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咨询电话:
0371-62506829、0371-62506609
)
(学院网址:
https://cs.zut.edu.cn/
)
一、学院简介
计算机学院前身为郑州纺织工学院电气工程系计算机应用教研室,
1999
年
10
月根据专业发展和学科建设的需要,以电气工程系的计算机应用教研室、计算机实验室、计算中心为主体成立了计算机科学系,
2006
年
1
月成立计算机学院。
1985
年开始招收“计算机及应用”专业专科学生,
1994
年开始招收“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本科学生,
1999
年本科专业更名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003
年在河南高校中率先招收“网络工程”专业本科学生,是河南省唯一的“网络工程”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2005
年开始招收省内首个“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
2018
年新增“信息安全”本科专业,
2023
年新增“物联网工程”本科专业。
2007
年开始招收计算机应用专业硕士研究生。
计算机学院拥有河南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重点一级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和副教授评审权;建有“河南省工业互联网安全大数据发展创新实验室”“河南省本科高校智慧教学管理创新研究实验室”“郑州市文本处理与图像理解重点实验室”“郑州市工业互联网智能化安全重点实验室”,中原工学院和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联合成立的“电子档案技术研究所”“大数据资源管理与系统安全评估”校级协同创新中心、中原工学院“并行处理技术与应用研究中心”等学科平台。学院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建设有“中原工学院
-
联通联合实验室”“中原工学院
-
华成联合实验室”“中原工学院
-
鲜境物联联合实验室”。有网络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
4
个本科专业,“网络工程”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省级特色专业和校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网络工程系、信息安全系、物联网工程系、计算机基础教学部
5
个系部,学院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教学管理
3
个办公室,
1
个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中心,实验室可使用面积
1200
平方米,教学和科研设备分别新投入
1251
万元、
1269
万元,教学科研仪器总值达到
4144
万元,拥有网络安全性能测试分析、大数据实验实训、网络安全态势感知、超融合一体机等大型平台系统。
学院现有各类学生
1067
人。现有教职工
61
人,专任教师
54
人,特聘教授
1
名,实验人员
4
人,有教授
2
人,副教授
25
名;
18
人具有博士学位,
34
人具有硕士学位。在职教师中,获评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2
人、河南省优秀教师
2
人、郑州市“优秀教师”
1
人、省教育厅优秀教育管理人才
1
人,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
1
人、河南省教学标兵
4
人、校级教学名师
3
人,校级师德标兵
2
人、校级“青年骨干教师”、院系“教学名师”多名。
二、专业介绍
■
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信息安全)
【河南本科一批录取】
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国家工程教育认证通过专业、国家一流本科专业
(工学
四年制本科)
专业特色:
本专业
1994
年开始招收
“
计算机及应用
”
专业本科生,是河南省较早招生的本科专业之一,
1999
年专业更名为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2019
年获批河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2020
年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同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以新工科建设为引领,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为导向,根据社会经济发展人才需求,跟踪专业前沿,及时更新授课内容,设置大数据、物联网和嵌入式课程;坚持产学研协同育人,依托省级教学实验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和校外实习基地,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积极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经过不断探索和持续改进,本专业已形成如下办学特色:(
1
)全面贯彻基于产出(
OBE
)的工程教育理念,培养与国际接轨的计算机工程技术人才;(
2
)强化创新创业和专业竞赛活动,推进创新人才培养。
核心课程:
程序设计基础、离散数学、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操作系统、软件工程、编译原理、嵌入式系统。
师资力量:
本专业现有专职专业课任课教师
16
人,其中教授
3
人,副教授
9
人,具有博士学位的
10
人。其中省级教学名师
2
人,省级优秀教师
1
人,省级其他高层次人才
1
人。
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计算机系统、网络等基本知识、理论和实践技能,具有计算机系统、硬件设计、软件工程、网络规划、算法分析等方面的专业素养,能从事各类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维护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人才。
考研就业:
学生评价满意率保持在
90%
以上;学生学习主动性不断增强;本专业历届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就业率、就业薪酬等方面在中原工学院
50
多个专业中均名列前茅,毕业生初次就业平均年薪
7.5
万元。考研率逐年上升,
2023
年考研上线率首次超过
40%
。
2.
