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学课程

10 个月前 · 来自专栏 诗行清溪

试证明“儒、嬬、孺、蠕、濡、懦”为同源词,并归纳其语源义。
一、通过查唐作藩的《上古音手册》,可以知道它们的语音关系。
首先,“儒、嬬、濡、懦、蠕”和“孺”的读音都是rú,即读音相同;然后,声母同属于上古声纽日母,发音部位相同,都是半齿音,还都是次浊音;其次,韵母均属于上古韵部侯部,即韵母为叠韵关系。唯一区别只是声调的不同,“儒、嬬、濡、懦、蠕”这五个字在上古声调中属于平声,“孺”字在上古声调中属于去声。所以,“儒、嬬、蠕、濡、懦、孺”这六个字是同音字,韵母同属于一个韵部,声母同属于日部,发音部位相同。(唐作藩编著.《上古音手册》.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2.9 :112页)
二、结合一些古代的语言资料,再来看这些词的意义方面的关系。
1.儒:
《説文·人部》:“~ ,柔也,術士之稱。从人,需聲。”rú《廣韻》人朱切,平虞日。侯部。
(1)~ ,柔也,術士之稱也。《漢書司馬相如傳下》“相如以爲列僊之~居山澤間”顔師古注《説文·人部》。
(2)~,順也。《素問·皮部論》“名曰樞~”王冰注。
(3)~,柔善也。《玄應音義》巻二十“~童”注。
(4)~ ,謂柔懊也。《玄應音義》巻二十四“~童”注。
(5)~者,區也,盲其區別古今。《後漢書.杜林傅》“時稱通~”李賢注引《風俗通》。
(6)~ ,亦有道德之稱也。《周禮.天官大宰》“四曰~以道教民”賈公彦疏。
(7)~,學士。《禮記.玉藻》“諸侯荼”鄭玄注“茶,讀烏舒遲之舒。舒,儒者所畏”陸德明釋文:“懦,又作~。皇云:學士。”
(8)~ ,孔子道也。《淮南子.俶真》‘~墨乃始列道而議"高誘注。
(9)~之言優也,和也,言能安人,能服人也。《禮記.儒行》“~行”陸德明釋文。
(10)~者,濡也。夫習學事文則濡潤身中,故謂久習者為~也。《論語.雍也》“汝焉君子~ ,無局小人~”皇侃疏。
(11)~,弱也。《禮記.玉藻》“諸侯茶”郯玄注“荼讀為舒遲之舒。舒,儒者所畏”陸德明釋文:“懦,又作~,弱也。”
(12)~ ,柔弱也。《說文.人部》徐错繁傳。
(13)~ ,短也。《廣雅釋詁二》。
(14)~ ,直也。《希麟音義》卷八“~語”注引《切崩》。
(15)~,侏儒,柔媚之容也。《楚辭.卜居》“喔咿~兒”蔣驥注。
(16)~,濡古字通用。《管子.宙合》“涅~”集校引洪頤煊云。
(宗福邦,陈世铙,萧海波主编.《故训汇纂》.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165—166 页)
2.嬬:
《説文·女部》: “~,弱也。一曰~下妻也, 从女,需聲。”rú《廣識》人朱切,平虞日,侯部。
(1)~,弱也。《説文·女部》。
(2)妻謂之~。《廣雅·釋親》。
(3)~,下妻也。《説文·女部》《玉篇·女部》。
(4)~,妾也。《易·歸妹》“歸妹以須”陸徳明釋文引陸云。
(5)~ ,婦人弱也。《集韻·虞韻》。
(6)~之言濡也。《説文·女部》段玉裁注。
(7)~,與嬃亦同。《方言》巻十二“蛸孟,姉也”錢繹箋疏。
(宗福邦,陈世铙,萧海波主编.《故训汇纂》.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541页)
3.孺:
《說文.子部》:"~ ,乳子也。一曰輸也,輸尚小也。从子,需聲。”rú《廣部》而遇切,去遇日(《集韻》汝朱切)。侯部。
(1)~ ,乳子也。《說文.子部》《玉篇子部》。:
(2)~ ,猶言小童也。《說文子部》徐鍇緊傳。
(3)~,猶乳也。《廣雅.釋詁一》“~ ,生也”王念孫疏證。
