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七世:除了美艳,她还有啥?
诚然,她给人的第一印象,脱不了艳。但丁、莎士比亚评价她,“ 旷世的性感妖妇”。
但在一个如此强大的罗马旁,她保持埃及近20年的和平与独立,使强大的罗马帝国的君王纷纷拜倒在其石榴裙下,心甘情愿地为其效劳卖命。
背后的原因,是一个简单的倾国倾城貌解释的了的吗?当然不。
她才貌俱佳,魅力四射,富有政治头脑。
《时代瞭望》曾指出, “真正难以抵挡的,是她的魅力。” 天赐美貌,加上“从言谈举止间散发着的吸引力,加上她独特的人格魅力,举手投足,一言一行,使所有人都拜倒在石榴裙下。”她全名是克利奥帕特拉(以下简称女王),是埃及托勒密王朝的最后一任法老。其祖先托勒密·索特尔,曾追随亚历山大大帝并深得信任,获得埃及作为其领地,由此建立了自己的王朝------托勒密王朝。女王的父亲是托勒密十二世。父亲死后,按照当时的传统,她嫁给了自己的弟弟(对,没错,为了血统纯正只允许王室成员互相结婚),共同执政埃及。
但权力向来很难被分享,哪怕是老公兼弟弟,也不能容忍。
女王遭到驱逐。
凯撒追敌人来到埃及,直觉告诉她,机会来了。
如他所料,借助凯撒,她几乎不费吹灰之力重回权力顶峰,清除了托勒密十二世及其势力。
更重要的,因为她,罗马的征服者对埃及网开一面,埃及继续独立地位。
对一个国家来说,这是至高的胜利。
她是怎么做到的?
男人通过征服世界征服女人,女王自然是通过征服凯撒征服罗马。
剧中的凯撒,权势熏天,同时又有成熟男人的睿智,从容优雅,游刃有余,胸有成竹。
这样的王者,纵然被美色打动,能让他因此心甘情愿为之扫清政治障碍扶持上马, 最大的解释不是女王美到令他失去理智,而是这个美人确实有点东西。她撑得起那顶王冠,配得上凯撒对她而及于埃及的敬意。 初识时的几件小事已表达的很清楚,她真正的魅力所在。被假装成商人的仆人卷在毛毯里扛到凯撒面前,她的心思很明显,52岁的老江湖凯撒自然也心知肚明。
她有求于他。但美人不按常理出牌。
没有丝毫低声下气的卑微,更没有仰人鼻息的轻贱,还霸气的一匹。
“凯撒,我不是你的犯人,而你是我的客人。”
滚出毛毯(真的是滚),一张口就雄赳赳气昂昂,不容置疑。
使两人的对话一开始就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之上。如果联想到,志在一统世界的罗马是怎样的强大,而埃及作为地中海沿岸唯一一个还没被征服的小国,在女王父亲年代,还在靠送珠宝财物示好罗马以换取和平自主,还有其弟托勒密十三世的懦弱无能,就不能不对前一天仍四处躲藏除了仆人的忠心一无所有的前女王这句掷地有声的开场白,拍手叫好。
有骨气也好,胆量也罢,亦或是反其道而行之的智慧,总之都不是常人能为。
她知道自己的美,却不是来祈求别人怜香惜玉的,是作为一国之主跟罗马将军探讨国家发展问题。这格局(心机),没谁了。
她确实让凯撒刮目相看。只扫一眼,就看出凯撒军事地图上的错误。
自传里还写过,女王耳朵贴在地上就能判断出敌军离这儿的距离。当凯撒为了胜利不惜烧毁亚历山大图书馆时,她不顾一切的冲进房间激烈控诉,是对人类文明的野蛮摧残。她哪是眼里只有脂粉华服脑袋空空的美人呢? 认真的女人或许不性感,但一个性感的女人认真起来,却有摄人心魄的美感。
何况,她还是知心的。凯撒与她的第二次相见,是个名场面。
女王半遮半掩侧躺于塌上,场面活色生香。
对凯撒来说,最致命的不是香艳,是她一眼看穿他的心事, “你为什么在亚历山大墓前垂泪?”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英雄如亚历山大,风华正茂的的年华(33岁)突然病逝,留下未竟的事业,何况他凯撒,已是52的老人家?立于墓前,心神感伤,对同样无法完成的梦。
这份未能言明的心事,竟被一个20才出头的小姑娘看透了。(女王时年21)话怎么说来着,人的人生,遇到爱遇到x,都不难,难的是遇到了解。凯撒这样的人,阅女无数,再惊心动魄的美貌,都不敌这一句漫不经心的共情。
说到底,她和他,是一样的人。
