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荀彧死后,曹操在建安十八年便被封为魏公,后又升为魏王,成为了东汉王朝唯一的一位异姓王。对于此时的曹操而言,他已经受封王爵了,再往上就是他渴望的帝王之位了,因此无论这位谋臣怀揣着多少智谋,只要他成为了曹操帝王霸业之上的阻碍,那么曹操就会毫不犹豫地将其舍弃掉!
东汉末年,几家诸侯分天下,汉魏之际的曹操大家肯定不陌生了吧,他可是在当时举足轻重的人物,或许是曹操自己的风头太盛,遮掩了他谋士的风采。因为对于那些对三国历史不太熟悉的小伙伴而言,或许会认为只有刘备帐下才会有那么多能人异士助其打天下,可殊不知曹操也有,而且谋士众多。在曹操的身边有一位名叫荀彧的谋臣,他的能力可丝毫都不比诸葛亮差哦。
▲荀彧:东汉末年的一位政治家,在他早年之时就有着“王佐之称”,后来他进入了曹操的帐下,为其效忠。
荀彧一直是曹操手下最为得力的谋士,曹操之所以能够在群雄混战中称雄北方,荀彧功不可没。在军事方面,曹操在攻打徐州时,他曾从容应对吕布、陈宫、张邈之乱,这曹操保住了兖州三城这个大后方;在官渡之战中,曹操自认不敌袁绍想退兵,是听了荀彧的分析后坚持了下来,这才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千古战例。为了拉拢荀彧,曹操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荀彧的长子,然而荀彧却并非誓死效忠曹操的,因此才会给自己引来了杀生之祸!
▲曹操:东汉王朝的一位权臣,他也是曹魏政权的奠基者,因为想要实现帝王伟业,所以他招揽了一众谋士,为他出谋划策,荀彧就是其中之一。
根据《后汉书》的记载,“彧病留寿春,操馈之食,发视,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这段文字的意思是曹操给荀彧送去了一个空空的食盒,但是在里面却也有一碗药,在荀彧喝下之后他就去世了,假如按照《后汉书》所言的话,那么这位谋臣就是被曹操给赐死的。可是在《三国志》中却出现了不同的说法,“言太祖使彧杀伏后,彧不从,故自杀”,这里说的是由于荀彧不愿意帮助曹操杀死汉献帝的伏皇后,所以才会选择自尽。
要知道这两本史书都是追溯古代王朝珍贵的文献史料,那么为什么在对同一个人进行描述的时候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死法呢?可能是因为作者的不同,《三国志》是西晋学者陈寿所写的,西晋是统一三国后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所以作者难免会有所避讳,而《后汉书》的作者范晔是南朝宋人,与三国时期时隔已远方才可秉笔直书,那么真的如范晔所写的那样,荀彧是曹操赐死的?那么曹操为什么会如此对待荀彧呢?
▲对于荀彧的死,在两本不同的史书中出现了不一样的说法,那么荀彧为什么不得不死呢?
