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塞性大腸癌可能做暫時性人工肛門

大腸癌患者雖然通常不需要切除肛門,但有時需要做暫時性的人工肛門,比如阻塞性大腸癌,先做暫時性的人工肛門幫助排便,目的是減壓,讓脹起來的肚子消下去之後,再動手術切除腫瘤以及移除人工肛門。

雖然這個人工肛門只是暫時性,並非永久存在,但有些患者仍介意隨身有糞便蒐集袋,這時另個選擇是先放人工支架(目前健保不給付),讓腸子通暢,再做清腸工作、準備手術。

整體來說,第四期患者治療有反應的病患,平均存活期約30個月。至於近年很熱門的免疫治療,在大腸直腸癌的應用是有條件的,必須帶有基因型MSI-H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使用免疫治療才有效,但一個月須自費12~20萬元,臨床上應用不多,主要是符合的患者很少。
Q如何早期發現大腸癌?
A大腸癌的癌前潛伏期長,早期發現的治療效果良好。目前國民健康署針對50到74歲民眾,每2年一次免費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若檢查出陽性可接受大腸鏡檢查,民眾可以到全台各地健保特約醫療院所辦理。大腸直腸癌目前治療方式很多,早期大腸癌在配合治療下,5年存活率甚至可以大於9成,病患可以多方尋求意見,與醫師討論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切勿採信偏方,以免讓病情加重,得不償失。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