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全美国人都知道熊猫快餐,全球也正在疯狂开店,每3天一家新店,比汉堡王还猛,这家中餐馆一路走来究竟有何秘诀?

1.中餐标准化问题究竟能不能解决?

大家都知道,洋快餐容易标准化,但中式菜肴博大精深,全靠火候和技术,实现标准化很难。其实,中式快餐的标准化并没有那么不可操作,高速发展的时代,当效率和品质出现矛盾的时候,品质更容易服从于效率。

2000家门店,熊猫快餐依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即使如此,熊猫也坚持现场明火炒菜,而它解决菜品标准化问题的方法就是,原材料全部交给供应商提供,统一的复合调味料、死磕每一个流程…

做中式连锁快餐最难的就是解决维持中国食品特色与标准化的矛盾。从店面大小、物流成本以及菜单简单易懂几个方面考虑,熊猫餐饮选择了“少做几个菜”。不管菜单如何更换,菜品只有24种~

而且,在管理方面,自从电子工程学博士妻子这位高级人才加入后,就对熊猫餐厅的运营、财务、供应链来了个180度的技术提升。

妻子利用软件知识,自主研发出了一个名叫”熊猫自动工作站“的后台管理系统。

除了让点餐变得简单、门店之间还可以互相分享信息,还可以自动追踪库存、自动添购食材、控制资产、厨余浪费问题,后台的大数据可以及时分析和调配菜品,厨师减少到最少,但效率却大大提高…

熊猫餐厅成为了当地唯一使用标准化、数据化管理系统的中餐厅,标准化程度对标麦当劳,丝毫不懈怠,一切以大数据说话,要知道那可是20年前啊。

这对夫妻俩当时就甩了友商两条街,老公比较感性,负责管理,老婆比较理性,担任首席技术官,负责餐厅运营,财务追踪系统和供应链管理系统建设,简直不能更配。

2.拓展海外市场口味到底要不要本土化?

熊猫餐厅有多受外国人欢迎,就有多不受留学生喜欢。这帮人认为,虽然它成了全球中式连锁快餐第一品牌,但熊猫快餐并非正宗中餐。

面对这样的质疑,创始人程正昌的回应是: 什么是“正宗”?卖得掉就是正宗啊!卖不掉就不正宗!在全球做快餐连锁,一定要本土化,不然只能是等死!

程正昌从1973年做餐厅至今,一直做的是老美的生意,但是相较于麦当劳仅仅是把炸鸡放到米饭上,熊猫快餐的本土化策略显然更深入。

程正昌要求熊猫快餐坚持用传统的中国烹饪手法,但在调味阶段,他们一直在研究美国人口味,他们更加偏爱的“酸甜、微辣”那我们就做好了。

果然,“陈皮鸡”、“宫保鸡丁”已经长盛不衰几十年了,搞得全世界都知道中餐有一道菜叫宫保鸡丁。

一些比较特殊的饮食习惯他们也会注意,比如原材料不会选用带刺的鱼和带骨头的肉,大家越来越注重健康,那就尽量少油炸少放糖…

熊猫快餐里面就像中国的食堂,厨师将菜炒好后,装入一尺见方的餐盘内放在前台保温销售,但为了保证菜品新鲜,每盘量不大,卖完后再炒,如果45分钟后仍旧没有卖出,会重新换新。

3.如何让一家中国餐馆真正被老外接受?

程正昌觉得,对外输出和对内管理都要抓。 在餐厅整体的对外输出上,一定要突出“中国特色”,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因此程正昌用浓郁的中国风格的“配色”——黄色、鲜红色作为主色调,以中国建筑的特点“尖顶小屋”为门面,并将“大熊猫”作为企业标识,萌的外国人一脸。

二是在内部的管理层面上,直接大胆引入美国本土的优秀管理团队。

为了达到“美国水准”, 程正昌先是请了连锁餐馆管理专家Don McComas出任熊猫管理公司总裁。

随后又请来Chi-Chi连锁的总裁Joseph Micatrotto、原El Torito的行政主管Russell Bendel等分别担任公司的高层管理职位,强化内部管理,加快连锁步伐。

逸马君小结

从无人问津的小餐馆到全球最大中式快餐连锁,程正昌花了30多年。距离“中餐馆的麦当劳”这一目标,熊猫快餐目测也很快了。70多岁的程正昌,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把中餐开到全世界,就像他以前说的:

“哪里有问题,

就解决哪里的问题,

你们说中餐里不可能出现麦当劳,

我就把它变成可能。”

红杉资本合伙人王岑说过:互联网餐饮,这两年虽然受人追捧,但是弱点就是后面的餐饮两个字做的太轻了,更别说供应链了。熊猫的科学研发系统,一切用大数据说话,是很好的运用科技升级传统行业的典范。

价值 568 的门店标准化手册

现留言“ 姓名+电话+邮箱+标准化手册

即可免费领取

进入连锁商业线上学习 “逸马微店”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