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所著诗歌
展开 91个同名词条
收藏
0 有用+1
0
《希望》是 胡适 于1921年创作的白话诗,后于1979年由陈贤德、张弼谱曲改编为歌曲《兰花草》 [3] [5] 。全诗通过栽种兰花草的过程抒发期盼,包含“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明年春风回,祝汝满盆花”等浅白句式 [1] [4] [6] 。胡适(1891-1962),徽州绩溪人,曾任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主张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著有《尝试集》《白话文学史》等 [2-3]
该诗源于1921年夏胡适获赠兰花草却未见花开的经历,秋日移花入室后创作此诗 [5-6] 。诗作以日常口语入诗,结构工整平实。1979年歌曲改编后突破传统歌谣风格,旋律简洁易传唱 [5] 。胡适研究领域涵盖文学、哲学、史学等,撰写《中国哲学史大纲》等学术著作 [2]
中文名
希望
外文名
Hope
类    别
诗歌
作    者
胡适
类    型
白话诗

作品原文

播报
编辑
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希望开花早。
一日望三回,望到花时过。
急坏种花人,苞也无一个。
眼见秋天到,移花供在家。
明年春风回,祝汝满盆花。 [1]

作者简介

播报
编辑
胡适 (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字适之,徽州 绩溪 人。曾任 北京大学 校长、台湾 中央研究院 院长、 中华民国 驻美大使等职。
胡适因提倡文学改良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是第一位提倡 白话文 、新诗的学者,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虽与陈独秀政见不合,但与其同为五四运动的核心人物,对 中国近代史 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胡适兴趣广泛,著述丰富,在文学、哲学、史学、 考据学 、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著有《 白话文学史 》《 胡适文存 》《 尝试集 》《 中国哲学史大纲 》等书。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