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0 論文摘要
詩經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彙,它藉著中國語文文字音律優美的特性,不僅充分地表達
出中國文化的特質,更顯示了生動的詩學效果,像這樣完美的一本詩集,經過英文翻
譯後,還能保存多少它的特質,是為本篇論文所要探討的主題。
目的:由於中文與英文的語言特色,和文化背景截然不同,其不同之點必然造成翻譯
過程中一些無法克服的障礙。因此本篇論文,一方面在補先譯文之不足,提示外國讀
者領悟其在譯文中無法見及之一些特點,兼使能瞭解中國文學獨特之處,並藉以保持
原著的完整性;另一方面則是藉著譯文昏批評,冀能刺淭更理想的譯本問世,猶欲兼
正「詩義本明因譯生晦之缺點。
方法:本篇論文係挑選譯筆較工之譯本四份試為析論,分別為理雅各(JAMES LEGGGE
)、高本漢(BERNHARD KANLGERN )、衛理(ARTHUR WALEY )、龐德(EZRA POUND
)諸先生所譯。文中以衛理先生的版本為主,其他三版本為輔,從文化及語言障礙的
角度探討英譯詩經與原著神髓之異同。意象。虛詞。修辭技巧及音律效果,為論文的
主要討論方向,每一單元討論的程序,是先引述伙魔是原文內容真正要表達的,以及
詩人用何種特殊技巧表達出詩學的效果,而後再探究譯文是否及如何表達出這些效果

結果:由於於本文之問題,主要是從文化隔閡與語之差異觀點提,出這些限制往往是
超出譯譯者個人能力範圍,而詩經許多詩學效果,因具有中國語之文化獨特要素,苟
非年經月緯窮力鑽研,力擷中國文化之神髓,而僅索之於語言文字,則幾近乎不可能
在語之架構、文化特質,皆與中文迴異的英文中將其忠實的表達出來。

論文外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