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南京段的江豚数量稳定维持在 50 头左右,处于恢复性增长状态。 在现有 6 个固定人工观测点位基础上,南京计划在江豚活动频繁区域建设视频、红外探头监测系统和水下声学监测系统,打造一张 水陆空 立体监测保护网。 这是记者在昨天启动的 2019 年南京长江江豚保护主题月活动上获悉的。

成立于 2014 9 月的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覆盖自南京长江大桥至新济洲与安徽交界水域,面积 86.92 平方公里。 2017 4 月,南京长江江豚科学考察项目正式启动。截至 2018 10 月, 科考团队共发现江豚总计 334 群次、 1170 头次,群的大小在 1—16 头之间,平均群大小为 3.67 头。 江豚在南京呈现聚集型分布,主要有 3 个高密度区,分别是子汇洲与子母洲交汇处、长江三桥以及潜洲附近。

南京是全国唯一在市中心江段有野生江豚稳定栖息的城市。 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秘书长王丁说,目前长江南京段的江豚数量稳定维持在 50 头左右,处于恢复性增长状态,保护工作成效显著,十分难能可贵。

目前南京在长江沿线设有 6 个人工固定观测点。观测员常年监测江豚群体动态和岸线生态环境保护状况,并通过拍摄、记录等方式最终形成分析报告。南京市豚类自然保护区管理站副站长孙立峰透露,今年 12 月底前, 该站将在中山码头、长江三桥、新济洲等 3 个片区共选择 5 个点位,布设视频和红外监测探头,实时观测、跟踪拍摄江豚活动轨迹。

记者还了解到,南京正在探索建立水下声学监测系统,研究江豚在水下的活动规律,计划首先在江豚活跃很频繁的长江三桥附近水域布设相关设备。 未来,江豚实时监测相关信息将汇总至位于扬子江生态文明中心数据平台。 同时,位于新济洲的江豚应急救援基地也正在筹建中,第一时间救助搁浅、受伤的江豚。

此次江豚保护月活动由市绿化园林局主办,其间将开展长江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长江江豚生态摄影巡展和江豚绘画大赛、第三届 江豚杯 公益跑、长江生态公益讲坛等活动,同时面向小学生群体招募 江豚小使者 ,让孩子们了解江豚保护知识、参加志愿服务实践。

  • 农业农村部财会服务中心、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
  • 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中国-欧洲联盟农业技术中心)
  • 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农业行业分会、中国国际商会农业行业商会)
  • 中国国际减贫中心
  • 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
  •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农村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中国农民体育协会
  • 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
  • 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
  •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 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国际食品法典农药残留委员会秘书处)
  • 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
  • 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
  • 全国畜牧总站
  •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农业农村部屠宰技术中心)
  •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农业农村部兽药评审中心)
  •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 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农业农村部南亚热带作物中心)
  • 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农业农村部乡镇企业发展中心)
  • 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监测中心
  •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
  • 农业农村部渔政保障中心
  •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承办单位: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

    网站识别码bm21000007 京ICP备05039419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7559号

    网站保留所有权,未经允许不得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