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俞陶然
昨天举行的2024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大模型前沿论坛上,首届“浦源大模型系列挑战赛”评选揭晓,解放日报社、华东师范大学、凡闻科技联合开发的“浦先生·新闻魔笔”应用获二等奖。作为本届大赛唯一获奖的媒体单位,解放日报社与高校、企业积极合作,利用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开源的“书生·浦语”大模型2.0版及全链条开源工具体系,研制了一款从热点事件感知到新闻报道内容自动生成的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系统,探索培育媒体新质生产力。
2月26日,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发布“浦源大模型系列挑战赛”赛题,聚焦大模型应用落地和灵感创意设计,吸引了全球122个团队参加。大模型在新闻行业有什么应用潜力?解放日报社信息技术团队与华东师范大学、凡闻科技的专家团队经过多次讨论,认为能以报社采编工作为蓝本,以“书生·浦语”为语言基座模型,打造一款自动化智能创作新闻报道的应用,让AIGC覆盖新闻策划、信息采集、内容编写和报道发布的整个新闻创作流程。
经过全力联合开发,“浦先生·新闻魔笔”诞生了。打开这款应用,首先看到的是热点新闻列表,这是它对主流媒体最新报道内容进行分析后形成的新闻热点。用户选择其中一个热点后,“新闻魔笔”会自动生成这一新闻的报道视角,并匹配“解放日报党报观点库”,然后基于“书生·浦语”大模型2.0生成符合《解放日报》风格的新闻报道内容。研发团队充分利用提示词工程,通过垂直训练,使“新闻魔笔”生成的报道既准确可信,又符合主流价值观。
“开发这个应用,是我们用AIGC培育媒体新质生产力的一次尝试。”解放日报社技术中心总监林晔说。今后,研发团队将把它应用于实际采编业务,通过用户反馈对“浦先生·新闻魔笔”进行迭代,让它成为记者和编辑的得力助手。团队还计划在图片、视频生成方面,利用国内开源大模型开发一系列媒体应用产品。
这类大模型应用成熟后,是否会导致记者和编辑失业?林晔给出了否定的回答。因为从目前AIGC生成内容的水平来看,大模型只适用于新闻报道内容的快速生产,新闻内容的高质量生产仍需要记者和编辑。而且,大模型生成的报道须在人工审核后才能发布,否则就存在内容偏差的风险。因此,“浦先生·新闻魔笔”等大模型未来有望成为新闻工作者的得力助手,显著提升新闻内容生产的效率和数量,并通过人机协作提升内容产品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