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推荐
逼格高的核桃  ·  nslookup报告说 ...·  1 年前    · 
一身肌肉的板栗  ·  build - Starting a ...·  1 年前    · 
欢快的手电筒  ·  vscode json schema ...·  1 年前    · 
台东市隶属于中国 台湾省 ,是 台东县 治所,在台东县中部台东平原上,西北接 卑南乡 、南邻 太麻里乡 ,东临 太平洋
面积为3515平方公里,2018年人口为10.5万。 居民中以汉族人口最多,其次是卑南人和阿美人
是台东县经济、交通、文教中心。为 卑南溪 所冲积而成。该市郊区生产稻米、甘蔗、菠萝、槟榔等,是全省主要粮食产区。
台东市原名“宝桑庄”,是 高山族 卑南人 的聚居区,清朝 道光 年间 闽南人 首先进入此地垦殖,聚居成村落
清同治 十三年(1874年)开辟后山通路时,有南路至此,并设卑南厅
光绪 十四年(1888年),卑南厅改设 台东直隶州 时,出现市街形态,称为南乡新街,成为台湾东部的行政中心
日本占领台湾后,改称台东街。1945年 台湾光复 后,于1946年改称台东镇,并为县治所在地
排湾人台湾少数民族目前约有4万人左右,为台湾少数民族中的第三大族,分布于屏东、台东两县,排湾社会中有贵族制度,并有世袭法,在竹竿祭中充分反映出来,而使祭典独树一帜。 传说排湾人发源于大武山,祖灵依部落垦拓先后依序巡访,每轮需时5年左右,故以祭祀祖灵为旨的竹竿祭,便5年举行一次,所以又称五年祭,是排湾人社会最重要的祭典;但目前仅 屏东县 来义乡的古栖村和台东县达仁乡的土坂村仍保有这项祭仪,其中又以土板村的竹竿祭,保留了较完整的面貌。 整个仪式分前祭、刺球祭及送神三大部分。前祭部分以女巫在祖灵屋内向山、河神祈求平安开始;事前,女巫们亦在村外搭设竹棚,供恶灵栖身,以防其进入村中干扰祭仪。布置妥当后,族人们诚敬地邀请祖灵降临,与族人同乐 排湾人竹竿祭 祭典的高潮是最后一天的刺球祭,刺球用的竹竿长约8公尺,是由 祭司 、头目等人择定时间、地点砍取而来,使用前且须过火驱邪;竹竿的长度、纹饰因刺球者的身分而有别,所刺之球则以软藤编制,大小如垒球,并系上细绳,看起来既像球的尾巴,又像是扎着辫子的人头。典礼开始时,祭司将10颗分别代表不同意义的滕球依次抛向空中,只见二、三十支竹竿迎向场中,争相抢刺藤球,好不壮观。10球陆续接毕后,村中男丁进场自由抛掷藤球,这些自由球并无特殊意义,但须等到主管的竹竿刺中藤球后,仪式才告一段落。这时,刺球者齐将自己的竹竿劈断,持着竿头疾冲回家,因为他们相信,祖灵仍停留在竹竿上,这些竹竿日后也仅能供头目搭造房屋,一般人不得利用。 一番仪式后,族人恭送祖灵回到大武山,沿途绕经每户人家,传统上,各家各户会奉献小米糕,如今则有以现金、杂货代替者,颇似汉人舞龙、舞狮的习俗。仪式结束后,会进行盛大的歌舞活动,欢庆祭典圆满达成。 竹竿祭为期约5天,最高潮的刺球仪式在最后一天举行,通常是在每5年的10月25日
卑南人祭典
