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骗指南|找工作如何避开求职陷阱?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消息,2018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860万人,与去年的795万人相比,毕业人数又创新高。然而,高校毕业人数与年俱增,2019年的就业市场却渐入寒冬。天风证券爬取前程无忧2018年4至9月份的招聘广告条数后发现,招聘广告从285万骤减至83万,足足有202万条招聘广告消失了。另一方面,今年保命的“铁饭碗”却因机构改革缩编至十年新低,1.45万人。
这千军万马的应届生还要和待业的往届生以及今年被淘汰出局的普通员工一起涌入找工作的大浪潮之中,僧多粥少,职场小白们要谨防一些不良企业利用求职者求职急切的心态,进行诈骗。
一般小白们找工作都是先海投简历。
防骗指南第1招,看清招聘要求。
骗子公司在招聘要求上就能暴露套路。一般招聘要求极低,恨不得只要是个人就行,却许诺高薪,招聘广告充斥着浓浓的鸡汤味,诸如此类都是忽悠你的招聘骗局。
假如你收到了面试offer,满怀希望的去应聘……停!这时请先别高兴得太早。
防骗指南第2招,查清面试地址。
查面试地址,看是否在正规的办公大楼里。并且要把自己当天的面试行程和地址发给自己的亲人,最好有个信得过的人陪自己去面试,以防自己误入传销组织。如果发现面试地址是在偏远或老旧不起眼的大楼里,有些可能是在住宅楼里,为了自己的人生安全,请先离开,了解清楚再说。
现在非法传销的首选对象常常是急于挣钱的大学生,求职者一旦进入传销组织,就会被迫从事传销活动,要么交高额的会费,要么购买传销产品作为入门条件。传销组织者还采取扣留身份证、控制通讯工具、监视等手段限制受骗者的人身自由,强迫他们联系亲友前来,或者寄钱寄物从中牟利。
假如你的面试地址没问题,顺利来到面试的公司,通常,你会被告知需要先填一些“材料”。
防骗指南第3招,警惕你填写的资料。
一般会让你填写一份个人简历,这个没问题。但是,事关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家人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不要填真的!比如身份证号码,你可以错写几位数,家庭住址具体到街道就可以,家人的姓名和电话也不要填真的。这么做是以防个人信息被盗用。有的不良企业压根不招人,却在各大主流招聘网站常年发布用人信息,收集求职者个人资料,把求职者的个人隐私打包出售。同理,你在招聘网站上看到的那些常年付费置顶的招聘广告,请自动绕过它们就好。
看到这里,可能有些同学会问,如果个人信息不真实,不过企业的背景调查怎么办?如果你面试的是世界知名500强或者国企单位,那你自然可以如实填写。我们这里针对的是那些你不了解,又没有实力背景背书的公司。对这些公司我们不用那么“老实”,可以多留个心眼保护自己。如果该公司通过你的考核,是正规公司,你准备入职的话,背景调查的事也可以等拿到录用offer后,再如实填写。
当你填好资料拿给前台小姐姐后,也许对方会要求你提交证件,包括身份证、毕业证、学历证、资格证书、银行卡等的复印件甚至原件。
防骗指南第4招,不要提交任何原件。
以我面试的经验来讲,基本上所有公司都会要求我提供上述证书证件。但是,如果刚面试就需要提交银行卡的公司,是很不正常的。排除世界500强和国企单位等,如果你遇到要求提交银行卡的公司,请答应我,转头就走。通常,我的做法是,资格证书只给复印件,身份证不给,理由可以说身份证丢了在补办,等面试通过了做背景调查时再给。
一些企业在面试中可能会以单位需要审核等理由,要求面试者递交身份证、学位证、毕业证等重要证件,并声称暂时由单位保管。请牢记!不管任何证件,面试公司都没有任何权利扣留。
过了递交材料那一关之后,进入面试环节。一般面试前还会有笔试。
防骗指南第5招,保护自己的智力劳动成果。
一些不良企业除了“骗财”,还会“骗才”,即以笔试考试为名,剽窃你的智力劳动成果。常见的有程序设计、广告设计、策划方案、文章翻译等劳动成果。
因此,我们在提交劳动成果时要注意准备两份,一份提交,一份自己留存,并且在留存份上要求招聘单位签字确认,以便存证。提交时可附上《版权申明》,并要求招聘单位签收。最好申明:“任何收存和保管本XXXX(劳动成果)各种版本的单位和个人,未经作者(姓名)同意,不得使用本XXXX或者将本XXXX转借他人,亦不得随意复制、抄录、拍照或以任何方式传播。否则,引起有碍作者著作权之问题,将可能承担法律责任。”
过了笔试之后,终于进入面试。
防骗指南第6招,问清工作内容。
有些不良企业会把职位写的模糊不清并附上高薪,一定要警惕对方是否在骗招销售岗位。比如,招聘广告上写着招聘公关、顾问、规划师、代理人、经纪人等,但实际上是要你陪酒、卖保险、收账、销售等。业务员没有任何底薪或者底薪极低,全靠提成。或者,你去面试A岗位,但却被告知A岗位暂无职位空缺,问你是否有兴趣面试B岗位。如遇到诸如此类“挂羊头,卖狗肉”的虚假岗位请及时离开。
防骗指南第7招,是否需要培训?
