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角號碼表及取碼簡則

編製說明 四角號碼表 取碼簡則

編製說明

「四角號碼檢字法」為王雲五氏發明,王氏於民國十四年發表「號碼檢字法」,民國十五年發表《四角號碼檢字法》單行本,其後發表改訂版,並附檢字表,今臺灣商務印書館所印行者,為民國二十二年十二月之版本。此法依中文字形體之四角筆畫,分別取碼,基本原則有四:一、筆畫分十種,各以0~9代表之;二、每字依左上、右上、左下、右下四角,分別取碼;三、字之上、下,只有一筆或一複筆時,只作左角,右角作0,用過之筆如再充他角時,亦作0;四、以囗、門、鬥、行等形為外廓之字,下角改取內部之筆,但上下左右有他筆時,不在此例。另有附角之取法,四角同碼多時,可取附角。附角發明者為高夢旦氏。此法便於文字整理及檢索,本典因收字眾多,將之納為排序屬性,逐字編上四角號碼。為使讀者明白其中原則,特採用王雲五氏《四角號碼檢字法》,另參本典所需,編製此表及取碼簡則。

四角號碼表

本表及取碼簡則參考王雲五《四角號碼檢字法》編製

號碼 名稱 說明 基本
筆形
參考
筆形
字例
0 獨立之點、橫組合 主( 0 010)立( 0 010)卞( 0 023)
言( 0 060)六( 0 080)序( 0 022)
病( 0 012)
1 橫、挑、右鉤 天( 1 043)江(3 111 )土(40 1 0)
建( 1 540)了( 1 720)己( 1 77 1 )
元( 1 02 1 )北( 1111 )包(277 1 )
地(44 11 )飛( 1 24 1 )風(772 1 )
2 直、撇、左鉤 丨丿亅 * 山( 22 77)千( 2 040)仆( 2 3 2 0)
卯( 2 7 22 )包( 2 771)月(77 22 )
今(80 2 0)介(80 22 )甾( 22 60)
則(6 2 80)力(400 2 )
3 點、捺 之( 3 0 3 0)追( 3 7 3 0)宏( 3 04 3 )
祀( 3 721)軍( 3 750)弘(122 3 )
然(2 333 )衣(007 3 )水(1223)
室(3010)
4 兩筆相交叉 十乂 杏( 4 060)去( 4 073)皮( 4 02 4 )
冊(77 44 )草( 4444 0)并(80 44 )
爻( 4 0 4 0)刈( 4 200)又(77 4 0)
大( 4 003)布( 4 022)右( 4 060)
另(60 4 2)女( 444 0)奴( 4 7 44 )
弋( 4 300)子(17 4 0)對(0 44 0)
寸( 4 030)
5 一筆穿過兩筆以上 * 打( 5 102)屯( 5 071)中( 5 000)
史( 5 000)申( 5 000)舉(77 5 0)
拜(21 5 5 )丰( 5 000)井( 5 5 00)
夫( 5 003)戈( 5 300)
6 四邊齊整之方形 口囗 鳴( 6 702)國( 6 015)回( 6 0 6 0)
目( 6 010)眼( 6 703)四( 6 021)
甲( 6 050)由(50 6 0)罣( 6 010)
7 橫與垂之鋒頭相接處 ┐┌」└ (阜) * (邑) 羽(1 7 12)刀(1 7 22)包(2 7 7 1)
陰( 7 823)同( 7 7 22)月( 7 7 22)
門( 7 7 22)雪(101 7 )凵(22 7 7 )
凹( 7 7 7 7 )凸( 7 7 7 7 )印( 7 7 7 2)
臼( 7 7 7 7 )學( 7 7 40)與( 7 7 80)
丘( 7 210)又( 7 7 40)了(1 7 20)
祭(2 7 90)罕(3 7 40)都(4 7 62)
衣(00 7 3)辰( 7 123)
8 「八」字形及其變形 八丷人入 分( 8 022)羊( 8 050)災(22 8 0)
人( 8 000)余( 8 090)火(90 8 0)
入( 8 000)全( 8 010)午( 8 040)
頁(10 8 0)貝(60 8 0)疋(17 8 0)
足(60 8 0)
9 「小」字形及其變形 个忄 示(10 9 0)祭(27 9 0)尖( 9 043)
絲(22 9 9 )尚( 9 022)米( 9 0 9 0)
鄰( 9 722)木(40 9 0)果(60 9 0)
惟( 9 001)

