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三峡学院

中国重庆市境内公办高校
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收藏
0 有用+1
0
重庆三峡学院创建于1956年,其前身为四川省万县初中师资训练班,先后更名为万县大学、万县专科学校、万县师范专科学校。1994年,万县师范专科学校与万县教育学院合并成立四川三峡学院,并升格为本科院校。2000年,学校更名为重庆三峡学院。2003年,重庆三峡经济学校并入。2013年,学校被批准为 硕士学位 授予单位。 [3] [5-6] 2021年5月,学校获批新增 博士学位 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高校。 [40]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占地面积近3000亩,校舍建筑面积约71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亿余元,馆藏纸质图书近200万册,电子图书189万余种;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8个;有18个 二级学院 ,开设61个 本科 专业;有专任教师11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000余人。 [41]
创办时间
1956年 [5]
主管部门
图集

基本信息

主管部门
重庆市 [8]
现任领导
李廷勇 (党委书记) 张伟 (校长)
专职院士数
4人 [41] (欧洲科学院院士1人)
本科专业
61个 [45]
硕士点
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41]
8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
院系设置
18个二级学院
校    训
厚德、博学、自强、创新 [5]
校    歌
《三峡学院之歌》 [5]
校庆日
3月26日 [5]
地    址
重庆市 万州区 天星路666号 [5]
院校代码
10643 [9]
主要奖项
重庆市优秀教学成果奖18项(截至2016年) [10]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合并前三校历史 (10张)
万县师范专科学校 的前身为创办于1956年的四川省万县初中师资训练班。学校于1958年更名为万县大学;1959年更名为万县专科学校;1977年时为万县地区教育行政干部学校高师班;1978年转设为万县师范专科学校。
万县教育学院 的前身为创办于1958年的万县专(地)区教育行政干部学校。学校于1979年更名为万县地区教师进修学校;1984年更名为万县教育学院。
重庆三峡经济学校 的前身为万县地区经委干训班。学校在1984至1996年时期为万县地区交干部学校、万县地区工交职工中专学校;1996年更名为四川省万县市经济学校;1998年更名为重庆三峡经济学校。 [6]
  • 合并时期
1993年1月10日,“三峡大学”筹备组”在万县师范专科学校挂牌。1993年10月,原万县师范专科学校和万县教育学院完成了实质性的合并。1994年3月,万县师范专科学校、万县教育学院合并组建为四川三峡学院,并升格为本科院校。
2000年2月,四川三峡学院更名为重庆三峡学院。 [11] 2003年3月,重庆三峡经济学校并入重庆三峡学院。 [6] [12] 2013年7月,重庆三峡学院被批准为 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3] 2014年9月,重庆三峡学院入选第一批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改革试点项目名单。 [14]
2018年11月,重庆三峡学院与 北京理工大学 联合开办三峡人工智能学院;与政府、企业等单位共同组建重庆绿色生态工程学院。 [15-16] 2019年7月4日,该校成为三峡库区高校科学技术协会联盟成员。 [17]
2020年6月,发起成立 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高校联盟 并当选副理事长单位。 [18] 7月2日,加入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艺术联盟 [19]
重庆三峡学院 (5张)
2020年7月27日, 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 划转到重庆三峡学院。 [20]

