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在活动中究竟说了什么?
余华现身培训机构,是让很多家长感到意外的,都想看看这位大作家,到底如何指导作文。虽然大家都知道,作文和小说有很多不同点。
当主持人隆重介绍完之后,大家期待的等着大作家出场,让人意外的是,曾经在文学讲座上侃侃而谈的大作家,如今面对家长,却有点紧张,开口的第一句话是:“你们看我拿着讲稿上来,就知道什么是‘因材施教’了,我也会上课,但因为年纪大了,经常说了上半句忘了下半句。不写稿,就不知道说什么。”接下来十几分钟,余华全程在念稿子,可能确实是年纪大了,在现场昏暗的灯光下,他只能侧着身子来看稿子。这一反常态的表现,让观众大跌眼镜,认为这稿子肯定是培训写好的,而余华被邀请来,也只是念稿子。
受时间篇幅限制,余华讲的内容算不上特别丰富,也确实有主办方利用其身份做广告之嫌,但他也兼顾到了孩子的实际操作和家长辅助两大方面。比如,余华直言虽然自己没有做过中学老师,但做过学生作文竞赛评委,也和语文老师有共事的经历。他据此分享出的经验是“他们(语文老师)不一定能细读全文,但是他们有一双火眼金睛,专门看作文闪亮的地方。所以,如何写出亮点至关重要。所以,写作要根据阅卷老师习惯来。”同时,他还专门针对作文题目给出了建议,“题目大当然好,写作方向多,可以写得心应手。题目小意味着限制,对上胃口当然好,同样的题目一千个人写出一千篇不同的文章。事先准备的素材同样可以用。我再次强调一下,在准备考试素材,最好以自我为中心。不管作文题目如何变化,我巍然不动。”在对家长的“要求”、建议方面,余华提到,其实作家和语文老师的孩子往往写不好作文,(这样的)父母教育孩子容易情绪化,高兴时就放大孩子的优点,反之也可能放大孩子的缺点。所以(教孩子写作的)师父最好不是自己的父母。他还建议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积累一些好句子,父母应该和孩子一起把这些好句子记住。
落榜作家能不能分享作文经验?
讲座事件持续发酵,某微博大V在给余华讲座图片配上“文学已死”这四个字发出之后,有3500多人参与转发,其中点赞最多的一条评论是,“写出了《活着》的著名作家都要出来讨生活,盗版害死人,文学确实不能养活人了。”
记者了解到,其实从身份上说余华开讲并无问题:他目前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正式聘任的教授。更有意思的是,根据北师大文学院官网显示,余华受聘当日还举行了一个主题为“文学如何抵达现实”的文学论坛。用网友的话说,“文学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教中学生写作文也不低级。文学要抵达现实,对孩子们来说考试作文就是现实啊!”
其实余华作为著名作家,在写作上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而这次的演讲之所以会引起大家的反感,网友总结大概是因他在为教育机构站台,以及全程在念稿子,给人一种为了完成任务的嫌疑;还有就是他当年高考落榜了。现在各种作文培训机构,让很多人反感,不但收费高,而且总是言过其实。而作为著名作家的余华刚推出新书,就参加这样的活动,的确有为了自己新书做广告的嫌疑。多年前余华没考上大学虽然是事实,但值得注意的是他在1990年代就曾专门撰文写过自己参加高考的故事。在他看来,当年没考上,多少也和“我们都不知道填志愿对自己能否被录取是很重要的,以为这只是玩玩而已”有关。
当然,有人不认可,也会有人支持,有网友发文表示“为学生们讲述《如何在中高考中写好作文》的余华,不管有没有觉察到时光与时代这双重力量对他的拉拽,不管有没有意识到课堂里坐着的孩子们早已不是过去的那种年轻人,但他是一位写出过包括《活着》在内诸多优秀作品的余华,这一点不会改变”;“能面对面听到余华授课的学生们是幸运的,当然,如果可以听到更多作家、科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等专业人士授课,更好。不要拘泥于命题,要学会打开命题背后隐藏着的一扇门、一扇窗”。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黄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