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血液循环》题本+教案

倘若你面试时抽到的是这样的题本,那该如何写教案呢?套用下面的模板,先试着模仿写教案,切忌不要直接看答案。

《血液循环》题本展示


点击查看>>>教资面试教案篇|各学科通用的万能教案模板,直接套入即可!


套用模板后,来看看你写的教案和标准教案有哪些差距吧!

《血液循环》教案展示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准确说出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体会血液成分的变化及意义。

2.锻炼识图能力以及观察分析能力。

3.利用所学知识可以更好的了解自己的身体,养成锻炼身体的意识。

4.认识到生活和科学的联系,提高对科学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认识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

【难点】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前面我们观察了鱼尾血液的流动。现在你们想不想知道人体的血液是如何流动的?设置悬念,激起学生兴趣导入。

(二)新课讲授

活动一:认识血液循环。

活动前:【提出问题】出示血液循环挂图。图片中血液的流动路径是怎样的?

活动中:【同桌讨论】仔细观察图片上各部分结构并分组探讨。

活动后:【学生总结】血液循环分两部分,每个部分循环的路径是不同的。

【教师总结】血液在心脏的泵压下,通过血管在全身循环流动,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可将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活动二:探究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路径。

活动前:【提出问题】展示血液循环动画。仔细观察血液流动的路径,说一说体循环和肺循环各自的起、止点、路径、血液颜色的变化及发生部位都是什么?

活动中:【小组合作】观看动画,小组讨论并记录。

活动后:【学生总结】体循环由左心室到达全身再到达上下腔静脉回到右心房,血液由鲜红变暗;肺循环从右心室到达肺动脉到达肺静脉返回左心房,血液颜色由暗红变为鲜红。

【教师总结】血液由左心室泵出,依次进入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体循环。血液从右心室泵出,经肺动脉及其分支,流入肺部毛细血管,再沿着肺静脉返回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叫做肺循环。通过体循环和肺循环,从肺部返回心脏的血液,经气体交换,含氧量较高,二氧化碳含量较少,呈鲜红色,这就是动脉血;从全身其余部位返回心脏的血液,经组织交换,血液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血液含氧量较少,二氧化碳含量较多,呈暗红色,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三)巩固提高

【提出问题】体循环和肺循环谁先进行?

【纠错】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而且都要经过心脏。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血液循环,为人体的每个细胞不断提供养料和氧,又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

(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的知识点。

作业:想一想心脏强弱与血液循环的关系以及我们应该怎样去锻炼它。

四、板书设计

到此完~~

本篇文章如对你备考教师资格面试有帮助,请 点赞 收藏吧!

关注知乎账号【 中公教师考试 】,分享更多备考技巧和学员上岸经验!

发布于 2021-01-05 17:09

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