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的双缝干涉实验中,如何做到每次只发射单个电子?
26 个回答
看了一圈好像确实很缺乏讨论实验细节的科普,反而弄得这个问题愈发神秘。其实主要问题是,长久以来人们都用理所当然的角度去把这个实验写在教科书上,但 1988 年,这个实验才 真正 被做了出来 [1] ,因为实验技术上,说实话,挺富有技巧的。
整个装置示意图如下,我们从左边向右边看
第一步是要获取单个电子,而且还得能控制它。
首先纠正第二个问题: 如何向随机方向发射电子,放块镭让它向四周辐射吗? 我们根本不希望随机方向发射电子,双缝很小的,随机方向的话大部分电子都浪费掉了,多半朝着反方向跑,一点用的没有,我们想要像激光一样:差不多准直、强度可控的定向电子束。
这里使用一种叫做 场发射电子枪(Field emission gun) 的装置,不知道你没有拆开过白炽灯或者节能灯灯管, 常规的 电子枪和这个原理差别不大,里面是一根特殊的金属丝,通电后就发热了,温度足够高金属中的电子就会“沸腾”到周围环境中。当然不是真的“沸腾”,反正就是太热了就四处飞散。所以常规的电子枪就是随机方向的,然而这没法用。
首先是常规的灯丝太长了,不同位置上来的电子之间差异 [2] 远大于他们的物质波波长(专业的说:不相干),所以首先要把金属丝做一个 特别小 的尖端(大概 100 nm)以保证所有电子都是从一个“点”而不是一根“丝”出来的。
此外,金属丝后端要放一个金属环(阳极),加上非常大的 正 电压。这样金属丝上的电子不是热运动出去的,而是被强大的电场直接拽向阳极,这就是“场发射”了。
出了阳极的电子有很高的速度,我们再装一个金属环然后加上 负 电压,由于电子也带负电所以调节这个电极上的电压就是让电子减速,有些电子动能不够干脆就掉头回去了。这回答了第一个问题: 如何保证每次只发射一个电子通过双缝的? 答:其实也不是每次都能控制到一个,但只要调节控制极上的电压,电压越大,能够通过的电子越少,总有个电压能让你 平均来讲 每毫秒一个电子的速度通过控制极。
后面还有一些准直的,不太重要就略过。
第二步要制造一个双缝
你肯定不能拿张纸用刀划两个双缝,电子是带电的,所以这里的双缝本质上也是 金属电极, 其实就是接地金属板中开一个缝隙,然后中间有一根带正电的金属丝。正电是为了吸引从两侧经过的电子波函数向中间靠拢,主要还是提高信号强度。如果加负电压直接就向两侧分开了啥也看不到。
最后一个问题反而最简单:对单电子的观察是如何做到的?
用了一张有荧光涂层的 荧光板 ,和日光灯内层涂白的差不多一个原理,电子打上去就会发光。和日光灯的区别在于:一个电子只能产生大约 500 个光子,所以整个荧光片后面有一个光纤捆绑的阵列,每一根光纤的尖端就相当于一个像素,荧光片上的光子直接进入对应位置的光纤,然后再被光电倍增管放大成电信号,输出到显示屏上显示。
当然这是80年代的观察技术了,现在各种电子增强 CCD 什么的,直接整一个这种相机放在荧光片后面大概也行。
最后看到的实验结果长这样,估计各位多半在教材上见过
这里图上每一个点“代表”一个电子,但你得知道这是荧光板被电子打到后发出的荧光,收集起来的样子,并不是电子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