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山海战,为何南宋十万多人宁可跳海,也不背水一战?

关注者
561
被浏览
2,202,659

129 个回答

崖山海战前,宋军主力已经不存在。跟随宋朝的二十万军民有很多是朝臣、将士官员的家属、宫女、普通百姓。能打仗的不多。为了方便,我就暂时称他们为“宋军”或者“宋朝军民”。

前往台湾的航海经验、技术还不成熟,洋流难测,硬闯过去很可能会被大海吞没。而且台湾还没有被开发,过去之后二十万人的吃住都是问题。

宰相陈宜中前往占城,想要让宋军暂时在占城落脚。但还没等到他回来,雷州就被元军攻占,切断了宋朝军民前往占城的道路。宋军屡次进攻雷州都没能收复。反攻泉州报仇,元军又至。浩浩荡荡的船队最终停在崖山。大将张世杰以铁锁连船,船身涂泥以防火,准备决一死战。

元军(一说数万,一说三十万)到崖山之后,劝降无果,火攻失败,便切断宋军的陆上补给,使二十万军民陷入缺水的危机,但宋军只有陈宝投降。

农历二月六日,元将李恒猛攻缺水的宋军,但未能成功。中午,元军以奏乐为号麻痹宋军,兼以两面夹击攻破宋朝最后的壁垒。丞相陆秀夫对小皇帝说,国事至此,陛下当以身殉国……

长期挣扎在长途跋涉的疲劳、被元军追击拦截的恐惧、亲人死去的悲伤、物资匮乏缺水断粮的痛苦中的宋朝军民,看到大宋的宰相,背着他们年幼的皇帝投海,最后的精神支柱也坍塌了。他们远离家乡漂流至此,追随他们心中的正统。此时刀光剑影不断向他们逼近,他们还有什么生存下去的动力和希望?宫女们投海了,大臣们投海了。他们不是军人,他们手无寸铁,不想这样死在乱箭之中,做元人的刀下鬼,不如就追随他们心中的正统,在海底相聚吧。至少,还有个全尸......

不敢说投海的人都心怀忠勇,他们中肯定有很多是被迫投海的儿童,惊恐的妇女,绝望的臣子,盲从的无助的少年。

人之常情,不敢在炮火乱箭之中冲向持刀披甲的军人。几个持刀恐怖分子就可以使车站千百人惊恐逃窜,自相践踏。更何况冲来的是千万个披甲的元朝军人。

此时多杀一个人少杀一个人已经没有意义。大宋最后的皇帝投海了,大宋亡了。虽然都是死,但投水而死是有身份的人会选择的死法。身体发肤,受之父母。都是死,不如死的得体有身份一些。活得无奈,至少可以死的有尊严吧。这是国家的尊严,这是自己的尊严......

......海上浮尸十余万......

你以为的10万人;10万铁血将士严阵以待,宁死不降绝对忠诚于大宋王朝!

实际的10万人;皇室宗亲,随从宫女太监啥的,王公大臣,逃亡民众,将士及其家眷总共10万多。算起来能打仗的有一半都算是奇迹了。

其实本来还能撤退的,偏偏作为主将的张世杰这孙子还把退路给断了,将四周行宫和营房全部焚毁,下令全部人员海上集结,逼着人死守崖山,结果元朝大军一来就直接切断了宋军的水源粮食,完成了合围之势。基本已经注定了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