(4)~ ,生也。《廣雅.釋詁一》。
(5)~ ,幼也。《漢書.張良傳》”~子下取履”顏師古注《後漢書.安帝紀》“在~而勤”李賢注。
(6)~,幼弱也。《集韻.虞韻》。
(7)~,幼小也。《史記.佞幸列傳》“孝惠時有閎~”張守節正義。
(8)~ ,小兒之慕父母也。《詩.小雅.常棣》“和樂且~”朱熹集傳。
(9)~ ,輸孺也,輸孺尚小也。《說文解字注.子部》。
(10)~ ,称也。《禮記.檀弓下》“~子其圖之”鄭玄注。
(11)~ ,稚也。《書.金滕》“公將不利於~子”孔安國傳1《禮記内則》“衹見~子”鄭玄注。
(12)~ ,屬也。《詩,小雅.常棣》“和樂且~”毛傳《爾雅.釋言》《說文.子部》段玉裁注:“爾雅曰: ~,屬也,亦以同音為訓。屬者,聯也。”《集韻·奠韻》。
(宗福邦,陈世铙,萧海波主编.《故训汇纂》.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555页)
4.懦:
《說文.心部》:“~,駑弱者也。从心,需聲。”
nuò《廣韻》人朱切,平虞日。侯部。
(1)~ ,弱也。《左傳.信公二年》“~而不能强諫”杜預注;《昭公元年》“晋少~矣”杜預注;《昭公二十三年》“不~不耆”杜預注《穀梁傳.僖公二年》“達心而~”范寧注《國語.魯語下》“說侮不~”韋昭注《晋語八》“少~於諸侯”韋昭注|《(列子.仲尼》“觀形,~夫也”張湛注|《孟子.盡心下》“~夫有立志”趟岐注I《廣雅.釋詁一》|《文選.沈約(奏彈王源)“臣實~品”吕延濟注;《潘岳〈馬洴督誄〉》“~夫克壯”張銑注《廣韻.虞韻》。
(2)~ ,劣弱也。《類篇心部》。
(3)~ ,柔弱也。《孟子.萬章下》“~大有立志”朱熹集注1《漢書.王貢兩龔鲍傳序》“~夫有立志’顏師古注。
(4)~ ,柔也。《漢書.兒寬傳》“然~於武”颜師古注。
(5)~,下也。《文選.陸機〈猛虎行〉》“急弦無~響”李善注引賈逵《國語注》日。
(6)~ ,或作懊。《集韻.虞韻》。
(7)~ ,或借需字。《說文心部》桂馥義證。
(8)~,又作儒。《禮記.玉藏》“缺侯荼”鄭玄注“舒,~者所畏在前也”陸德明釋文。
(9)~,本又作烯。《左傅.僖公年》“~而不能强諫”陸德明釋文。
(10)~作濡。《左傳.昭公二十年》“水 ~弱”洪亮吉詁:“家語引作濡。 ”
(宗福邦,陈世铙,萧海波主编.《故训汇纂》.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833页)
5.濡:
《說文.水部》:“~,水出涿郡故安,東入漆涑。从水,需聲。”
(一)rú《廣韻》人朱切,平虞日。侯部。
(1)~ ,潤澤也。《詩.鄭風,羔裘》“羔裘如~”陳奂傅疏I《慧琳音義》卷五十引玄應音義》“~滑”注引《毛詩傳》。
(2)~ ,潤也。《素問五運行大論》‘其德局~”張志聰集注|《史記.刺客列傳》“鄉使政誠知其姊無~忍之志”司馬貞索隱|《文選.王褒〈四子講德論〉》“莫不露~”劉良注。
(3)~ ,濡潤也。《玉篇.水部》。
(4)~ ,謂煩潤其爱。《禮記喪大記》“~濯弃于坎”孔穎達疏引皇氏云。
(5)~ ,沾。《文選.劉楨(贈五官中郎將〉》“叙意於~翰”吕向注。
(6)~ ,露瀅也。《集韻虞韻》。
(7)今字以~局露濡,經典皆然。《說文.水部》段玉裁注。
(8)~ ,染也。《文選.陸機〈文賦〉》“終流離於~翰”李周翰注。
(9)~ ,濡瀅,氣力未盡。《淮南子.俶真》“割之猶~”高誘注。
(10)~ ,澄也。《莊子.大宗師》“入水不~”成玄英疏《荀子.禮論》“不沐則~櫛三律而止”楊惊注|《素問.五常政大論》其發~滞”王冰注《禮記.少儀》“羞~魚者進尾”孔穎達疏《慧琳音義》卷三十一“能~”注引《考聲》。
