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 个回答
一张图告诉你如何筛选机构。
百度关键词 XXX 骗子,你能发现很多故事。
但是一家机构能做到这么大规模,而且还活在这个市场里面,说明某吉列肯定有其好的一方面,就好像淘宝的大部分好评都是默认好评,卖家只能出给25字好评送2元红包的套路来刷好评。
所以 看一家机构不仅仅要看说话的少数人,还要看沉默的大多数。
当然 没有完美的留学机构,只有最适合你的留学机构,不同的顾问带来的服务体验也是完全不一样的,多看看,不要脑子一热就交钱。
另外欢迎了解下我们公司。
我们公司的优势:
六位一体的服务团队(6个老师服务一个学生,保障回复学生问题的及时性)
个性化定制的文书(文书改到你满意为止+内部交叉审核)
公开透明申请过程(申请邮箱全开放+内部系统全开放+你可以实时查看申请进度)
服务保障:不成功全额退费 (基本没有哪家机构敢这样承诺,大部分机构都是说如果因为机构自身的因素导致不成功才给你全额退费)
推荐阅读:
申友留学成立超9年,已帮助1000+名留学生申请到梦校。
如果你有出国留学的打算,苦于申请规划和语言备考,想知道以自己的背景能够否申请到心仪的院校。
欢迎 添加留学助手帕克(微信号:paker66666) 咨询哦。
金吉利这家中介,我不跟风黑,也不无脑吹。因为首先判断一个中介怎么样,不是简单几句就能说完了的。
你真的了解中介吗?我15年申请留学的时候接触过中介,但是后来决定自己DIY,也如愿申到了哥大、纽约大学、芝加哥大学等学校。16年我入读哥大之后也曾经帮学弟学妹拿到过top10-40的offer,留学我是接触较深了。作为过来人,我要说的是,需不需要中介机构,首先要搞清楚一个问题: 自己适不适合DIY?
这里我要先提醒大家, 过分相信自己和过分相信中介一样危险 。有的同学看到全网黑中介就觉得我一定要DIY才能放心,结果手忙脚乱并不见得能收获好的结果。
不适合DIY的人都有什么特点?
1、缺乏时间。以我自己为例,我当初申请时刚好参加了一个实习项目,所以申请的时候时间非常紧凑。DIY全都是挤时间,如果不是因为自律,严格执行计划,可能我的申请会是另一种结果。而我帮学生做申请以及观察我们平台上的其他导师接手的案例来看,很多找到我们的学生同样会选择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研和实习中, 因为你自己本身背景优秀远比申请的操作更重要 。 多一份有价值的经历、论文、竞赛,起码是更高的语言成绩,更高的GRE/GMAT,这些才是真正保证你申请结果的东西。 所以很多人即便到了申请季,还是很难集中精力去解决申请问题。
2、不善规划、缺乏自制力等个人特质。 说白了就是个人的缺陷。留学申请本身并不难,比起你就读的专业肯定简单很多倍。但是这件事情再简单也需要你投入精力和时间。而且它简单归简单,但是特别繁琐。拿选校来说,我当时申美国从确定选校范围到决定申请的项目,整理了几个G的资料。为什么我要整理这么多?因为我要从方方面面去了解我想去的项目,而不是只看看官网就OK。很多项目你随便一查查到的和你深入去查查到的结果可能相差甚远。这么多麻烦事,不好好规划,那就是增加申请难度。而规划了不好好执行,那就是跟自己过不去了。16年我有个学生就是对自己的申请不够上心,连网申都是我催着才提交的,这种人就不太适合DIY。
DIY还是中介这个问题,大家都是成年人,要有自己的判断,不是说看到有人觉得中介好就去中介,有人说DIY更好我就DIY。下面我以我留学过来人的经历,客观讲讲留学行业的现状,大家看了之后自己判断。
留学中介
严格来说,现在留学市场上的机构并非都是以【中介】的形式存在的,很多新兴机构,模式与传统中介截然不同。传统的留学中介应该说是国内目前最成熟(成熟到发紫的那种)的留学机构形式,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那时候正是出国留学热的开端。这种中介的特点是:
规模大。 经历了早期的混乱,现在的中介大多经历了竞争、并购、上市,形成了很大巨无霸形态的大中介。比如某东方这种典型的大中介,很多城市都开了线下店,规模早就扩张到很多一线城市。规模大很容易让大家产生信任感,毕竟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对吧?其实这就是一个巨坑的点,线下店多并不意味着他们不敢坑你,因为他们有一万种方法哄得你团团转,等你交钱了你才发现一切都晚了,你拿着合同去退款,发现合同里面竟然埋着一堆炸弹。
重营销/销售轻服务。 我特别讲一下,这其实是中介之所以那么黑的【根源】。因为中介发展到一定程度肯定要扩大规模,那么为了生源,必然会投入大量的资源在这上面。包括每年动辄上亿的广告费(也只有这种大中介才玩得动),更多的线下店。这些成本都是在做营销,都是为了生源,对于提高服务却没有任何的帮助。然而这些成本最终都会转嫁到学生身上, 所以你可能交了5、6万中介费,其实这个服务可能只值5K块 。中介这个行业我还是有一些了解的,就拿那些大中介来说,大中介的顾问做一单5、6万中介费的案子,到手其实就那么几千块。一个顾问一年想赚20w,他得接多少单?而一个顾问自身想要发展,最终要么做了管理,要么做了销售,要么出去单干,所以真正帮大家做申请的顾问反而是收入最低,水平最菜的。
因此中介的很多问题就很容易理解了,我整理了下大家总结的几点,包括:
全包不透明。现在也有中介对这个问题进行改良,但同时有的中介仍然是这种模式。如果去找中介,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
价格高。前面已经讲过了,成本太高,价格不得不高。一般传统中介做美国申请的价格是4万以上,个别专业更高。 请记住,这其中花在你身上的成本,只有几千块!