卑南人在东台湾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少,但因智勇双全,曾经威服其他部落,而有卑南王的封号,目前族里仍保护原始而传统的祭典,值得前往观赏。 卑南人的强盛,源自于斯巴达式的会所教育。男性族人于12、13岁之后便要进入称为塔古邦的少年会所,集体食宿、学习、竞技,既学习适应群居生活,也接受狩猎、建筑等各式谋生技能与胆识的训练。会所中实施严格的学长制,由年约16~18岁的马鲁达万,带领12~15岁的马鲁拉干,历经4~6个训练阶段,而每个阶段交替之间皆举行少年祭(猴祭),主旨为赞扬少年通过考验,即将成为下一阶段的新生,兼有结训及开训的意义;少年祭之后紧接着进行的是大猎祭,18岁左右的马鲁达万若能在猎祭期间猎得猎物,则称为明阿卜当,成为真正的年成人了
猴祭
少年祭因有祭猴仪式,故又有 猴祭 之称。每年12月24日晚上为猴祭的前奏,并以哈拉巴盖的仪式揭开序幕,卑南长老率同族中青少年以“报佳音”的方式挨家挨户造访,少年们上身赤膊,全身涂黑,而带队的长老则手中挥舞着竹竿,大声喝斥,是为驱邪;之后,青少年们即可得到每家所赠予的糖果等食品,情节有如西方的万圣节。 翌日真正的猴祭正式展开。会所前,少年们聆听着长老的训示,接着手持长矛、提着草猴绕行部落再来到祭场,绕行时,年纪较大的少年尚且会到过去一年家中遇丧者,为其祈福祷告,称为除丧;来到祭场,尚需进行类似马拉松的长跑,以评鉴少年的体能,最后才是杀猴的仪式。 杀猴是整个祭典的高潮,目的在考验少年的胆识,卑南少年于刺杀猴子后,随即将死去的猴子加以厚葬,以悼其灵,但如今狩猎禁止多时,祭典中的真猴亦早已改用草猴代替。祭典最后,年长的少年们会以竹子鞭打少年屁股,代表认同少年的成长而升级。祭祀之中严禁女性参加,但晚上的歌舞可男女同欢,这时,卑南少女也会穿着传统服饰出席,增添庆典的欢乐气氛
大猎祭
猴祭之后, 大猎祭 紧接着登场,18岁以上的明阿卜当和成年人要先上山狩猎4天3夜。出发前,巫师先以鸟占预卜狩猎方位及吉凶,随后长老便带领着青年上山扎营露宿,在数天的野外训练中,长老们将传授狩猎经验及技巧,亦教导青年们制作陷阱,青年们必须亲自猎得兽类,才算通过考验,而狩猎成绩则成为下山后祭典中的牲礼。 祭典在狩猎队伍回来后陆续展开,先是由村中妇女准备丰盛的食物、水酒,组成盛大的欢迎队伍,并于村子入口处树立拱形花门,敬献花环给凯旋的勇士;晚会则由长老以诗歌祝祷并展开歌舞庆祝活动,这时,男男女女皆穿着传统服饰出席,热闹非凡,沸腾到了顶点
联合年祭
大猎祭结束,最后由卑南地区8个社轮流主办的联合年祭压轴,这是当地族人为联络各社情祖所兴办的一项新祭典,活动时间虽仅一天,但因具有凝聚族人群力的深远意义,近年已成为台东卑南人重要的年度大事。台东南王、知本、建和、宝桑、初鹿等地均有猴祭的举行,但最具传统精神、规模最盛大的,仍属南王里。从猴祭、大猎祭至联合年祭,为期约8~10天,大致是从12月24日夜晚持续至元旦

台东市 特产介绍

茶焗蛋 ,台东茶焗蛋是台东特产之一。做法是将生蛋放于铺满茶叶的烘盘中,置入烤箱熏烘,借高温让蛋壳毛细孔自然吸收茶叶的香气,蛋壳外观仍旧维持原先的白色,亦无裂痕,内部却因吸收茶气而呈茶褐色,香味内蕴、芳淳持久,加上脱水后蛋皮紧缩,极富弹性,口感更胜水煮茶叶蛋
蛋看似简单,其中的学问却不小,首先,选蛋不能选择体形太庞大的,那样非但不易入味,茶气的吸收亦不均匀;至于烘焙所用的茶叶,可随个人喜爱的口味作不同选择,惟老茶、嫩茶对香气会有关键性的影响;再者,不宜使用浸泡过的茶渣或茶梗,否则不是原味尽失,就是会出现茶渍而有损美观。此外,焗蛋讲究的是茶、蛋融合的最高境界,故烘焙时无需添加任何调味料,以免破坏原味

台东市 特色小吃