(11)~ ,濕。《詩.鄭風*羔裘》“羔裘如~”孔穎達疏|《禮記.曲禮上》“~肉齒決”孔穎達疏《漢書.谷永傳》‘易日:~其首”颜師古注|《文選.李康〈運命論〉》“不過~身”吕延濟注|《玄應音義》卷三“沾~”注引《廣雅》。
(12)~ ,漬也。《詩.邶風.匏有苦葉》“濟盈不~轨"毛傳|《廣雅釋詁二》《文選.陸機〈文赋〉》“終流離於~翰”李善注引毛萇《詩傳》;《陸機〈門有車馬客行〉》“~迹涉江湘”李善注引毛萇《詩傳》。
(13)~ ,亦淹也,義业相通也。《方言》卷十三“淹,敗也”錢繹箋疏。
(14)~,溺也。《易,既濟》“~其尾’江藩述補|《史記~扁鵲倉公列傅》“病方今客腎~”張守節正義。
(15)~ ,亦沈滯需意也。《慧琳音義》卷四十三“善~”注引劉照注《孟子》。
(16)~ ,安也。《莊子.徐无鬼》“有~需者”陸德明釋文|《集韻.魚韻》。
(17)柔、~ ,俱訓安也。《詩.周頌.時邁》“懷柔百神”陸德明釋文:“本亦作~ ,兩通,俱訓安也。”
(18)~ ,水。《素問.五常政大論》“其實~肉”王冰注,“其物~滿”王冰注。
(19)~,有汁也。《素間.五常政大論》“其實絡~”王冰注。
(20)~ ,謂水利也。《素問.至真要大論》“傳為~寫”王冰注。
(21)儒、~古字通用。《管子.宙合》“詘信涅儒”集校引洪頤煊云。
(22)~即需也。《易.賁》“賁如~如”焦循章句。
(23)~,假借為需湮之需。《說文.水部》朱駿聱通訓定聲。
(24)~ ,假借為渜。《說文.水部》朱駿聲通訓定聲。
(25)~ ,假借為嬃。《說文.水部》朱駿聲通訓定聲。
(26)瀉,本亦作~。《禮記.祭羲)“春雨露既~”陸德明釋文。
(二)ruǎn《集韻》乳兖切,上獼日。元部。
(27)~舆偄同。《周禮.地官.山虞》“仲冬斬陽木,仲夏斬陰木”鄭玄注堅~調’孫詒讓正義。
(28)~ ,柔也。《類篇水部》。
(29)~,柔忍也。《集韻尤韻》。
(30)~ ,沐浴餘瀋。《類篇.水部》。
(31)~弱,耎弱也。《别雅》卷二。
(32)假借又為嬬、為偄、為媆、為懦。《説文.水部》朱駿聲通訓定聲。
(三)ér《集韻》人之切,平之日。之部。
(33)凡~,謂亨之以汁和也。《禮記.内則》“ ~ 豚”鄭玄注。
(34)~ ,谓亨煮以其汁調和。《禮記.内則》“~豚”孔穎達疏。
(35)~,亨肉和湆。《集韻.之韻》。
(36)( ~與胹)字異義同。《方言》卷七“肠,熟也”錢繹笺疏。
(宗福邦,陈世铙,萧海波主编.《故训汇纂》.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1332—1333 页)
6.蠕:
rú《集韻》汝朱切,平虞日。侯部。
(1)~,蟲行见。《集部.虞韻》;《仙耀》。
(2)~,蟲行動貌。《素問.調經論》“肌肉~動”張志聰集注。
(3)摇動虫日~。《玄應音義》卷十“螟動”注引《通俗文》。
(4)~亦動也。《玄應音義》卷九動”注引《說文》
(5)~ ,蠶之傷火病縮者。《古文苑.蔡邕(短人賦)》“繭中踊兮蠶~須”章樵注。
(6)借~、懦為偄字。《字詁.耍便如需報》:“如史記之言:選~觀望;後漢清河王傅:選懦之恩;又西羌傅:公卿選懦。此借~、懦為偄字也。
(7)~~,動貌。《史記.匈奴列傅》~動之類”司馬貞索隱引《三蒼》云。
(8)~~ ,微動貌。謂蠶尚小。李賀《感諷》“吴蠶始~ ~ ”王琦注。
(宗福邦,陈世铙,萧海波主编.《故训汇纂》.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2035页)
由上可知,“儒、嬬、濡、孺、儒、懦”这六个同音字的意义具有关联性,基本都具有“弱”、“柔”、“小”和“柔弱”的意思,剩余的意思即使有所差异,也大多都是从这几个意思中拓展延伸出来的。因为它们某个词的一个或几个意义与另一个词的某个意义相同,所以它们被叫做同义词。
三、根据古代的训诂资料来看这六个字的关系。
