更替情形一覽表(頁43)
附表七:沙陀入唐以後大事紀(頁85)
附圖一:北庭都護府金滿州位置示意圖(頁14)
附圖二:晚唐河東鎮簡圖(頁51)
附圖三:唐僖宗光啟元年中原主要藩鎮位置示意圖(頁64)
古籍(依朝代順序):
唐.魏徵等撰,《隋書》,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八刷。
唐.李林甫等撰,《唐六典》,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版。
唐.李德裕,《李文饒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四部叢刊集部》上海涵芬樓借印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藏明刊本,1982年。
五代.孫光憲,《北夢瑣言》,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二刷。
後晉.劉昫等撰,《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七刷。
宋.宋敏求編,《唐大詔令》,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影印「四庫珍本」,1977年。
宋.薛居正等撰,《舊五代史》,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八刷。
宋.歐陽修、宋祁,《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
宋.歐陽修,《新五代史》,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七刷。
宋.王 溥,《唐會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宋.王欽若等撰,《冊府元龜》,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
宋.司馬光,《資治通鑑》,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據四部叢刊初編宋刊影印縮本,1962年。
宋.司馬光,《資治通鑑考異》,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據四部叢刊初編宋刊影印縮本,1962年。
宋.范祖禹,《唐鑑》卷24〈昭宗〉(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7年)。
宋.陶 岳,《五代史補》,台北:台灣商務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冊407,1983年。
宋.樂 史,《太平寰宇記》,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南宋.鄭 樵,《通志》,台北:台灣商務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冊213,1983年。
元.耶律鑄,《雙溪醉隱集》,台北:藝文出版社據民20年至23年遼海書社印刊本影印,1971年。
明.王夫之,《讀通鑑論》,上海:古籍出版社,據上海辭書出版社圖書館藏清同治四年(1865)湘鄉曾氏金陵節署刻船山遺書本影印,1997年。
清.俞浩,《西域考古錄》,台北:文海出版社, 1966年。
清.趙翼原著,今人.王樹民等校證,《廿二史劄記校證》,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四刷。
近著(依姓名筆劃、外籍):
丁 謙,〈新唐書沙陀傳地理考證〉,《蓬萊軒地理學叢書》冊二,台北市:正中書局,1961年。
才 讓,《吐蕃史稿》,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7年。
王小甫,《唐.吐蕃.大食政治關係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
王小甫,《隨唐五代史》,台北:三民書局,2008年。
王吉林,《唐代南詔與李唐關係之研究》,台北:黎明文化出版,1992年版。
王吉林,《安史亂後的北庭》,台北:蒙藏委員會發行,2002年。
王怡辰,《東魏北齊的統治集團》,台北:文津出版社,2006年。
王國維,《王觀堂先生全集》,台北:文華出版,1968年。
方亞光,《唐代對外開放初探》,合肥:黃山書社出版,1998年。
田餘慶,《拓跋史探》,北京:三聯書店,2003年。
史念海,《唐代歷史地理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
江應梁主編,《中國民族史》中册,北京:民族出版社,1990年。
何建民編著,《隋唐時代西域人華化考》,台北市:新文豐出版,1979年。
李 方,《唐西州行政體制考論》,黑龍江: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
李孝聰,《中國區域歷史地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李樹桐,《隋唐史別裁》,台北:台灣商務,1995年。
李鴻賓,《隋唐五代諸問題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6年。
李樹桐,《唐史索隱》,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8年。
岑仲勉,《西突厥史料補闕及考證》,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岑仲勉,《元和姓纂四校記》,台北:中研院史語所,1975年。
岑仲勉,《隋唐史》,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吳玉貴,《突厥汗國與隋唐關係史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1989年15刷。