网络工程专业
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
(工学
四年制本科)
专业特色:
本专业自
2003
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是国内最早一批网络工程专业。
2009
年建成河南省特色专业,
2013
年建成河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2022
年建成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拥有河南省网络工程教学团队,建有河南省网络安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河南省本科高校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等。近三年获省部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
2
项,建成省级一流课程
2
门,专业学生参与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网络技术挑战赛、华为
ICT
大赛等各类学科竞赛活动屡获佳绩。
核心课程:
程序设计基础、离散数学、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操作系统、软件定义网络技术、
TCP/IP
网络编程、物联网与嵌入式系统开发、路由与交换技术。
师资力量:
本专业现有专职专业课任课教师
13
人,其中教授
1
人,副教授
5
人,具有博士学位
4
人。拥有河南省优秀教师
1
人。
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应用型网络工程技术人才需求,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具有扎实的数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网络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跟踪网络工程前沿领域发展的能力,能够在网络工程及计算机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或网络智能应用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及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人才。
考研就业:
学生评价满意率保持在
90%
以上;毕业生初次就业平均年薪
7
万元。考研率逐年上升,
2022
年就业率
95%
,专业对口就业率
89%
。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较强社会适应能力的高质量人才。毕业生能在国家机关、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及信息产业从事网络工程相关的研究、设计、开发、维护、管理与服务等工作。
3.
信息安全专业
(工学
四年制本科)
专业特色:
本专业自
2018
年开始招生,按照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面向高速发展的信息安全产业,建设了涵盖理论基础、专业方向与工程实践的完善的课程体系,开设有物联网安全、云计算安全、区块链技术等前沿课程,凸显大数据时代下智能化安全的专业特色;与行业优秀企业合作建设了一批省级、校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培养学生扎实的工程实践基础,增强就业能力。建有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2
门,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3
项,省级教学成果奖
2
项,省级教改项目
3
项。
核心课程:
程序设计基础、离散数学、操作系统、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密码学、网络安全技术、渗透测试技术、信息系统安全测评技术。
师资力量:
现有专职教师
17
人,其中教授
1
人,副教授
7
人,具有博士学位
7
人。培养目标:面向信息安全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培养系统掌握信息安全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工程技能,具有信息安全技术开发、应用服务等方面的专业素质,能够在计算机、通信、电子信息、电子商务、电子金融、电子政务、军事、公安等行业从事信息安全研究、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人才。
考研就业:
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具备较强专业素养的高质量人才,就业于河南联通、中体彩、天融信、智游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安全相关工作。多名毕业生考取北京邮电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等知名高校硕士研究生,录取率
27%
。
■
物联网工程
【河南本科一批录取】
2023年新开设专业(工学
四年制本科)
专业特色:
物联网工程专业自
2023
年开始招生,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新兴交叉专业。本专业以服务国家数字经济重点产业为目标,根据“产业导向、行业牵引、学科交叉”的专业建设理念,以“人工智能时代的先进工业物联网”为专业特色,以“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工程能力和创新意识并重的高素质人才”为理念,建设“注重基础、强化实践、推进创新”的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坚持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发展道路,与省内外重点企业联合建设高质量校外实践基地,培养系统掌握通信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适应物联网相关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核心课程:
程序设计基础、离散数学、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传感器与信息感知技术、嵌入式系统、物联网通信技术、物联网信息安全
师资力量:
本专业教学团队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河南教育信息化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主持多项省级教改项目和科研项目,主要研究领域覆盖物联网技术、物联网安全、嵌入式系统等多个领域。
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为国家培养符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毕业生应具备良好的计算思维和物联网工程技术实践经验,系统掌握数学、自然科学、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和信息标识与感知、网络通信与传输、数据融合与处理等物联网领域的基本理论与关键技术,能够从事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开发与运行维护、物联网相关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等工作。
考研就业:
毕业生主要就业于与物联网相关的企业、行业,从事的工作包括物联网的通信架构、网络协议和标准、无线传感器、信息安全等的设计、开发、管理与维护。此外,也可以选择在高校或科研机构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获奖证书:
实验实习照片:
上一条:
智能感知与仪器学院 (中原彼得堡航空学院)
下一条: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