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1-2] 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少为郡吏,曾从 荀卿 学。战国末年入 秦国 ,初为秦相 吕不韦 舍人,被任命为郎。旋任长史,拜 客卿 秦王政 十年(前237)下 逐客令 时,上书力谏客不可逐,为秦王采纳。又为秦并六国谋划,建议先攻取 韩国 ,再逐一消灭各诸侯国,完成统一大业。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统一全国后,作为 廷尉 奉命与丞相 王绾 、御史大夫 冯劫 等议定“皇帝”之号。后任丞相,多次随 始皇帝 巡行。反对 淳于越 分封子弟之议,主张禁 私学 、废《 》、《 》、六国史记及“ 百家语 ”。又以 小篆 为标准,整理文字,作《 仓颉篇 》以为范文。
始皇帝死后,与 赵高 矫诏 扶苏 自杀,立 胡亥 为帝。 秦末农民起义 爆发后,劝二世更为法律,行“督责之术”,加强君权。后被 赵高 诬为谋反, 具五刑 腰斩 于咸阳市, 夷三族 [4-5] 可靠度存疑。
年轻时,李斯做过掌管文书的小吏 。在战国时期人人争名逐利的情况下,李斯也是想干出一番事业来。为了达到飞黄腾达的目的,李斯辞去小吏,拜 荀卿 为师。 荀子 的思想很接近 法家 的主张,也是研究如何治理国家的学问,即所谓的“帝王之术”。李斯学完之后,经过对各国情况的分析和比较,决定到 秦国 去。
一次,李斯对秦王说:“凡是干成事业的人,都必须要抓住时机。过去 秦穆公 时虽然很强,但未能完成统一大业,原因是时机还不成熟。自 秦孝公 以来, 周天子 彻底衰落下来,各诸侯国之间连年战争,秦国才乘机强大起来。现在秦国力量强大,大王贤德,消灭六国如同扫除灶上的灰尘那样容易,现在是完成帝业,统一天下的最好时机,千万不能错过。”
秦王 听取李斯离间各国君臣之计 ,对于六国,李斯还提出了“先灭韩,以恐他国”的吞并顺序。于是他得到了秦王的赏识,因而被提拔为 长史 。李斯劝秦王派人持金玉去各国收买、贿赂,离间六国的君臣,果然也收到了效果,他又被封为 客卿
正当秦王下决心统一六国的时候,韩国怕被秦国灭掉,派水工 郑国 到秦鼓动修建水渠,目的是想削弱秦国的人力和物力,牵制秦的东进。后来,郑国修渠的目的暴露了。这时,东方各国也纷纷派间谍来到秦国做宾客,群臣对外来的客卿议论很大,对秦王说:“各国来秦国的人,大抵是为了他们自己国家的利益来秦国做破坏工作的,请大王下令驱逐一切来客。”秦王下了 逐客令 ,李斯也在被逐之列。
李斯给秦王写了一封信,劝秦王不要逐客,这就是有名的《 谏逐客书 》。他说:“我听说群臣议论 逐客 ,这是错误的。从前 秦穆公 求贤人,从西方的戎请来 由余 ,从东方的楚国请来 百里奚 ,从 宋国 迎来 蹇叔 ,任用从 晋国 来的丕豹、公孙支 。秦穆公任用了这五个人,兼并了二十国,称霸 西戎 秦孝公重用 商鞅 ,实行新法, 移风易俗 ,国家富强,打败楚、魏,扩地千里,秦国强大起来。 秦惠王 张仪 的计谋,拆散了六国的合纵抗秦,迫使各国服从秦国。 秦昭王 得到 范雎 ,削弱贵戚力量,加强了王权,蚕食诸侯,秦成帝业。这四代王都是由于任用客卿,对秦国才做出了贡献。如果这四位君王也下令 逐客 ,只会使国家没有富利之实,秦国也没有强大之名。
秦王嬴政明辨是非,果断地采纳了李斯的建议,立即取消了逐客令,李斯仍然受到重用,被封为廷尉。 秦二世胡亥为了修好 阿房宫 ,征发徭役,把人民推向苦难的深渊。当时中国人民的反秦起义已经风起云涌,为了统治阶级的共同利益,李斯同 右丞相 冯去疾 、将军冯劫劝秦二世胡亥停建阿房宫,减少一些徭役。
当时,秦二世正与宫女宴饮作乐,见李斯等人上书十分恼怒, 下令将他们逮捕入狱。 李斯在狱中多次上书,都被赵高扣留。 赵高借机说李斯与其儿子 李由 谋反,对李斯严刑拷打,刑讯逼供。李斯被迫承认谋反,在秦二世二年(前208年)七月被杀死。 夷灭三族。而其子李由仍将兵在外,不久,与 项羽 、刘邦战于雍丘,大败,被义军斩于雍丘。