取碼簡則

(字例之序依四角號碼排序)
一、 碼分十種(0~9),1、2、3為單筆,餘為複筆。能複筆者,不作單筆,如:「亠」取0,不取3;「寸」取4,不取2;「厂」取7,不取2;「丷」取8,不取3、2;「小」取9,不取3。胡適曾作〈筆畫號碼歌〉:

一橫二垂三點捺,
點下帶橫變零頭,
叉四插五方塊六,
七角八八小是九。


茲提供另一歌訣:

零頭一橫帶右鉤,
二垂豎撇連左鉤,
三點加捺四交叉,
五插二筆六正方,
七角八八九小小,
四角號碼真易曉。
二、 每字依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取碼。如:「端」取0212,「教」取4844。

0 2 4 8
1 2 4 4

三、 字之上部或下部,只有一筆或一複筆時,無論在何部位,皆視為左角,右角作0。如:「文」取0040,「冬」取2730,「宣」取3010,「寒」取3030,「宗」取3090,「軍」取3750,「母」取7750,「羊」取8050,「首」取8060。

3 0 8 0
1 0 6 0

四、 已取碼之筆如再充他角時,他角之碼以「0」代之。如:「干」取1040,「之」取3030,「十」取4000,「大」取4003,「布」取4022,「車」取5000,「未」取5090,「掛」取5300,「持」取5404,「時」取6404,「叭」取6800。

1 0 3 0
4 0 3 0

五、 以囗、門、鬥、行等形為外廓之字,下角改取內部筆形,但上下左右有其他筆形時,不在此例。如:「街」取2110,「國」取6015,「鬮」取7711,「關」取7777。

2 1 6 0
1 0 1 5

六、 遇有四角同碼字較多時,為區別起見,可取附角,以右下角上方露鋒芒之筆為附角,如該筆已用,便將附角作0,附角之碼可下標附後,如:
「疝」取0017,可取右下角上之豎為附角,遂成0017 2
「仁」取2121,可取右下橫上之橫筆為附角,因已用過,遂成2121 0
「肉」取4022,可取右下豎上之角為附角,遂成4022 7
「芒」取4471,可取右下橫上之頭(亠)為附角,遂成4471 0
「是」取6080,可取 右捺上之短橫為附角,遂成6080 1
本典收字取碼概取附角之碼。
七、 本典正字取碼據標準字體(楷書),異體字則依其形構,或與一般印刷體、俗寫形有所差異。如:
「次」取1718,不取3718(俗从「冫」)
「敬」取1864,不取4864(俗从「艹」)
「任」取2121,不取2221(俗从「 」)
「育」取4022,不取0022(俗作「 」)
「芍」取4432,不取4412(俗从「 」)
「女」取4440,不取4040(俗作「 」)
八、 本典提供「四角號碼查詢」,因收字皆取附角之碼,為求方便,使用時可用「*」號代表萬用字元,如:「字」取30407,查詢時,輸入:
30407
3040*
304*
30*
3*
皆可。輸入越完整,結果越精確。
九、 其餘詳細原則,請參王氏《四角號碼檢字法》原書。
參考資料:
  1. 王雲五《王雲五綜合辭典》,臺北:華國出版社,民國39年1月初版
  2. 王雲五《四角號碼檢字法》附檢字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56年2月臺一版
  3. 教育部《國字標準字體教師手冊》,臺北:中華民國教育部,民國83年7月初版1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