吳廷燮編,《唐方鎮年表》,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二刷。
吳鋼主編,《全唐文補遺》,西安:三秦出版社,2000年。
周紹良主編,《全唐文新編》,長春:吉林文史,2007年。
周崑田編著,《中國邊疆民族簡史》,台北:台灣書局,1961年。
林恩顯,《突厥研究》,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2年二刷。
林冠群,《唐代吐蕃史論集》,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2006年。
林冠群,《論唐代吐蕃之對外擴張》,台北:蒙藏委員會發行,1991年。
林惠祥,《中國民族史》下册,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
周紹良、趙超主編,《唐代墓誌匯編續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胡耐安編著,《邊疆民族志》,台北:蒙藏委員彙編印,1963年。
孫繼民,《唐代行軍制度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
馬長壽,《突厥人和突厥汗國》,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
陳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論稿》,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4年。
張國剛,《唐代政治制度研究論集》,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
張國剛,《唐代藩鎮的研究》,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
張國剛主編,《中國中古史論集》,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年。
張 雲,《唐代吐蕃史與西北民族史研究》,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2004年。
張 雲,《西北歷史研究》,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1991年。
張文勛等著,《民族文化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
郭武雄,《五代史料探源》,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6年二版。
許倬雲,《我者與他者:中國歷史上的內外分際》,台北:時報出版,2009年。
章 群,《唐代蕃將研究》,台北:聯經出版,1990年。
章 群,《唐代蕃將研究(續篇)》,台北:聯經出版,2008年。
馮承鈞編,《西域地名》,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69年版。
項英杰等著,《中亞:馬背上的文化》,台北:淑馨出版社,1996年。
新疆社科院史研所著,《新疆簡史》,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1980年。
傅樂成,《唐宋附五代史研究論集》,台北市:大陸雜誌社,1967年。
傅樂成,《隋唐五代史》,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社,1980年。
傅樂成,《漢唐史論集》,台北:聯經出版,1977年。
楊 銘,《吐蕃統治敦煌研究》,台北:新文豐出版,1997年。
楊聖敏,《回紇史》,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薛宗正,《安西與北庭—唐代西陲邊政研究》,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
劉義棠,《突回研究》,台北:經世書局,1990年。
劉義棠,《中國邊疆民族史》,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92年三版。
譚其驤編,《中國歷史地圖集》,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1996年。
樊文禮,《唐末五代的代北集團》,北京:中國文聯出版,2000年。
樊文禮,《李克用評傳》,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5年。
韓國磐,《隋唐五代史綱》,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盧建榮,《咆嘯彭城》,台北:五南圖書出板社,2008年。
盧建榮,《飛燕驚龍記—大唐帝國文化工程師與沒有歷史的人》,台北:時英出版,民2007年。
嚴耕望,《唐代交通圖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日)山田信夫,《北アヅア游牧民族史研究》,東京:東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
(日)平岡武夫,《唐代的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日)青山定雄,《中國歷代地名要覽》,樂天出版社,不著出版年與地。
(日)間野英二,《中央アヅアの歷史》,東京:講談社株式會社,1998年。
(日)桑原騭藏,〈關於隋唐時代來往中國之西域人〉,何建民編譯,《隋唐時代西域人華化考》,台北市:新文豐出版,1979年。
(法)沙畹著,馮承鈞譯,《西突厥史料》,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
期刊論文:
王吉林,〈唐代馬嵬之變的政治意義及安史亂後宰相制度變化的趨勢〉,《唐代研究論集第三輯》,台北:新文豐出版,1992年。
王旭送,〈沙陀崛起河東原因之分析〉,《昌吉學院學報》期5(2009)。