比如国内某些IT培训公司,利用求职需求,通过招聘,假借培训的名义,变相招募学员。这类企业的招聘信息也很人性化,无学历要求,但是实习培训期的工资却很高,转正后工资更高。而且你会发现很容易就接到面试电话,HR会经常和你沟通。这类企业大多数是为了赚取你的培训费,有的培训费多达几万元,一旦签订合同,你会后悔莫及。此外,一些企业利用政府提供的培训优惠政策,从政府补贴中获取利益。因此,有些企业会在招聘信息上注明"先培训后上岗",但培训完之后不录取的居多。
另外需要警惕的是娱乐传媒广告公司。一些骗子会托词与一些知名度高的艺人、电视台、电影公司或唱片公司有联系,可代为安排工作,诱使你交付巨额金钱参加其提供的训练课程。通常,被骗者在付款后,往往没有接到任何工作或进一步的消息,或只接到性质及薪酬跟当初承诺不符的工作,却又无法取回已付的款项。
防骗指南第8招,问清薪资。
许多职场小白可能对问工资这件事会觉得不好意思,难以启齿。但我想说,你不仅要问,而且要问得理直气壮,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良企业的招聘信息会用高薪吸引求职者,等到面试的时候便挑出你的种种“不足”,比如经验不够,学历不够等理由压低薪资。
另外,还要问清试用期的薪资和转正后的薪资,要问清五险一金怎么交,是否有加班费或福利补贴等。
防骗指南第9招,问清试用期。
由于试用期间,企业付给的薪资比较低,所以有些不良企业会在业务特别繁忙的时候,大量招聘低成本的应届毕业生,以试用期为名,赚取廉价劳动力。但等试用期结束后,便以各种理由不通过试用或解聘。有些公司,在实习试用期间,不仅不支付任何薪资,甚至还要求交培训费。
按照规定,任何单位和企业的实习试用员工,公司都应对其支付薪资,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
另外,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时,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也就是说,如果已有试用期,则劳动者今后调整岗位,或者离开单位后又重新回来等,都不能再有试用期。
假如面试一切顺利,收到了录取offer,是否就万事大吉了?千万别大意,你还得谨防以下两条。
防骗指南第10招,问清费用。
面试结束后,不良企业可能会以服装费、体检费、培训费、保险费、押金、手续费、档案费等名义向应聘者收取钱款。应聘者交费后,招聘单位要么迅速脱身,要么找借口不给安排工作,钱财积累到一定阶段便人去楼空。一些黑心中介为了获取应聘者的信任,与一些骗子公司或皮包公司合伙进行诈骗。在收取一定的服务费后谎称招聘岗位已满,并承诺尽快联系适合的公司,让应聘者留下联系方式,但根本不会兑现,随后以各种借口敷衍应聘者。
防骗指南第11招,签订劳动合同。
应届生要签订“三方协议”,往届生要签订劳动合同。就业协议只是在应届生还未毕业的实习期与用人单位签订用的,因此,应届生毕业后,一定要和用人单位重新签订劳动合同。另外,一定要留心是否有“违约金”的条件。一些不良企业甚至会在毕业生协议期间采取各种手段逼毕业生主动提出辞职,然后收取高额违约金。
找工作不易,要是还被骗就更加影响心情了,以上找工作防骗指南11招帮助大家多留个心眼,保护好自己的正当权益和人身财产安全。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公众号@四月职场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