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比扬卡广场(俄语:Лубянская площадь)是
俄罗斯
首都的一个广场,位于红场东北900米。初建于1480年,是
伊凡三世
安置
诺夫哥罗德
遗民的地方,以诺市的一个区命名。
卢比扬卡广场
1918年3月,
苏俄
政府从
彼得格勒
迁到莫斯科,“
契卡
”(全俄
肃反
委员会)的办公地点就设在卢比扬卡的2号楼。1919年5月,卢比扬卡的2号楼成了苏俄
内务人民委员会
的办公地点。同年9月,2号楼里进驻了第一批苏俄新特种勤务的代表,以作为莫斯科契卡的特科。几个月后,在这里正式成立了契卡中央机关。从此,契卡在这里的规模不断扩大,成为20世纪世界各国
情报系统
最有影响的总部所在地之一。 20世纪20年代末,契卡机关的任务不断增加,编制不断扩大,在卢比扬卡的办公地点显得拥挤不堪。于是,苏联政府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在该楼房后面的伏尔卡索夫斯基胡同一侧,根据设计师兰戈曼和别兹卢科夫的方案于1932-1933年建了一幢新的大楼。新建大楼的正面正对着伏尔卡索夫斯基胡同,沿着两个侧面则分别对着大小卢比扬卡。新大楼的平面图像一个
俄文
字母“Ш”,与正面对着的卢比扬卡广场的老楼浑然一体。 为加强对在押囚犯的管理,苏联政府还对位于2号楼院内的卢比扬卡监狱进行大规模改造,这座监狱从1920年开始使用。根据方案,在旧监狱的上方又加盖四层楼房。为解决在押囚犯的散步问题,著名设计师兰戈曼决定采用独特的方法,在监狱楼房的顶部再建6个散步的小院子,并在楼顶的周围再砌上高墙,以防止囚犯逃跑。在放风期间,罪犯可乘特殊的电梯或沿着楼梯到楼顶来散步。 如今,这所令人恐怖的卢比扬卡监狱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关闭,这里已改做工作人员的食堂了。 长期以来,卢比扬卡已成为极权的象征。随着
苏联解体
,克格勃创始人捷尔任斯基雕像轰然倒地,人们对这一地区的恐惧也随之消失。俄罗斯人感到自己可以长出一口气,昔日威严神秘的克格勃总部大楼看上去突然间和蔼了许多。人们觉得自己可以放松紧张的心情,在卢比扬卡广场和联邦安全局总部大楼周围散散步,说几句玩笑话了。外国人也开始在这里有意调侃一下苏联或者现在的俄罗斯了。
莫斯科的卢宾斯基广场和斯列坚斯基大门之间的地段从12世纪起就闻名于世。它的出名是由于这里出了一个以残酷无情、大脑迟钝、性情暴躁著称的大地主,他叫库奇卡。后来,库奇卡被大贵族多尔戈鲁基处死,此后这里开始流传起库奇卡的鬼魂不断向多尔戈鲁基的后代复仇的恐怖传说。
公元15世纪,“卢比扬卡”一词才开始出现在俄罗斯的词典里。这一称谓的由来直到现在还有争议,最可信的版本就是该名称来自于
下诺夫哥罗德
的说法。在
俄罗斯帝国
建立的过程中,追求自由的
下诺夫哥罗德
人一直使统治者难以征服。为了磨灭
下诺夫哥罗德
人的
战斗精神
,伊凡三世在16世纪初将几千名执拗的下诺夫哥罗德人强行迁往了其他城市,包括莫斯科。来到莫斯科的这部分
下诺夫哥罗德
人,就被安置在现今的卢比扬卡地区。为纪念自己的故乡,
下诺夫哥罗德
人就将自己在莫斯科的定居地称为“卢比扬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