办学条件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设有18个 二级学院 ,开设61个 本科 专业。 [7] [43] [45] [47]
重庆三峡学院院系专业一览表
学院
本科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
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科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环保设备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汽车服务工程、机械电子工程
小学教育、物理学(师范)、化学(师范)、生物科学(师范)
美术学、动画、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
重庆三峡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生物技术、园艺、食品科学与工程、风景园林、食品质量与安全、农学
安全工程、土木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经济统计学
工商管理、酒店管理、旅游管理、市场营销
文化产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民族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体育教育、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与健康方向)
日语、英语、英语(师范)
广播电视学、网络与新媒体、广告学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
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言文学 [44]
类别
名称
重庆市高等学校十三五市级重点学科
中国语言文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环境科学与工程
农林经济管理
重庆市高等学校十三五市级重点培育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数学
重庆市高等学校“十四五”市级重点学科
中国语言文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环境科学与工程
农业
教育
土木水利
旅游管理 [41]
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
教育硕士
农业硕士
土木水利硕士
旅游管理硕士
新闻与传播硕士
电子信息硕士
资源与环境硕士
公共管理硕士 [3]
学术学位硕士点一览表
所在学院
一级学科
专业
文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
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科学与技术
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机电系统电子技术、非线性电子学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
环境科学、环境工程
公共管理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
民俗文化与民间文学
带头人
类型
林俊杰
三峡河库生态健康诊断研究生导师团队
冯玉明、张伟
智慧农业创新团队
鲁祖亮
非线性高效数值算法
强跃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新技术研究
谭兴毅
物理学教育硕士导师团队
颜帮全
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
注:参考资料 [21]
入选时间
类型
2014年3月
刘正学入选万州区第四届科技顾问团社会发展咨询组
祁俊生、熊建立入选万州区第四届科技顾问团科技发展与管理咨询组 [22]
科研创新团队
序号
团队名称
级别
依托单位
负责人
建设时间
1
三峡库区水质演变及水环境安全
市级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祁俊生
2010-2012
2
超宽带光纤无线接入技术
市级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邵宇丰
2013-2015
3
三峡库区农业生态安全
市级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胡廷章
2010-2012
4
中国古典文献学
校级
文学与新闻学院
谢建忠
2008-2010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校级
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郭学军
2008-2010
6
电子信息
校级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戴闽鲁
2008-2010
8
西南民族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研究
校级
民族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东人达
2008-2010
9
三峡库区库岸地质灾害防治
校级
土木工程学院
何泽平
2010-2012
10
三峡文献整理与研究
校级
文学与新闻学院
谢建忠
2010-2012
11
对比语言学及语用学研究
校级
外国语学院
王扬
2010-2012
12
非线性发展方程
校级
数学与统计学院
王良伟
2013-2015
13
三峡库区农产品绿色保鲜技术
校级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汪开拓
2013-2015
14
山地农业现代化
校级
经济与管理学院
熊建立
2013-2015
15
西南民族文化传承创新
校级
民族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陈兴贵
2013-2015
16
理论语言学及其应用
校级
外国语学院
刘晓林
2013-2015
参考资料 [23]
类型
名称
重庆市特色(建设)专业
汉语言文学
民族学(经济与管理)
食品科学与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
化学工程与工艺
信息与计算科学
重庆市特色学科专业群
化工自动化特色学科专业群
重庆市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汉语言文学
高等学校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计算机实验教学
化学化工实验教学
物理学基础实验教学
生物与食品基础实验教学
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民族学专业分层人才培养模式
面向三峡库区机电产业的“定制式”人才培养模式
与东南大学“1+2+1”联合培养专业
会计学
土木工程 [21]
重庆市精品课程
数字电子技术 [25]
三峡民间美术 [26]
校级精品课程
通信原理 [26]
(以上部分名单未列完全)

学术研究

重庆三峡学院 (12张)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国家级行业试验基地、省部级工程技术中心等科研平台28个。 [47]
类型
名称
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三峡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院
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
三峡库区水环境演变与污染防治
重庆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轻合金材料与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0]
重庆市高校创新团队
三峡库区农业生态安全 [3]
重庆市高校创新研究群体
环江结构防灾减灾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群体 [31]
市级学会
重庆市三峡文化研究会
重庆市三峡移民与经济发展研究会 [32-33]
序号
名称
级别
负责人
依托单位
批准时间
1
三峡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院
市级
郭作飞
文学与新闻学院
2002.01
2
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市级
李炯光
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中心
2006.12
3
三峡库区水环境演变与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
市级
付川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2011.11
4
信号与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
校级
邵宇丰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2012.07
5
非线性科学与系统结构重点实验室
校级
鲁祖亮
数学与统计学院
2012.07
6
西南民族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校级
滕新才
民族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2012.07
7
三峡美术研究与创作中心
校级
崔毅
美术学院
2012.07
(以上名单未列完全) 参考资料 [21] [34-35]
学校部分科研成果获奖情况
获奖项目
奖项名称
获奖年度
《会计理论比较研究》(著作)
重庆市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2014年
《三峡民间美术论》(著作)
重庆市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2014年
《20世纪汉语专书词汇研究论著索引》(著作)
重庆市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2014年
内陆干旱区平原水库与周边土壤次生盐渍化防治关键技术研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6年
重穗型杂交稻优异基因资源发掘与育种创新利用
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2022年
参考资料: [28-29] [46]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创刊于1985年,是由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主管、重庆三峡学院主办、重庆三峡学院学报编辑部出版发行的综合类学术理论刊物,长期开设“三峡研究”等特色栏目。在对“三峡”的研究中,还开设了“理论前沿”“经济热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文学研究”“语言研究”“新闻与传媒”“绿色教育”等热点栏目;该刊入编《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 中国知网 (CNKI)、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维普数据库、台湾华艺中文电子期刊数据库、教育阅读网、武汉博看网等来源期刊。 [36]