顾问水平参差不齐。 中介的顾问是培训出来的,就算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大中介, 其中的大多数顾问也只国内普通的一本二本学生 。不是说这些人做不了申请美国top30名校的学生的案例,他们花大量的时间当然可以在留学申请这个领域做到专业。但是中介只负责培训,同样的培训出来的顾问,却可能千差万别。并且,前面讲了,在中介机构的架构下,顾问是收入最低、水平最菜的一环,有能力的人要么出去单干,要么升到管理,要么去做了销售。这就是为什么大家总是遇到特别坑的顾问的原因。
留学咨询机构:
适用于美国等申请要求更为复杂的院校申请,他不做中介的全包申请。你把它说成升级版中介也行。比如说他的服务板块具体就在:
1、选校方面:会帮你综合对比排名、位置、申请要求等因素,然后给你一个名单从中挑选申请。而要求确实是各异,比如NU的IMC就是marketing的金牌项目只要有工作经验的申请人,同样的还有NYU的Master of Science in Global Finance是要5年+工作经验的,我有个同学找过一当地中介选校,顾问不懂还是不用心,给她选了个这个项目,当时她也是惊呆了。还有我之前学生想申的BU,主要是和MIT哈佛同一个城市。但综排差不多的罗切斯特大学却是更适合她的项目。
2、文书方面的写作和修改。这个不用多说,可以再跟大家说的是文书确实比较难写,之前我有学生托福成绩是105以上的,PS写得还是痛心疾首,后来我指导之后才完成一个合格版本。
上面两项确实是技术活,如果是中介做,恐怕就是对自己的申请结果很不负责了。
咨询机构之所以可以做美国留学,就在于其培养深耕于某专业领域的咨询师,所以咨询师的群体对于咨询机构是很重要的,意义远大于中介顾问对于中介的重要性。这是咨询机构的立足点。
但这也导致了咨询师模式本身出现一个本源问题。
① 优秀咨询师数量少,学生容易碰到的是普通咨询师:一个成熟咨询师往往需要2-3年培养时长,培养成本是很高的,所以咨询机构的人员构成往往是少部分优秀咨询师+多数资质一般的咨询师。
② 咨询师稳定性差,不利学生申请:因为咨询师的水平存在差异,也就导致薪资差异,这样的情况下,优秀咨询师和普通咨询师都容易跳槽,对于学生来说不稳定因素增加,申请就难以得到保障。
其实一个经验丰富的咨询师是完全可以帮一个学生做留学的。比如我之前和一个咨询机构老师聊过。这个老师是国内本科背景,但已多年行业经验,非常熟知申请,有一些商科领域其实比我懂得还多。申请有时候就是经验积累。
但是还是绕不过:咨询机构太过依赖咨询师,咨询师培养成本过高这一根本问题。 做申请,好的模式一定是优于个人,举个例子,有的咨询机构打出来什么招牌咨询师 ,我很难理解,因为恰好说明了这个咨询机构的人才水平不平均,咨询师之间是的水平是失衡状态。
学生需要的是他可能遇到的每个老师都靠谱,如果只有优秀的咨询师是靠谱的,那剩下的人,是不是应该不必要存在?
接着就引入,究竟什么样的人做申请,是做合理的?
