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70万年前,元谋猿人在云南一带过着 群居生活 。约65~100万年前,蓝田猿人在陕西一带活动。约69万年前,北京猿人在 周口店 生活。这个时期人类仍食草木之实,衣禽兽之皮生活。 中国古代服饰 的研究将其分为 旧石器时代 与新时期时代。 [11] 旧石器时代 晚期的人类已知缝衣, 周口店 山顶洞人的文化遗存中曾发掘出 骨针 。到了 新石器时代 晚期,在不同地区和族别的人们中间,服饰款式已各不相同。以发型为例, 大地湾文化 中有剪短的披发, 马家窑文化 中有后垂的编发, 大汶口文化 中有用猪 獠牙 制成的 发箍 龙山文化 中则用骨笄束发, 陕西龙山文化 之神木 石峁遗址 出土的玉人头像,头顶有髻,可能就是用笄束发的反映。骨笄在相当于夏代的 二里头文化 的二里头类型与 东下冯 类型诸遗址中均曾出土,形制与商代的同类器物相同。因此得知束发为髻在远古时已是华夏族服装的特征。 夏商与西周时的 汉服 衣着无实物存世,据 安阳 侯家庄 墓及妇好墓所出玉、石人像,可知商代贵族上身穿交领衣,腰束绅带,下身着裳,腹前系市(蔽膝)。西周时遗留下来的人像材料更少。从洛阳出土的玉人及铜制人形车辖来看,衣、裳、带、市仍是贵族男装的基本组成部分。其衣用正色,裳用间色,并特别重视裳前之市。西周 铜器铭文 记载 周王 在册命典礼上颁赐的服装中,常有“朱市、 葱黄 ”(《 毛公鼎 》)“市、黄”(《询簋》)等物。市、 黄即古文献中的、 衡,指 蔽膝 ,衡则指包括系玉之组和玉件在内的整套 佩饰 河南信阳 长台关 与湖北江陵 纪南城 战国墓所出之俑,均在腹前系玉佩。贵族则在玉佩下衬以色彩特殊的,因而引人瞩目,成为代表身份地位的一种标志。 商代服饰不论尊卑和男女都是采用上下两段的形制, 上着衣,下穿裳,后世称服装为“衣裳”,便是源自于此。 其服饰的腰身和衣袖基本上设计为紧窄的样式,长度齐膝,便于活动。 古代华夏族 汉服 上衣下裳,束发右衽的装束特点,就是在商代形成的。 [1] 虽然商代服饰的基本形制趋同,但实际上商朝的服饰还是具有相当严格的 等级制度 的,比较高级的染织品、刺绣品及装饰品都由 奴隶主阶级 享用,而底层的民众只能穿麻布以及与麻布同类的 葛布 制成的 编织物 。据研究表明,商代高级权贵的服饰通常是上身穿短衣, 交领 右衽,衣长及臀,袖长及腕,袖口窄小,下身穿带褶 短裙 ,腰间束有宽带,裹腿;脚上穿翘尖鞋。贵族妇女则上身穿长及足踝的大衣,交领,长袖,腰间束宽带和蔽膝。蔽膝围于衣服前面的大巾,用以蔽护膝盖,蔽膝呈上窄下宽状。脚上穿履,头戴圆箍形冠卷。
[2] 魏晋南北朝服饰 .国学网.2008 [引用日期2014-09-02] [3] 明代的服饰 .Show China 看中国.2007-03-16 [引用日期2014-09-02] [4]  故宫博物院.故宫经典清宫服饰图典.紫禁城出版社,2010 [5]  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商务印书馆,2011 [6]  袁仄.中国服装史.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7]  历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课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1.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8] 《清宫马褂》 - 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2008-11-01 [引用日期2021-04-03] [9] 清宫后妃们的衬衣 - 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2010-02-01 [引用日期2021-04-03] [10] 清代宫廷氅衣探微 - 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2008-04-01 [引用日期2021-04-03] [11]  贾玺增.中国服装史.东华大学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