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沿革

应用物理系的前身是山东科技大学基础部物理教研室,经过六十年发展建设,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在学校的关心和大力扶持下,物理学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2000 年经山东省教育厅批准,应用物理系正式设立应用物理学专业,并于 2001 年开始招生。经过几代人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尤其是通过 “中央与地方共建基础实验室”建设和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等重大建设过程,依托应用物理系的山东省精品课程、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山东省教学团队、山东省重点实验室、物理电子学硕士点的有力支撑,在队伍建设、课程建设、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在教学工作、教学研究、教材建设、科研水平等诸多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二、基本情况

1. 办学规模与办学层次

目前应用物理系具有应用物理学本科专业、物理学一级硕士点、物理电子学二级硕士点、光电检测与控制二级博士点完善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其中应用物理学专业主要设置光电检测和微电子两个应用方向,着眼于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到目前为止共招收 19 届本科生,培养毕业生近千人,目前在校学生近 197 人。

2. 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情况

经过多年的建设,我校物理学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2010 年物理系大学物理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 2012 年应用物理学本科专业获批为山东省特色专业, 2016 年获批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重点专业。

在学科发展方面,形成了光学、凝聚态物理和理论物理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学科在太赫兹、非线性光学、量子信息等研究方面取得了丰富成果,具有国际水准。

3. 师资队伍情况

应用物理系现有有专职教师 34 人,其中教授 4 人、副教授 10 人,教师中有博士 19 人、硕士 8 人,其中在读博士 3 人, 45 周岁以下青年教师 25 人,占比 73.5%

应用物理系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教师中有山东科技大学教学名师 2 人、山东科技大学杰出青年教师 1 人,教学能手 7 人,先后有 1 人获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决赛一等奖, 5 人获山东科技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 1 等奖, 4 人获得 2 等奖。值得一提的是,物理系先后两位老师(陈达、苗泉)获得 泰山学者青年专家 称号。

4. 教学科研情况

应用物理系有着良好的学术氛围,近年来物理系教师在各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SCI 检索的论文 50 余篇,其中苗泉博士与其合作团队的科学发现在 Nature Photonics 上发表(为我校第一次为署名单位在自然杂志发表论文),此外数十篇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发表在包括 PRD PRA APL JCP 等国际权威物理、化学期刊上,获得了国际、国内同行专家的认可。

物理系教师先后主持承担了 17 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其中面上项目 3 项)、 10 项省级科研项目,指导学生获省级以上竞赛获奖百余项。

5. 人才培养质量与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本质职能,应用物理专业旨在培养理工融合、厚基础、宽口径的复合型人才,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他们活跃在国内外的学术界、教育界以及商界等各个领域。值得一提的是,近十年的时间已经从应用物理专业走出 中组部青年千人 2 ,青年泰山学者 1 名,赣江学者 1 名(见附录 2 )。此外,还培养出众多活跃于植物学、海洋物理学、材料学等领域的优秀校友代表。例如应用物理 2001 级的田利金同学,从荷兰学成回国,直接被中国科学院植物所聘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并任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光能转化与调控研究组组长。

1 部分专家校友代表

三、历任负责人名单

1. 系部主任:王世范 (2001-2006) ,张鲁殷 (2006-2016) 、陈兵 (2016- 至今 )

2. 系部副主任:李德华 (2001-2006) 、王守海 (2006-2016) 、李培森 (2006-2016) 、李鹏 (2016- 至今 ) 、梁敏 (2016-2021) 、穆雪梅( 2021- 至今)

3. 支部书记:陈加方( 2001 2004 )、王学水 (2004-2014) 、陈兵 (2014-2016) 、王鹏 (2016- 至今 )

上一篇:通信工程专业 下一篇: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