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福,素有“湖光山色、洞天福地”之美誉,这里不仅是历史文化名镇,风光秀丽、底蕴深厚,千百年来更是孕育了无数的名家、才杰。12月12日下午,“匠铸吴中 艺述光福”2020苏作文创峰会光福分会场活动在苏州太湖之滨开幕。扬子晚报新媒体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全程独家直播,在扬子晚报一直播和紫牛新闻两大直播平台同时推送,吸引了56万多名网友在线强势“围观”。
擦亮光福工艺品牌 不断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太湖小镇光福是传统工艺特色小镇,目前工艺从业人员有近7000人,其中“玉雕、核雕、红木雕、佛雕”四大工艺雕刻人数占苏州首位,有国家、省、市工艺美术大师29人,各级工艺美术师65人,区级以上非遗传承人36人,工艺雕刻年产值近3.78亿元。
本场活动更注重文化传承、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为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和工艺人才培育探寻新方向、新思路。活动由光福镇人民政府主办,光福文旅集团、光福镇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吴中区青年手艺人协会承办,苏州太湖旅业发展有限公司、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支持。
苏州市吴中区光福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群致辞介绍,近年来,光福镇出台人才管理办法,做厚工艺人才队伍基底,引导更多的“单飞凤”变成“领头雁”,实现技艺文化传续不隔代、创新不停步;打造福艺苏作中心、苏作工艺学院、苏作精品红木馆等平台载体,深化光福镇和苏州工艺美院的政产学研合作,展现吴中“苏作”文化的艺术魅力、擦亮更具特色和影响力的光福工艺品牌,为光福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为行业赋能,为匠心打“call”,李镇长希望全镇广大工艺从业人员抢抓契机,深度交流,不断提升创作理念,共筑匠心精神。
颁布文化人才政策 不断做厚工艺人才队伍基底
品吴中人文、听光福故事。活动开幕式分“匠芯光福”、“匠新光福”、“匠兴光福”三个篇章,在一场关于匠心的对话中,用光福特有的方式致敬传统、赋能时代。
其中,福艺苏作中心揭牌、光福镇文化人才政策发布、苏作人才表彰、刺绣大赛颁奖仪式、福艺苏作走进博物馆系列第一站签约、“校地合作”艺术下乡项目启动等多个环节备受关注。
据悉,福艺苏作中心位于苏福路和福隆路交叉口,占地面积约9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7000平方米,整体结构设计地下一层、地上三层。作为展示苏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窗口,中心包含苏作红木家具销售和展示,以及红木雕、佛雕、玉雕、核雕和综合门类展示,也将成为光福进行交流和发展的空间与文化场所。
光福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理事长钱建良、吴中区青年手艺人协会会长史志晔介绍了12条新发布的光福工艺人才政策;并宣布将每年的12月12日定为“福艺苏作人才节”,组织举办系列技能比赛和展览,为老、中、青年匠人提供交流、展示的舞台。
匠心求索、创新致远 传递传承“薪火”
83岁的光福镇工艺美术行业协会首任理事长孙林泉讲述自己近50年从业经历,为青年匠人输送宝贵匠心经验。许忠英、许静健师徒相承,坚守匠心,将光福手工艺传承发扬。
活动现场对话孙林泉、许忠英、钱建良、宋卫东、史志晔、许静健等多位手工艺大师,他们倾吐心声,畅谈从业经历,讲述自己对于工匠精神、匠心传承的理解,收获了参会人员的感动、敬意和掌声。
现场对获得首批福艺苏作人才奖的钟锦德、马洪伟、马惠娟、陆小琴、董荣菊、许忠英、王辉、许达8位匠人进行了颁奖。
5位青年匠人为吴中博物馆捐赠作品。核雕青年匠人许静健捐赠《开盖荷叶壶》,红木雕青年匠人史志晔捐赠《明式囧字凳》,苏绣青年匠人徐学清捐赠《苏园记-梅》,苏绣青年匠人府涵璐捐赠作品《福寿双全锦囊》和《东篱下发禄袋》,漆雕青年匠人盛骁涛捐赠《剔犀盏托》。
近年来,光福镇不断强化乡土人才培养和繁荣文化事业发展,与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创办苏作工艺学院,进行更具时代意义的校地合作,为光福培养一大批文化人才的同时实现资源互通。
活动现场邀请了赵罡、周山华、易明、刘韬4位先后来光福镇挂职党委副书记的苏州工艺美院领导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光福与美院未来合作方向。
“双12苏州购物节”光福文创市集现场火爆
渔洋码头上,“双12苏州购物节”光福文创市集非常火爆,工艺大师们带来的玉雕、核雕、木雕、刺绣、缂丝等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精美苏作手工艺作品,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参观、选购。
光福市集现场,10多个摊位都由大师们精心布置展现苏作工艺品最美的一面。活动开始不久,大批工艺爱好者如约而至,他们仔细挑选自己心仪的作品,与手艺人交流探讨制作技艺、收藏方式等。现场气氛活跃。文创市集一直持续到下午5点才落下帷幕。
错过了精彩现场很遗憾?扫码可以回看扬子晚报直播。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顾秋萍
校对 丁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