这还是要从荀彧这个人开始说起,他是汉朝官僚世家的成员,这也对荀彧对大汉王朝具有深厚的感情,产生复兴汉室的理念无不影响。虽然他入曹营,成为了曹操的谋士,但是在他的心中他是始终都是忠诚于汉王朝的,而且他之所以会同意为曹操效力,完全是因为在那个乱世之中曹操还可以算得上一个“汉朝的臣子”,可是曹操的野心很大,他根本不可以屈居于东汉王朝的统治,况且这个时期的帝王也根本没有办法治理好这个王朝,所以曹操才逐渐从一个汉臣转变成一个想要窃取王朝的“汉贼”,这也让荀彧产生了别样的看法!建安16年,曹操平定了凉州的叛乱,被汉帝授予“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特权,所以在就有朝臣认为帝王应该封曹操为国公,以表彰曹操的功劳,可是此时的荀彧却明确地表达了反对意见。
▲曹操有机会被汉帝授予王爵,可是这个时候的荀彧却提出了反对的意见,他认为曹操不应该拿着这些军功去向帝王讨赏,这也让曹操对荀彧开始感到不满。
在史书中是这样记载的,“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曹操亲征本来就是为了驱逐董卓(汉末割据的诸侯之一),现在成功了,更应该恪守臣子知道,不应该在功成名就的时候向君王邀功请赏。当荀彧说出了这番言论之后,曹操就对他的忠诚产生了怀疑。聪慧如荀彧他又怎会不知道汉王室衰微已经是无法避免的了,几乎无人可以挽回,但是他依然还是想要站在汉朝这一边。
除了这件事令曹操对荀彧感到不满之外,荀彧还做了另一件曹操无法忍受的事情,那就是结交朋党。要知道曹操这个人虽然求贤若渴,但是一旦当他发现自己身边的谋士出现与往来宾客交往密切的情况的话,那么在曹操的眼中就是在招募朋党,这样十分容易引起曹操的猜忌。荀彧手持尚书令,也相当于一个王朝之中的宰相一职,荀攸统管所有的谋士,荀衍当上了监军校尉,由此可见曹操对于荀氏家族是多么的厚待呀,并且荀彧就是这个家族的核心掌权者。在这个时候,荀彧还一直向曹操举荐颍川人士,因为他自己出身颍川,这样很难不让曹操疑心他的这个谋臣起了结交朋党之心!
▲朋党:在古代官场上会出现士大夫结盟的事情,他们就成为了一个小的政治集团,这个就叫做朋党。对于曹操而言,他无法忍受朋党是因为他们的出现肯定会扰乱政局。
清朝学者赵翼曾经发表过这样的看法,“彧死之明年,曹公遂加九锡,可见彧不死,操尚不得僭窃也,则蔚宗之编入汉臣,自是公论也”,假如荀彧不死的话,那么对曹操取代汉王室是一个巨大的威胁,更何况在他的身后还有着庞大的政治势力,这些原因都是杀死荀彧的因素。
无论是像《三国志》中说的荀彧是自尽身亡,还是如《后汉书》中提到的是曹操给了荀彧毒药,这似乎成为了一个难以捉摸的谜题。但是不管是哪一种记载,其实从字里行间中都能看出荀彧对曹操的渴望的大业是产生了威胁的。曹操与荀彧之间的关系,不太像是古代典型的君臣关系,因为荀彧誓死效忠的并不是曹操,而是那个岌岌可危的汉王朝,反而更像是汉献帝才是荀彧真正的效忠之人。而对于荀彧而言,他之所以找到曹操,其实还是希望借助这位诸侯的手来稳固汉王朝吧,因为不是完全的忠诚所以才会引得曹操痛下杀手的。
▲汉献帝:东汉末年最后一位皇帝,他代表着这个即将覆灭的东汉王朝,所以对于荀彧而言,他因为效忠这个王朝,所以他也会对汉献帝效忠。
当荀彧死后,曹操在建安十八年便被封为魏公,后又升为魏王,成为了东汉王朝唯一的一位异姓王。对于此时的曹操而言,他已经受封王爵了,再往上就是他渴望的帝王之位了,因此无论这位谋臣怀揣着多少智谋,只要他成为了曹操帝王霸业之上的阻碍,那么曹操就会毫不犹豫地将其舍弃掉!
参考文献
1、充当合伙人的颍川士族荀彧:帮曹操攒出了完备的文官班底.李海涛.国家人文历史
2、三国谋士荀彧的形象演变——以《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为中心.王太军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3、历史人物评价标准之争与中国历史观重构——以1959年“曹操论战”为中心.高希中.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百科立场。
举报
本文经授权发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tashuo@baidu.com。
举报不良信息
|
投诉侵权信息
|
申请删除词条
|
意见反馈
|
贴吧讨论
©2023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百科协议
|
隐私政策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