王旭送,〈沙陀來源新論〉,《新疆師範大學學報》29卷4期(2008.12)。
王義康,〈沙陀漢化問題再評價〉,《陝西師範大學學報》24:4(1995)。
王壽南,〈論唐末桂林戌卒之亂〉,《政治大學學報》期2(1984)。
方積六,〈晉王李存勖滅梁之戰及其軍事謀略〉,《南都學壇》4期(1991)。
朱振宏,〈西突厥建國考〉,《中國邊政》173期(2008)。
朱振宏,〈唐代「皇帝‧天可汗」釋義〉,《漢學研究》21卷第1期(2003)。
李 方,〈唐西州城傍朱邪部落〉,《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9.7)。
李玉林,〈一代豪酋李克用的漢化〉,《忻州師範學報》24:1(2008)。
李丹婕,《唐代六胡州研究述評》25:4《新疆大學學報》(2004)。
李 帆,〈西方近代民族觀念和“華夷之辨”的交匯——再論劉師培對拉克伯里“中國人種、文明西來說”的接受與闡發〉,《北京師範大學學報》206期(2008)。
李崇新,〈試論唐末五代晉梁爭雄的政治策略博奕〉,《南京理工大學學報》18:6(2005)。李鋒敏,〈沙陀族的早期活動及東遷〉,《西北師大學報》期3(2000)。
李鋒敏,〈唐五代時期的沙陀漢化〉,《甘肅社會科學院》卷3(1999)。
李鴻賓,〈沙陀貴族漢化問題〉,《理論學刊》3期(1991)。
林冠群,〈唐代吐蕃軍事佔領區建制之研究〉,《史學彙刊》21期(2008)。
郭平梁,〈阿史那忠在西域〉,《新疆歷史論文續集》,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1982年)。
徐庭雲,〈沙陀與昭武九姓〉,《慶祝王鐘翰先生八十壽辰學術論文集》,遼寧大學出版社(1933年版)。
徐庭雲,〈內遷中原以前的沙陀及其族源〉,《中央民族學院學報》6期(1993)。
徐庭云,〈晚唐五代時期的沙陀〉,《中央民族學院學報》(1987年),
桂齊遜,〈河東軍對晚唐政局的影響〉,《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期26(1994)。
秦 平,〈《春秋穀梁傳》華夷思想初探〉,《齊魯學刊》214期(2010)。
陳應時,〈燕樂二十八調再論〉,《音樂藝術》1期(2004)。
陳其秦,〈儒家公羊學派夷夏觀及其影響〉,《史學集刊》3期(2008/5)。
張明華,〈張昭遠與五代史籍〉,《史學史研究》126期(2007)。
張乃翥,〈裴懷古、李釋子、和守陽墓志所見盛唐邊政之經略〉,《西域研究》期2(2005)。
黃淑雯,〈李克用河東集團人物分析〉《淡江史學》期9 (1998)。
黃淑雯,〈沙陀早期歷史與東遷代北考述〉,《開南大學通識研究集刊》15期(2009.6)。
路紅霞,〈文化涵化與民族语言融合〉,《青海民族研究》20卷3期(2009.7)。
賈叢江,〈回鶻西遷諸事考〉,《西域研究》4期(2001)。
榮新江,〈新出吐魯番文書所見唐龍朔年間哥邏祿部落破散問題〉,《西域歷史語言研究集刊》(2007.12)。
趙榮織,〈沙陀名號考實〉,《西域研究》4期(2006)。
趙榮織,〈沙陀“朱邪”姓氏消失與重現原因蠡測〉,《吉昌學院學報》1期(2007)。
趙榮織、王旭送,〈唐代沙陀人在西域的活動區域〉,《吉昌學院學報》6期(2008)。
薛宗正,〈從西部突厥到西突厥汗國〉,《新疆師範大學學報》1期(2008)。
薛宗正,〈阿史那彌射生平析疑〉,《民族研究》1期(1985)。
劉惠琴、陳海濤合著,〈唐末五代沙陀集團中的粟特人及其漢化〉,《煙台師範學院學報》18卷2期(2001.6)。
蔡家藝,〈沙陀族歷史雜探〉,《民族研究》1期(2001)
蔡 麒、楊 靜,〈關於涵化理論的歷史考察和方法論省思〉,《吉首大學學報》26卷4期(2005.10)。
樊文禮,〈沙陀的族源及其早期歷史〉,《民族研究》6 期(1999)。
樊文禮,〈試論唐末五代代北集團的形成〉,《民族研究》期2(2002)。
樊文禮,〈李克用的盡忠唐室及其背景分析〉,《煙台師範學院學報》17:1(2000)。
樊文禮,〈華夷之辨與唐末五代人士的華夷觀—士人群體對沙陀政權的認同〉,《煙台師範學院學報》21:3(2004)。
(日)石見清裕,〈唐代「沙陀公夫人阿史那氏墓誌」譯注・考察〉,《村山吉廣教授古希記念中国古典学論集》,東京:汲古書院(平成12年)。
(日)石見青裕,〈沙陀研究史--日本・中国の学界における成果と課題〉,《早稲田大学モンゴル研究所紀要》輯2(2005)。
(日)比野丈夫,〈唐代蒲昌府文書的研究〉,《東方學報》册33(1963年)。
(日)岡崎精郎,〈チュルク族の始祖伝説について-沙陀朱耶氏の場合-〉,《史林》34:3(1951)。
(日)岡崎精郎,〈後唐の明宗と舊習(上)(下)〉《東洋史研究》巻9(新1)号4(1945)、同通卷卷10号2(1948)。
(日)室永芳三,〈唐代の代北の李氏について-沙陀部族考 その三〉,《有明工業高等専門學校紀要》第7号(1971)。
(日)室永芳三,〈唐代における沙陀部族の成立-沙陀部族考 その一〉,《有明工業高等専門學校紀要》第8号(1971)。
(日)室永芳三,〈吐魯蕃発見朱邪部落文書について-沙陀部族考 その一(補遺)〉,《有明工業高等専門學校紀要》第10号(1974)。
(日)室永芳三,〈唐代における沙陀部族の抬頭-沙陀部族考 その二〉,《有明工業高等専門學校紀要 》第11号(1975)。
(日)森部 豊、石見清裕,〈唐末沙陀「李克用墓誌」訳註・考察〉,《内陸アジア言語の研究》18,東京:中央ユーラシア學研究會(2003年)。
(日)森部 豊,〈唐末五代の代北におけるソグド系突厥と沙陀〉,《東洋史研究》62:4,名古屋:東洋史研究會(平成16年3月)。
學位論文:
桂齊遜,〈唐代河東軍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碩士論文(民79)。
黃淑雯,〈李克用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碩士論文(民85年)。
劉 芸,〈沙陀史研究〉,蘭州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
房忠偉,〈沙陀突厥對唐態度的變化及其原因與影響〉,內蒙古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