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壮族油纸伞,早在汉朝就被人们运用在生活中。
四百七十多年前
,港北区中里乡下石贤屯先民韦富公就已经将制作油纸伞作为营生,传承至今。
2018年,
贵港壮族油纸伞制作技艺
入选为
第七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壮族油纸伞 图源/贵港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
在壮族文化里油纸伞的伞头、伞面、伞柄分别代表着天、地、人“三才”,使用五种色彩的丝线穿连28根伞骨,则是
通过色彩与图案方式表达“四方”和二十八星宿的文化理念
。
壮族油纸伞其色彩丰富、图案精美,可作为装饰品、表演道具等。
在壮族人婚礼、孩子百日、清明、歌圩、节日等重要民俗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祈愿平安顺遂、吉祥如意。
▲壮族油纸伞 图源/贵港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
每年正月初十,木格镇每家每户都会举行挂灯仪式。正是因为如此,木格制作花灯的传统从明末清初一直流传至今。
花灯一般为五层六面,高约1米,形体美观大方
,主色调为红、黄、青三种颜色
,有“长命富贵”、“添丁发财”、“百子千孙”等传统吉祥语及“天姬送子”、“白马状元”等传统吉祥图画。
灯照人,人舞灯。千百年来,色彩斑斓的花灯,承载着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祝福与向往。
历经各代民间手艺人的不断推陈出新,这朵艺苑奇葩越发美丽动人。
平南县平山镇是广西闻名遐迩的编织工艺品大镇,作为“非遗”手工技艺,平山镇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两个编织能手。
他们
用竹、木、芒、藤作为编织材料
,根据设计造型,采用疏密对比,经纬交叉、穿插掩压等手法,
编织出各式各样的产品
。
制作精美的花篮果盘、惟妙惟肖的南瓜藤编、小巧精致的迷你提箱……普普通通的竹、木、芒、藤,在技艺精湛的编织工人手里仿佛有了生命,远销海内外。
大安粤剧属戏曲剧种,表演艺术
以舞台戏为主,基本声腔为“梆簧”,保留有女阳腔和昆腔的部分曲牌
,由于用广州音演唱,并吸收、融合了地方的民歌小曲,
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
其演出剧目大部分来源于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如《文天祥殉国》《戒洋烟》《黛玉葬花》《苏武牧羊》《梁山伯与祝英台》《搜书院》《关汉卿》等等。
发展至今,讴歌社会主义新人新事或惩恶扬善的新剧目,使大安粤剧的演出内容更为丰富,深受本土听众和游客朋友的喜爱。
03
GUIGANG
寻味荷城,满满的惊喜
从社坡腐竹,到罗秀米粉,再到蒙圩糍粑……浓郁的地方脾性,生长于斯的贵港风物,每一味都镌刻了时光的故事,在千百年的生长变迁中,越发熠熠生辉,凝结成了无法复制的贵港品格。
桂平社坡腐竹制作工艺源远流长,历经选豆、磨浆、煮浆、结皮、烘烤等工序制成的腐竹,
其
色泽黄白,油亮清香,韧脆爽口,营养丰富
。
炸、炒、煲、煮、炖、焖……无论作主菜或配菜,
社坡腐竹
都可烹饪出色泽鲜美、香味扑鼻、酥脆嫩滑、风韵别致的美味佳肴。
罗秀米粉以
条细匀称,外观洁白、油亮,质地柔韧,耐煮,细腻,润滑,食之爽脆
而闻名遐迩。
它是一种百搭食品,
煮则鲜,炒则香,干捞则爽,淥则原味。
不管用何种烹饪方法,皆得美味
。
其表皮为糯米,馅料有肉末、腐竹末、脆笋末等,可根据食客口味定制。包裹好的糍粑下锅煮熟即可食用,亦可煎香再品尝,各式吃法,都很美味。
是车水马龙的繁华,是华灯璀璨的靓丽,是自然风光的秀美,是美丽如画的宜居之城……
移开城市的喧嚣,到贵港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