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推荐
豁达的小马驹  ·  attributeerror: ...·  10 月前    · 
谦和的豌豆  ·  设计器启动常见问题- ...·  2 年前    · 
儒雅的松鼠  ·  Tkinter Scrollbar not ...·  2 年前    · 

原标题:what?想去南极点,还需依靠80年前的老古董?

上周五,第35次南极考察队队员搭乘“雪龙”号前往南极,本次考察的任务之一就是: 在中山站附近的冰盖建立一个 永久性 冰雪跑道

雪鹰601 ”固定翼飞机 早在10月28日就已经抵达中山站。

由于受地理、环境、气候等因素限制,南极洲的 内陆航线大部分以中小型配有 雪橇板起落架 的飞机为主 ,例如DC-3、BT-67、双水獭等。

“雪鹰601”就是一架由Basler BT-67升级改装而来的固定翼飞机,可搭载多种科学观测设备,集快速运输、应急救援、航空科学调查于一体。

“雪鹰601”巡航速度380km/h,航程3440km,一般每次科考飞行距离在1000-2800公里之间,飞行时长4-8小时。

“雪鹰601”的原型机为BT-67,而BT-67则是一款在DC-3上进行升级的现代化通航飞机。DC-3是美国道格拉斯在上世纪30年代开始研发的一款民用客机/运输机。

DC-3于1935年首飞,标准情况下可以容纳21人。

DC-3采用常规设计,封闭式机身,性能优越。由于DC-3具有运营费用和维护费用低的特性,使其成为 全球第一款 只靠客运 便能使航空公司 盈利 的机型 ,并且DC-3还是第一款在飞机上提供热食的飞机。

随着二战爆发,DC-3被美国及盟友“应召入伍”,并赋予了其 C-47军用运输机 代号。C-47运输机随着战争影响,使用范围也延伸到了全球。

C-47有着非常坚固的机身以及良好的适航性,在战场的表现极为突出,不仅在欧洲战场执行过运输、侦察、滑翔机牵引、火力支援等数十种任务。

还经受住了严寒,从 驼峰航线 【注】 向中国运送过59万吨战略物资,途中还出现过两次与日本战斗机相撞却平安降落的奇迹。

战后, 艾森豪威尔将 C-47运输机 巴祖卡火箭筒 吉普车 原子弹 ,称为“ 二战最重要的四个胜利工具

DC-3一共被制造了超过13000架,在97个国家服役,可以说当时在全球的每个机场,都能看到DC-3的身影。

随着 喷气时代 到来和美国 通航飞机 的大力发展,DC-3在民航开始被大型喷气飞机所替代,转而进入通航领域。

从50年代起,这些在当时已服役20年的DC-3面临着退役的危险:虽然机身没有问题,但老式的活塞发动机已接近寿命极限。

由于很多机主不想换掉一架性能优异且使用费用低廉的运输机。于是,全球出现了一波 为DC-3 装发动机 的高潮: 将DC-3的 活塞发动机 更换为新款的 涡桨发动机

换装涡桨发动机的新DC-3不仅延长了自己的使用寿命,也使飞行性能有了大幅度提高。

BT-67是由巴斯勒涡轮改装公司改装的涡桨DC-3,其创始人巴斯勒从50年代起就开始着手于DC-3的研究工作。

巴斯勒涡轮改装公司不仅为DC-3换装涡桨发动机,还更换了主梁,重新设计了机翼,安装了全新的航电及其他机载设备。

改装后的BT-67虽然外表与DC-3相近,但内部结构以及性能则要比基本款的DC-3高好几个档次。

基本款的BT-67是一款多用途的通航飞机,只有再经过改进,才可成为具有“专业技能”的特种飞机。改装后的 极地版的BT-67 拥有优良的空气动力学设计,简单易用,维护成本低,配备了新的发动机后,起到了 大马拉小车 的效果,特别适合在极地区域的运行。

本次南极科考队定制的“雪鹰601”就是专门在极地实行作业的特殊型号。

雪鹰601在外观上与DC-3最大的不同是安装了 可拆卸的滑橇式起落架 。还装载了地磁仪、机载合成孔径雷达、机载激光雷达系统等特殊装备,并在机翼下添加了网状天线。在执行运输任务时,雪鹰601一次可以运载19人。

从最初成为第一款盈利的民航客机,到为二战的胜利提供巨大帮助,再到现在成为 全球极少数适合南极地区使用的固定翼飞机 ,DC-3已经走过了 8 0多个年头 ,在航空史上留下了举足轻重的痕迹。

如今,绝大多数二战飞机已经躺在博物馆供人们观赏,但仍有数以百计的DC-3翱翔在天空,继续向年轻人展示自己的不老传奇。

同为DC-3改装专为极地而生的飞机 ,除了“雪鹰601”,还有很多,比如极之美【南极点远征之旅】内陆段所使用的代步工具--- Basler BT-67 飞机。

无论是前往帝企鹅集聚地、还是去到地理坐标的南极点 (阿蒙森-斯科特考察站附近) ,它都将与你形影不离,为你保驾护航。

“驼峰航线”是世界战争空运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条件最艰苦、付出代价最大的一次悲壮的空运。航线全长500英里,地势海拔均在4500~5500米上下,最高海拔达7000米,山峰起伏连绵,犹如骆驼的峰背,故而得名“驼峰航线”。这一地区气候十分恶劣,强气流、低气压和冰雹、霜冻,使飞机在飞行中随时面临坠毁和撞山的危险。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极之美【极地探险】系列

把【极之美】设置为 ☆ 星标

更容易抢到C位哦 ~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