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十力的新唯识论与胡塞尔的现象学 张庆熊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
年
内容简介
本书首次将熊十力的思想和胡塞尔的思想做了比较研究。本书分三个部分:
1.
胡塞尔的现象学,
2.
熊十力的新唯识论,
3.
胡塞尔和熊十力之比较。作者认为,两者的共同点在于:在建构本体论的体系时,都注意探究意识的结构,发现意识总是对于某种东西的意识。区别在于:熊十力主张哲学的真知灼见与道德修养相辅相成,胡塞尔只注意从理性出版研究伦理问题。
目录
新版序言
//001
初版前言
//001
第一部分
.
胡塞尔的现象学
//001
第一章 从对数的基础的研究走向先验唯心主义
//003
1
数的心理的起源
//003
2
对心理主义的批判
//010
3
走向先验的主观唯心主义
//014
第二章 意向性
//018
1
《逻辑研究》中的意向性学说
//018
2
《观念》中的意向性学说
//024
3
意向性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
//029
第三章 内在时间意识
//033
1
内在时间和客观时间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033
2
布伦塔诺关于时间起源的学说
//038
3
胡塞尔对布伦塔诺的时间学说的批评和改造
//041
4
内在时间意识学说中的困难问题
//049
第四章 本质的还原
//054
1
现象学的本质的概念
//054
2
扩大直观概念的范围
//059
3
现象学的本质还原的程序
//060
第五章 先验的还原
//068
1
自然的思想态度和现象学的思想态度
//069
2
认识论和心理学
//071
3
先验的还原的各种途径
//075
4 “
中止判断
”
、
“
还原
”
和
“
先验
”//080
第六章 历史目的论的解释方法
//087
1
历史目的论的解释方法的基本特点
//087
2
胡塞尔对近代科学的解释
//092
第七章 生活世界
//100
1
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的概念
//100
2
返回生活世界是实现先验还原的一条途径
//107
第二部分
.
熊十力的新唯识论
//115
第一章 近代中国的危机和中国哲学家的任务
//117
1
从革命家到哲学家
//118
2
对中国社会的危机和中国哲学的意义的反思
//121
第二章 明宗
//126
第三章 唯识
//131
1
熊十力哲学中的
“
空
”
的概念
//131
2
对象的空
——
对象依赖于心
//134
、
3
习心是空的
——
习心依赖于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和增上缘
//139
第四章 转变
//146
1
熊十力哲学中的
“
行
”
的概念
//147
2
对本体转变的论证
//149
3
转变的基本原理:相反相成
//156
4
转变的两个方面:翕和辟
//157
5
刹那生灭
//161
第五章 功能
//165
1
习气
//166
2
功能与习气之间的区别
//169
3
关于功能熊十力与唯识宗的分歧
//170
第六章 成物
//175
1
佛家关于物的学说
//175
2
通过体用的关系说明物的形成
//179
3
认识的结构
//183
4
构成事物的意义的范畴
//189
第七章 明心
//197
1
区分哲学和科学
//198
2
返观自识
//200
3
悬搁对象化的思维方式和遮诠的解释
//203
4
道德修养
//207
第三部分
.
熊十力的新唯识论和胡塞尔的现象学之比较
//213
第一章 熊十力和胡塞尔的哲学思想的背景
//216
第二章 熊十力和胡塞尔论东西方哲学的特点
//219
第三章 熊十力和胡塞尔对意识结构的分析
//224
第四章 熊十力和胡塞尔的本体论学说
//229
第五章 熊十力和胡塞尔论哲学的方法
//239
附录
//247
一、胡塞尔的生平和著作
//247
二、唯识三十颂
//252
参考资料
//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