台东因地处偏远、开发较晚,向有台湾的后山之称,尽管如此,台东的地方小吃却从不落“后”,代表性小吃不少,虽然上百年的小吃店稀少,缺乏悠久的历史,但却丝毫不影响其美味。 早年,台东市知名的小吃多以摊贩的形式,集中于福建路、光明路、宝桑路、四维路一带,尤以前三者临近台东车站,发展最早亦最繁荣,但几经市容整顿之后,不少成名的吃摊相继转进店面,使上述市街仍能一保昔日的风光;而部分摊贩则接受收编,纳入四维路临时摊贩中心,但因店家多半在白天营业,已不具夜市形式。 仁爱国小、广东路所夹的四维路一带,另有一座“假日夜市”,其规模远较临时摊贩中心为大,每逢周日开市,摊贩自各地汇聚而来,从下午5、6点开始摆摊,便见民众陆续涌入,或从容悠闲地逛街购物,或一家老小全员出动大打牙祭,热闹非常。夜市摊阵全长500公尺,摊贩呈四大行一字排开,十分壮观,贩售内容五花八门、林林总总,食、衣、住、行、育、乐不一而足,可谓应有尽有。 正气路的水果街,为台东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一条水果专卖街,尽管随着都市发展,水果街已不复当年盛况,但入夜后,一盏盏摊头灯亮起,吸引着熙来攘往的人潮,让人宛若亲临一场水果嘉年华会,来此买卖水果也变成一种极富地方色彩的人文活动
名店小吃方面,首推多位名人及中外友人专访的卑南猪血汤,而黄连登清蒸式的汤煮肉圆,以及四维路、中华路口的萧家肉圆,二者风格迥异,但于台东小吃界同享盛名;此外,光明路与正气路口的北港小吃部、正气路上的早点大王,以及正老东台米苔目、苏天助素食面、七里香水煎包等,都相当知名。真材实料、价格公道,一向是台东小吃的共同特色,旅游台东县各风景点之余,不妨也顺道体会后山美食小吃的魅力
卑南猪血汤之所以受欢迎,所持的无非是一个“鲜”字诀,以及对选料独特的见解,如坚持加入风味较佳的手宰猪的猪血,并仅以清水洗净,以防鲜味遭破坏;猪血块亦不宜切得太小,因为体积大的猪血不仅口感佳,而且散热慢,可以让猪血的香味内蕴。精准的火候拿捏固是卑南猪血汤热卖的关键,风味绝佳的原汁汤头却也不可或缺,外加猪大肠、酸菜、韭菜,及少许的米酒、胡椒粉,就是一碗远近驰名的台东“黑豆腐”了
黄莲登肉圆正式店名为“台南虾仁肉丸”而当地人惯以“台东肉圆”称之。其粿皮采地瓜粉加在来米制成,因多了米香,故吃起来的口感较像粿,味浓而扎实。清蒸式的做法,使肉圆不油不腻,无论干吃或湿食皆相宜,干吃为淋上甜稠的独门酱汁,再洒上芹末,更添香味;湿食则是招牌吃法,肉圆加入预先熬煮多时的大骨汤头,汤鲜肉美,味道一绝。 为台东市最著名的素食小吃,以材料道地、汤味十足著称。除了一般的面筋、麻酱之外,还加了米浆作调味,而且为让口感更加细致,这些酱料都经过繁复的煎炒手续,香喷喷却丝毫不带油腥味;配上特选的面条,不论干拌或下汤,都令人回味。这里的米糕也是一绝,以“咸草”编成的篮子作蒸笼,阻隔了蒸气的直接蒸润,煮出来的糯米又Q又香,再淋上上述的酱料,就成了风味独特的米糕。此外,店里常备有竹笋汤,让喜欢干面或米糕的食客搭配着吃,清淡而爽口
制作米苔目的过程虽然繁琐,但传承三代的老东台,始终坚持选用上好的在来米精心制作,每天并只做当天的分量,以常保新鲜。老东台咸米苔目分干湿二种吃法,喜欢喝汤的客人,大概都会爱上它鲜美的汤头,因为它的高汤是用柴鱼熬煮而成;加入柴鱼片,几乎是台东地区所有米苔目小吃店的共同特色,但是像老东台这样精选整条新鲜柴鱼切片,倒是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