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信是怎么衰落的?

2007、2008年那阵子,飞信PC端和手机客户端因为移动好友之间发短信免费,同时凭借移动用户的基数发展很迅猛,这两年为什么感觉衰落的很明显?
关注者
1,247
被浏览
238,555

76 个回答

@谌斌

的那篇文章是分解注意力的软文,转移视线的,不是根本原因。

不方便说太多,飞信是利益链产物,有人发财就有人眼红,然后眼红的人就搞掉了发财的人。关键词李xiang东,马li,叶bing。

整个飞信都是外包业务,从机房到设备都是移动采购的,每年大笔运营费用,项目年运营成本数十亿,移动花钱,移动推广,移动自己考核自己的发展指标,就是放在那里不去运营,左边进,右边出都是利润,所谓的成本换收入。

有人坐看事情闹大的时候出面,上述的几个人连同移动的若干产业基地同时被搞垮,以致有段时间移动高层人人自危,所有业务全面停滞观望,飞信自然变成烫手山芋,谁敢接?你跟飞信集团有何利益关系敢在这个时候运营它!最终王jian宙也因此被人揪住不放,早早草草退休。

对运营商来说,那种束手束脚的所谓严谨制度的结果只有一个,不干活最好,干活就折磨死你;真正能放开手脚干活的人,难免遭人嫉妒,本朝天子支持你,不代表天子后面的势力会一直支持你;另外再说了,真正能放开手脚干活的人,还能干净的,除了自己创业的就是傻子,这年头不是你干净就一直干净,总有人一身污秽的跟你站在一起,别说是你,你家天子都不敢拒绝!

更何况一点,在椅子上坐的久了,屁股上难免都会有点屎,谁敢说自己脱了之后也干净?!

整个移动集团,都已经开始衰落了,不止飞信自己,移动曾经引以为傲的几大基地,都开始荒废了。飞信之所以没有退市,是因为市场有基数了,撤不起,一方面想发展又不敢,另一方面想退出市场也不敢;移动还不敢撇清自己跟飞信间千丝万缕的关系,认它,不敢,拒之门外再不来往,也不敢。今天下几个任务,明天下几个指标,大家都是得过且过,等着飞信自生自灭。

------------------------------------------------------------

2013年11月17日更新。

文字发完之后跳出来几个产品经理,觉得自己可以对飞信产品本身指点一二,对某几个人我很愿意从鼻孔中发出嗤之以鼻的声音,中国移动每天净利润2个亿,它要养产品养公司,哪怕就是95界面下的UI,它也养的活!!

中国联通的WO应用,你们谁用过?wo音乐,wo视频,wo阅读,wo商店……很多产品垃圾的跟shi一样,机房还是不断扩容,产品依然不断升级,中国联通近4年每年利润不到80亿,照样养活了一堆废物产品,移动的200亿养不活飞信?

以wo音乐为首的wo系列产品,我两年没有用过,几乎每隔40天都有后台直接登陆我的账号保持活跃度,我的wo阅读依然不断订阅产品,前几天邮箱还收到了wo邮箱的邮件,来自我自己的wo邮箱。

数据,活跃度,报告,乃至TM问题反馈,你们懂什么叫“养”产品吗?

产品经理也多学学运营,别有一天该站队的时候站错队被裁员。网易联想搜狐新浪这些大公司,也都一个样,别以为自己叫产品经理就多了不起,呵呵。

最近有个问题一直困扰我,就是比微信诞生更早的飞信为什么渐渐陨落,而有着相似产品基因的微信却搞的如日中天,是什么原因导致飞信之死以及微信的崛起呢?

我想有如下几个层次可以去思考:

1.产品的时机: 产品能否健康成长,很大程度受到推出时机的影响,在正确的时间出现最符合需求的产品,毫无疑问微信就是这样的产品,搭载移动互联网的热潮,同时智能机的市场成熟期。满足了人们免费通过移动互联的联系。

而秉承同样功能的飞信,推出的时间还是塞班系统统治天下的时代。糟糕的操作系统严重影响了产品体验,致使其并不能在移动端有太大的作为。而在PC端,其也未能找到对抗腾讯的好的办法

2.移动的自我限制: 只为移动用户服务,在运营商有话语权的时代也许还可以,但是真正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同时联通电信在移动端的猛赶直追的情况下,必将导致大批量的用户流失。

最近中移动针对全网用户的同类产品-飞聊,令人匪夷所思。为什么不是改造飞信而是重新的项目重新的运营能?也许是内部利益博弈的结果吧

3.产品设计: 移动所有产品的思路基本上就是做大做全,飞信从开始的产品设计就显露出自己不仅仅是IM通讯软件,产品身上背负了太多,而核心部分渐渐被淹没,在新用户眼里,什么都有就是什么都没有

而微信就是沿着一个比较正常的产品逻辑流程,突出核心功能,然后逐步平台化

4.移动的产品运营思路: 这个不多说,互联网产品与传统增值业务的内部自我博弈,一定是移动今后发展最大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