野心勃勃,壮志凌云。 另一方面,她的国家依附于他的保护。知心又不对立,还有什么理由不爱呢?此后凯撒眼里的她,即使霸道,也带着俏皮可爱。他宠溺的满足、包容着她的一切。
加冕仪式上,她威严如一尊石像,不容任何人的轻慢。不仅其他人,凯撒也被要求“下跪”, 凯撒真就跪了,像极了配合孩子游戏的家长。
与凯撒的孩子出生前夕,她指令仆人,生下后就“当着他手下人的面,送到凯撒手里。”
她知道罗马的规矩,当众抱起孩子并举过头顶,意味着对孩子身份的认可和宣告。她也算准了,凯撒会力排众议。
事实上,凯撒确实这么做了。首次入罗马,她身着黄金衣,从奇丽繁复的仪仗中缓缓而来,恍若天仙。
熙熙攘攘的罗马人看呆了眼,阵阵欢呼中,“她征服了罗马。”
凯撒几乎每一次都是眼里含笑,看透而不说破,任由她发挥。很多人说,她和安东尼才是真爱。真相无从得知,从电影的演绎来看,打死我也是不承认的。
她和凯撒才是彼此心意相通、互相成全的一对好吗?安东尼,好纠结一人,最终害人害己。凯撒有迷人从容的微笑,安东尼则有深情的眼睛。
这似乎预示着, 此人多情有余,作为霸主则可能成事不足。
他作战勇猛,但似乎缺乏远大理想,更习惯有人给他规划了路线,他照此拼杀。
在打败凯撒的刺客们,一跃成为罗马三巨头之一,成为罗马东部老大,没人给他指示之后,他的自驱自动不足的缺陷,开始显露。不似屋大维,是立志成为凯撒的人,有永远在路上的紧迫感。
意识上的缺乏,是他之后所有愚蠢行为的根源。
尽管声称,他对女王是一见钟情,深情款款,但并不影响他不去做这样的关联:他在罗马越有话语权,权力越稳固,才能更好的爱女王。 尤其巨头之一的雷必达被吴大维解除军权后,直接变为他和屋大维的直接对峙,此一山不容二虎的形势,都没能把他从安逸状态激发起来,早做准备,反而臭棋不断。 最大的臭棋我认为,是他活生生的把自己,从罗马人民爱戴的安东尼变成了割土讨好美人的“公敌”。
没有这步臭棋,屋大维势力是远不及他的。
从资历上,他早早追随凯撒南征北战,战功赫赫。
从威信上,凯撒被刺后,是他激情演讲,并亲自带兵追杀共和党人,无人能及。
从所辖势力范围,他统治的是经济更为发达的罗马东部地区。但这个深情男子,对女王臣服的过于彻底。
之前娶了屋大维的姐姐,女王很生气。
为了安抚她,他不惜与屋大维公开决裂,按照埃及风俗娶了女王,还把罗马的腓尼基沿岸城市等无偿赠给埃及。
将本国千辛万苦征服来的土地划归埃及统治,这让罗马人恨透了她,称她为“尼罗河的毒蛇”。
在心机boy屋大维的煽动下,安东尼也好不了哪去,被认定为背叛国家。
屋大维虽然年纪轻,政治手腕却极老道。
当军队开向埃及,公开的矛头仍是埃及,而非安东尼。
好,打就打吧,该来的总会来的。
但安东尼又出昏招,终于把自己逼上绝路。女王为了迎战,是做了大量准备,下了大血本的,造了好多大船。
加上安东尼的军队也不是吃素的, 政治上的失利,通过战场找回来,也未可知。
但战术错误不断,比如放弃陆军优势打海战。
决战开始后,可能情报有误,女王以为他葬身海底,调转船头返回埃及。金光闪闪的大船,从安东尼身旁驶过。
他呆了,----他的love要弃他而逃。
继而,他做出了一个让众将士也呆了的举动,----弃将士们于不顾,径自追寻女王的金船而去!
好样的!
不必别人掘墓,他自己就挖好了大坑。最后的结局是,安东尼自杀,女王被囚,后以毒蛇,了结了生命。
罗马人问,“这样合乎高贵的礼仪吗?”侍女回答,“极其高贵,很多高贵的君主,都会这样做。”《埃及艳后传》里这样描写女王的死亡:
“英雄的命运之舟即便是行将颠覆,也会表现出一种微妙的美感。懦夫们精神崩溃,深陷在自我意识混乱的怪圈里不可自拔,而强者却能崛起挺立,接受命运最后的安排。”自此,长达300年的埃及托勒密王朝宣告结束,埃及成为罗马帝国的一部分。萧伯纳说她是,“一个任性而不专情的女性”。 未免过于男性视角,而且狭隘。
在埃及,她可是被奉为保护神的,且当之无愧。
作为君主,她始终对得起自己的国家。
只是国家实力差距过大,加上造化弄人,没法要求安东尼是第二个凯撒,既深情款款,又政治成熟。 不过就凭她对国家殚精竭虑,去保全它,发展它,就值得史上留名。
绝不单单为一个“艳”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