1.声训的例子:
(1)儒:柔也。从人需聲。(柴剑虹,李肇翔主编.《说文解字》.北京:九州出版社, 2001.2 :258页)
(2)嬬:弱也。从女需聲。(柴剑虹,李肇翔主编.《说文解字》.北京:九州出版社, 2001.2 :417页)
(3)孺:乳子也。从子需聲。(柴剑虹,李肇翔主编.《说文解字》.北京:九州出版社, 2001.2 489—490 页)
(4)濡:水出涿郡故安,東入漆涑。从水需聲。(柴剑虹,李肇翔主编.《说文解字》.北京:九州出版社, 2001.2 :364页)
(5)懦:駑弱者也。从心需聲。(柴剑虹,李肇翔主编.《说文解字》.北京:九州出版社, 2001.2 :353页)
(6)蠕:動也。从虫需聲。(阮元撰.《经籍纂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5245页)
(7)儒 ,讀作孺。《古文苑.揚雄〈蜀都賦〉》“羅儒吟”章樵注。儒孺音同。(宗福邦,陈世铙,萧海波主编.《故训汇纂》.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66页)
(8)懦,讀為儒。《荀子.禮論》“苟息惰偷懦之局安”楊惊注。懦儒音同。(宗福邦,陈世铙,萧海波主编.《故训汇纂》.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833页)
声训是以同音或音近的字作为训诂,这是古人寻求语源的一种方法。虽然有的存在错误,但上述几个是的的确确符合同源字的。
2.《故训汇纂》中的例子:
(1)儒,濡古字通用。《管子.宙合》“涅~”集校引洪頤煊云。
(2)嬬之言濡也。《説文·女部》段玉裁注。
(3)懦,又作儒。《禮記.玉藏》“缺侯荼”鄭玄注“舒,~者所畏在前也”陸德明釋文。
(4)懦作濡。《左傳.昭公二十年》“水 ~弱”洪亮吉詁:“家語引作濡。 ”
(5)儒、濡古字通用。《管子.宙合》“詘信涅儒”集校引洪頤煊云。
(6)濡,假借又為嬬、為偄、為媆、為懦。《説文.水部》朱駿聲通訓定聲。
(7)借蠕、懦為偄字。《字詁.耍便如需報》:“如史記之言:選~觀望;後漢清河王傅:選懦之恩;又西羌傅:公卿選懦。此借~、懦為偄字也。
通过古代的语言资料和训诂资料,可见这六个字之间的意义、读音、用法都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有的古字通用,有的互相假借,意义也是相同、相近或相关的。
四、总结
综上所述,语音方面:这六个字为同音词,上古音声母都是日母,韵母同属于上古韵侯部。韵母之间的关系为叠韵,声母的发音部位相同,声纽也为同一个日母双声。语义方面:这六个字为同义词,虽然每个字都具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意思,但却是围绕着它们的本义拓展延伸出来的,都存在一定的关联。“儒”的本义为柔,是对术士的称呼;“嬬”的本义为弱,也可指下妻(小妾);“孺”的本义为吃奶的小孩子;“懦”的本义为像驽马(最下等的马)一样软弱无能;“濡”的本义为沾湿,浸渍和柔软、柔弱;“蠕”的本义为虫类慢慢爬动的样子。可以归纳出来它们共同的语源义大致为“柔”、“弱”、“柔弱”。再结合古代训诂资料、语言材料的例证,即可得证出“儒、嬬、孺、蠕、濡、懦”为同源词。

编辑于 2022-11-28 15:19 ・IP 属地河南

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

    诗行清溪

    诗行清溪

    白茶清欢无别事,我在等风也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