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 陈寿《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曹瞒传》曰:常出军,行经麦中,令“士卒无败麦,犯者死”。骑士皆下马,付麦以相持,于是太祖马腾入麦中,□主簿议罪;主簿对以春秋之义,罚不加于尊。太祖曰:“制法而自犯之,何以帅下?然孤为军帅,不可自杀,请自刑。”因援剑割发以置地。 割发代首的典故是真实有过的事情,三国时期 曹操攻打宛城时,经过麦田,看到田中 麦子已经成熟,于是传令三军,令,如有军士,将士不尊重农民的劳动果实私自践踏者,斩!不论是谁都不能违抗此命令。 话音刚落不久,曹操所乘的马突然受惊冲入麦田之中,于是曹操,传来行军主簿,问他自己该治什么罪,主簿的回答非常机制,主簿用春秋的典故应对说:自古刑法是不对尊贵的人使用的。曹操说:“自己制定的法律而自己违反,如何能统帅属下呢?然而我已身为一军之帅,虽免去死罪但也请求对自己施予刑法。”于是拿起剑来割断头发投掷。以“割发代首”为士兵们严明了军纪。
曹操通过自己无心误犯的军戒,向士兵们诠释了军令如山,纪律严明,让士兵们知道,即使是自己的无心之过也逃脱不了,在战斗中失利的责任。 同时通过自己“割发代首” 向士兵们表达了军中人人一样,无贵贱辈分之分,不管是谁违反了军令都必将要受到严厉的处罚。曹操也通过了这件事 肃立起自己在军中威信,为士兵以后的行为准则做出规范,制定了铁的纪律为以后战役的无往不胜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事实证明,曹操的这举动是真实有效的,宛城之战虽然曹操失败,但将士们撤退有序,面对强敌拼命搏杀,保护曹操突出重围,战斗中无一将败逃,投降都皆数力战而死。
三国志 曹操并非三国演绎中所讲的那样,小人,奸臣,曹操是一名有着高瞻远瞩之人,是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论三国曹操为天下英雄,是最当之无愧的。 曹操在攻取袁绍,平定北方之后,,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为当时的北方农业做 出了杰出贡献,又礼贤下士,招募英才,为魏国的建立奠定扎实的基础,成为以后三国鼎立中最强国家。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