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当代知名的
瑞士
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实验研究,赋予图式概念新的含义,成为他的认知发展理论的核心概念。他把图式看作是包括动作结构和运算结构在内的从经验到概念的中介,在皮亚杰看来,图式是主体内部的一种动态的、可变的认知结构。他反对行为主义S→R公式,提出S→(AT)→R的公式,即一定的刺激(S)被个体同化(A)于认知结构(T)之中,才能作出反应(R)。个体所以能对各种刺激作出这样那样的反应,是由于个体具有能够同化这些刺激的某种图式。这种图式在认识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即能过滤、筛选、整理外界刺激,使之成为有条理的整体性认识,从而建立新的图式。皮亚杰认为,图式虽然最初来自先天
遗传
,但一经和外界接触,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图式就不断变化、丰富和发展起来,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他用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四个基本概念阐述个体认知结构的活动过程,形成他具有自己特色的建构理论。按照皮亚杰的理论,儿童的心理结构或认知结构,正是在与环境的不断的适应过程中,在这种动态的平衡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因此,他提出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的活动是认知结构产生的源泉,让儿童获得充分活动的活动机会,对他们的认知发展是极为必要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2]
。
分类
主要特点
-
1.
图式有许多变量或“狭槽”,必须用具体材料来填充或限定 [2] ;
-
2.
图式有网络,可以嵌套。即图式可以有亚图式,可以组成层次 [2] ;
-
3.
图式可以在各种抽象水平上来表征知识 [2] ;
-
4.
图式又是一个主动的加工过程,是一个试图构成经验陈述的积极过程。它能够评价其自身对环境因素的适应情况,因而也可以说明这些因素的程序 [2] 。
主要作用
-
1.
帮助我们直觉到周围环境的特征,当强度较大、引人注目的事物出现时,每个人都会注意到 [3] ;
-
2.
图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结构,我们用这种结构组织来掌握信息 [3] ;
-
3.
图式可以用来解释人格的差异,换言之,结构是比较固定的,我们知觉和利用信息的方式也是比较固定的 [3] ;
-
4.
图式使得我们以比较固定的方式获得有关这个世界的信息 [3] 。
对社会认知的影响
一些研究者认为群体图式的形成是人们通过和刻板印象群体的成员进行直接接触形成的。举例而言,如果人们接触过的一些法国人都非常的有情调,就概 括出“法国人很浪漫”的刻板印象,并把它推论到这个群体里的其他成员身上。刻板印象对
社会心理学
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可以简化复杂的社会。由于刻板印象是基于将 一类型的人简化成一个群体的基础上,这就使人们在仅有很 少量信息的时候仍然可以很快的对某人做出判断。只要知 道这个人是从属于哪个群体的,就据此形成关于这个人的印 象并且预测他的行为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