文化传统

重庆三峡学院 校训 [37]
厚德、博学、自强、创新 [5]
释义:
“厚德”出自《周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指人具有深厚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品质,其内涵为“协作、奉献、宽厚、诚信”。
“博学”出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博学”是指广博地学习知识,其内涵为“尚学、博览、善思、明辨”。
“自强”出自《周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作不断努力,顽强拼搏解。传承和弘扬三峡移民精神,努力向上,永不懈怠。自也包括自己的班级、自己的学校和自己的民族和国家。强也包括身体之强、学业之强,更指能力之强、意志之强。其内涵为“励志、坚韧、笃行、有为”。
“创新”指破旧立新,推陈出新,意指创造、创意、创见。其内涵为“继承、扬弃、求是、超越”。 [37]
  • 校旗
学校校旗为红色长方形旗帜,旗帜中央为校名,校名上方为学校校标。 [5]
  • 校标
重庆三峡学院校标
学校校标为双圆套圆形徽标,双圆之间上方呈弧型排列校名,下方呈弧型排列学校英文名称,内环中间有太阳和象征长江三峡夔门的组合图案,组合图案中间有学校英文简称“CTGU”和建校时间“1956”字样。 [5]
  • 校徽
学校校徽为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教职工所佩戴校徽为红底白字,学生所佩戴校徽为白底红字。 [5]
  • 校歌
《三峡学院之歌》
踏着三峡的圣土,沐着三峡的灵光
我们的三峡学院耸立在,三峡库区的心上
啊,你是智慧的宝库
啊,你是知识的殿堂
你用科学的能量,铸造高等教育的辉煌
啊,校风严谨,人气兴旺
啊,厚德博学,创新自强
培养时代精英,造就社会栋梁
培养时代精英,造就社会栋梁
肩负库区人民的希望
托起祖国金色的太阳
金色太阳 [5]

校区情况

沙龙校区图书馆
该校区位于重庆市万州区沙龙路二段780号 [50]
百安校区
该校区位于重庆市万州区天星路666号 [49]
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
该校区位于重庆市万州区厦门路600号,全院内设机构16个,即党政办公室、科技科、计财科、后勤保卫科、纪检科等5个管理科室;水稻研究室、玉米研究室、油料研究室、蔬菜研究室、杂粮作物研究室、甘薯研究室、果树园艺研究室、生态与资源环境研究室、蚕桑研究所、成果转化研发中心、生物技术中心等11个研究室 [51]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党委副书记、院长
党委副书记
付川
党委常委、副院长
郭作飞 、王良伟、臧小林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驻校监察专员
代远红
副院长
刘嘉
(数据截止至2023年11月 参考资料: [38] [48]

知名校友

名称
职业
李尚朝
中国诗人、书法家、歌词作家。 [39]

所获荣誉

获奖时间
奖项名称
2024年
2023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全国优秀团队 [52]
2023年
重庆市“无诈校园示范学校” [53]
2021年
重庆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工作先进集体 [54]
2020年
2020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全国优秀单位 [55]
2019年
2018年重庆高校伙食工作先进集体 [56]
2019年
重庆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