那就是有经历,懂申请,懂专业,会申请的实力派老师。而这样的老师不从别地找,正是从留学生前辈里出。16年我踏进哥大之后就帮了一些同学申请,他们也是从各类渠道找到我的。找我的原因,我帮他们做顺了申请才总结下来是下面几个点,也可以说是留学生导师相较于咨询机构老师的天然优势:
1、基于留学生本人的申请经历,申请操作是再熟不过,也能顺利解决申请大小问题。
2、留学生本人的能力是可以保证的,毕竟有名校背景做背书,非常了解专业领域。比如我作为哥大的Marketing硕士,对本专业肯定是非常清楚的,像专业特点,适不适合某个学生,申请要求,就业前景等,都是很通彻的。
3、留学生的身份,使得他们更能站在准留学生的角度,为其争取机会和利益。
4、留学生更容易获得内部和圈子的信息:比如我帮学生做申请的时候,需要的信息我从学校渠道或熟人渠道获取,就能轻松获取,而其他人是很难通过其他渠道得到准确信息的。
说了这么多,留学生做留学的优势是很显而易见的。而这样就有了一种新的机制和模式,把它发挥出来,这要从我之后的一个经历讲起:
这个行业对于懂怎么做留学的人是很需要的,我16年帮过4个后辈拿到过美硕top10-top40这个区间的offer,算是懂留学行业的,于是就有中介机构联系到我了,高薪邀我回国,就是做全职顾问。但是我明确拒绝了他们。主要是职业规划在美国,networking也是从入学开始就在做了。再加上我不认同中介机构的理念和模式。
而就在17年,admitwrite半DIY留学平台的创始人舒老板联系到了我,邀请我作为平台合伙人加入,并担起北美导师招募的职责。他本人是USC的学生,我认为这个背景在做留学方面是很有优势的,事实证明他的确比我想象的更了解学生在申请层面,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我们聊得确实很畅快,讨论了留学行业的现状发展、待解决的问题等等,他也向我阐述了平台的理念和模式,其中最戳我的一点还是:留学生作为导师,为学生提供半DIY申请这一中心idea。当时他提这个核心的时候,留学行业内并没有真正采用全面留学生提供留学服务的机构存在,因此admitwrite算是这一模式的领航人。我带过学生申请留学,当然清楚留学生作为有经验的前辈,可以对准留学生后辈提供怎么样的帮助。经过深入了解,我就答应了这个邀请。这也附带着一个考虑,招募导师也是我做更广范围的networking的一种方式。通过这个我后来有认识很多北美留学生,其中有一个学姐是Harvard MPA的背景,她essay写的实在是非常出色,到何种程度呢?Essay四大项,内容丰实,逻辑缜密,语言叙述更是非常舒服,其中的更有一些启发人的思考的洞察和观点。可惜学姐年初就辞掉在美的NGO工作回国创业了,我们原先有过约定在美国见面,可能要拖到后面去了。
这两年我负责带北美导师招募工作组,其实也亲自看过很多人的简历,平台大多数导师都是我影响过来的。这群导师首先本身已经是通过了留学申请这一关的,能证明其实能力背景,再加上我们也严格筛选过,留下来的都是很优秀、适合做导师的人。起初我是一个一个看简历,也是和老舒一起做研讨,导师筛选标准,考核淘汰制度都是当时就定下来的,后面也有优化。因为 我们的一致目标,就是把留学申请做得足够专业,明显看得出是留学生才能做得出来的 。我的加入初衷也在此。后期我浏览top30的简历其实都没什么感觉了,其实最主要的还是看简历识人,这点我是有心得了。
现在的机构其实也逐渐回归去了解学生的本质需求,学生也不再是懵懂的状态。从传统中介到留学咨询机构,再到线上半DIY平台。这其实就是行业的发展,也是逐渐进步的。这是我接触和了解留学行业更加能理解的东西。Admitwrite作为新型的线上半DIY平台,就是完全跳出传统的中介模式,有下面这些革新:
1、线上平台没有传统中介的来自于门店运营广告等高成本,因此价格自然降下来,2万出头仅是传统中介4万+收费的一半。中介高价的源头并不是资源的投入,而是成本的转嫁,线上平台很好杜绝了这点不合理。
2、强大的资源整合力。作为admitwrite北美导师招聘负责人,我是直接感受到这点。几年来平台积累了500+的留学生导师,大部分是美国ivy,top30,英国G5的背景。加上每年淘汰新增的动态平衡。并且也不是盲目拓张,主要是稳定导师质量,因为其关系到学生体验。这样的导师人才是传统中介机构难以想象和附加的。
3、同专业匹配,最大程度发挥导师的专业优势。平台有完善的协调分配机制,把导师安排给最需要他们的学生,也就是申请同专业或相似专业的学生。比如美国金融匹配到是的是美国MSF的导师,金工的匹配导师则是MFE专业的。
4、1V4的体系。即一个学生是由4个导师来共同负责。有别于传统中介1个老师带N个学生,精力极度分散,申请粗糙化作业的情况,平台的4位导师是各司其职的。比如要申请CS专业,就有一个CS专业的导师来帮做申请;而文书则由擅长文书创作的文书导师来负责,最后外籍导师润色,流程班主任协调统筹。给一个学生最优化的申请配置。
5、可以随时更换导师。有这样的保障机制,会避免和导师出现沟通不畅或者其他问题影响申请的情况发生。成规模的平台和合理机制的效用就体现在这一点。这也是有别于小型机构的,比如我们之前有个学生之前是找的小型留学生工作室做申请,但是导师寥寥几人,负责他的那位由此赶due有好几天都没联系上,确实是很悬的。有导师更换机制的加持,服务质量和学生体验的稳定性是得到保证的。
其实这些都是建议。申请留学还是要回归自己的需求。有能力DIY的可以尝试,如果要找留学机构帮忙,就要知道了解清楚了。有的放矢,才不会申请没做好,钱和时间还浪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