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解体障碍(Depersonalization disorder),又称为
人格解体神经症
(Depersonalization neurosis),是一类以持续或反复感到自己的精神过程或身体被分开为特征的
心理障碍
。
[1]
人格解体容易诊断而难予定义。从临床需要出发,可将上述现象用“人格解体”
这一术语概括。由于患者常用“似乎是”来形容他的形形色色的体验,而且感到奇怪,难于描述,因而常常容易被误解,也即被归入某一精神病类型。例如,把“我已死”、“我不存在”或“我和身体不在那里”等体验,归入精神性抑郁症的妄想;把情感丧失或感觉到一切行动都是自动的或像被人操纵的木偶,怀疑成是
精神分裂症
,等等。
病人对自己,包括他们的身体,生活有着扭曲的知觉,由此造成他们的不适感觉.病人感到自己像机器人,或者像生活在梦中.通常这些症状时间短暂,并同时伴发焦虑,惊恐,恐怖症状.但是有时症状可以变为慢性,持续或发作许多年.病人对自己的症状难以描述,并对自己是否会精神失常感到恐惧.病人有不真实感,觉得周围的世界不真实,如做梦一般.
本病对有些病人影响较小,但对有些病人影响巨大,甚至造成功能残疾.虽然部分病人能适应人格解体的感觉,甚至抵挡不利影响,但是另一部分病人则对自己的心理状态感到焦虑,担心自己是否会发疯,或者对于身体的异常感觉以及对周围世界的陌生感所蕴涵的意义反复思索.
诊断主要依赖于症状表现,之前排除躯体疾病,物质滥用和其他
分离性障碍
.心理测试和特殊精神检查可以帮助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