李斯 文化

统一文字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接受丞相李斯“书同文字”的建议,命令这个禁用各诸侯国留下的古文字,一律以秦篆为统一书体。统一后的中国急需一种统一的官方文字。李斯便奉秦始皇之命制作这种标准字样,这便是小篆。
而关于小篆的由来, 许慎 在《说文解字·叙》中说:李斯等人在奉秦始皇之命制作标准字样时,“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而小篆的名称也是为了尊崇大篆而卑称其“小”的。
紧接着,为了推广统一的文字,李斯亲作《 仓颉篇 》七章,每四字为句,作为学习课本,供人临摹。不久,李斯又采用秦代一个叫 程邈 的小官吏创造的一种书体,打破了篆书曲屈回环的形体结构,形成新的书体——隶书。
从此,隶书便作为官方正式书体,始于秦,盛于汉,直到魏晋楷书流行才渐被取而代之。但作为书法艺术,篆书、隶书因其独具一格,深受后人喜爱。中国书法四大书体真、草、隶、篆,隶、篆占其半壁江山,这全是李斯的功劳。

李斯 经济

统一度量衡
秦朝建立后,为了不使其影响王朝的经济交流和发展,李斯上奏皇帝,建议废除六国旧制,把度量衡从混乱不清的状况下明确统一起来,得到了秦始皇的允许。
度制以寸、尺、丈引为单位,采用十进制计数;量制则以合、升、斗、桶为单位,也采用十进制计算;衡制则以铢、两、斤、钧、石为单位,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固定下来。为了有效地统一制式、划一器具,李斯又从制度上和法律上采取措施,以保证度量衡的精确实施。
这是秦王统一中国,李斯位居丞相之后的又一功绩。而它的影响不言而喻。几千年来,无论朝代更迭,这种计量方法从无更改,生活当中依然还有它的身影。
统一货币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李斯向秦始皇上了最后一道重要的奏折:废除原来秦以外通行的六国货币,在中国范围内统一货币。此举虽然对秦王朝的经济发展已无大用,但对后世的影响大。
在李斯的主持下,货币规定了以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每镒重二十四两,以铜半两钱为下币,一万铜钱折合一镒黄金。并严令珠玉、龟、贝、银、锡之类作为装饰品和宝藏,不得当作货币流通。同时,规定货币的铸造权归国家所有,私人不得铸币,违者定罪等。
李斯此举被后人认为是经济史上的一个创举。而当初他所主持铸造的圆形方孔的半两钱(俗称 秦半两 )因其造型设计合理、使用携带方便,一直使用到清朝末年。

李斯 社会

修驰道车同轨
为了政令畅通,物资交流便利,李斯又立刻建议让全国的车轨统一,并在全国范围内修筑驰道。就这样,一场大规模的统一车轨、修筑驰道的运动在全国展开。
李斯以京师咸阳为中心,陆续修建了两条驰道,一条向东通到过去的燕、齐地区(今河北、山东一带),一条向南,直达吴楚旧地(今湖北、湖南、江苏、浙江等地)。这种驰道路基坚固,宽50步,道旁每隔三丈种青松一株。后又修筑“直道”,由九原郡直达咸阳,全长1800余里。
又在今云南、贵州地区修筑“ 五尺道 ”,以便利 中原 和西南地区的交通。 在湖南、江西一带,修筑攀越 五岭 的“新道”,便利通向两个地区的交通。就这样,一个以咸阳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把全国各地联系在一起。同时,为与道路配套,李斯还规定车轨的统一宽度为六尺,以此保证车辆的畅行无阻。

李斯 总评

李斯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实践着法家思想的。他重新受到秦王政的重用后,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远见,辅助秦王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秦朝建立以后,李斯升任丞相。他继续辅佐秦始皇,在巩固秦朝政权,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建议秦始皇废除分封制, 实行郡县制。又提出了统一文字的建议,之后又在统一法律、货币、度量衡和车轨等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这些措施,都是以法家的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为指导的。
李斯在他生平的后期,虽然将法家的思想推向了极端化,但是他仅仅是一个提出者,而不是一个完全的执行者。此时的李斯,已经没有了“ 以法治国 ”的志向。他已经不再代表法家了。因此,李斯后期的思想是否应该归入法家的体系,是值得商榷的。因此,李斯归根到底还是一个法家的最完全的执行者。

李斯 史书评价

史记 》:“李斯以 闾阎 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斯知《 六艺 》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适立庶。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 俗议 之异。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 “能明其画,因时推秦,遂得意于海内,斯为谋首。”

李斯 历代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