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3年4月,学校有校本部、培黎校区、东校区三个校区,占地面积43.37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5.6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0.9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2.03亿元,馆藏纸质文献134.51万册;设18个二级学院,有本科专业56个;有教职工1144人。
兰州城市学院
合并前
兰州师范专科学校
1904年,甘肃文高等学堂(师范馆)创建。
1906年,兰山书院更名为甘肃省立优级师范学堂。
1911年,甘肃省立优级师范学堂更名为甘肃两级师范学堂。
1911年,甘肃两级师范学堂更名为甘肃初级师范学堂。
1913年,甘肃初级师范学堂更名为甘肃省立师范学校。
1914年,甘肃省立师范学校更名为甘肃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1936年,甘肃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更名为甘肃省立兰州师范学校。
1949年,甘肃省立兰州师范学校更名为甘肃省兰州师范学校。
1958年,甘肃省兰州师范学校升格为兰州师范专科学校(作为校方认定的学校创立时间)。
1961年,兰州师范专科学校改建为甘肃省兰州师范学校。
1962年,甘肃省兰州师范学校停办。
1971年,甘肃省兰州师范学校复校并更名为兰州师范学校。
1977年,兰州师范学校(专科班)创建(合署)。
1978年,兰州师范学校(专科班)升格为兰州师范专科学校。
1981年,兰州师范专科学校独立办学。
1992年,兰州师范专科学校更名为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培黎石油学校
1942年,培黎工艺学校创建。
1943年,培黎工艺学校更名为山丹培黎工艺学校。
1950年,山丹培黎工艺学校更名为西北石油管理局培黎工业学校。
1953年,西北石油管理局培黎工业学校更名为培黎石油技工学校。
1956年,培黎石油技工学校更名为兰州石油技工学校。
1957年,广州石油机械安装技工学校并入兰州石油技工学校。
1985年,兰州石油技工学校(部分)改建为培黎石油学校。
甘肃省幼儿师范学校
1984年,甘肃省幼儿师范学校创建。
截至2023年4月,学校设18个二级学院,有本科专业56个,学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文学、法学、历史学、艺术学9个学科门类。
学院
|
本科专业
|
|
汉语言文学、历史学
|
|
英语、翻译、法语
|
|
城乡规划、建筑学
|
|
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科学、环境工程
|
|
小学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应用心理学
|
|
学前教育
|
|
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
|
|
思想政治教育
|
|
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
|
|
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
|
|
经济学、审计学、财务管理、会计学(智能会计方向)
|
|
城市管理、社会工作、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酒店管理
|
|
焊接技术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汽车服务工程、工业设计、智能制造工程、机器人工程
|
|
石油工程、油气储运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资源勘查工程
|
|
物理学、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
音乐学、音乐表演、舞蹈表演、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
|
|
体育教育
|
|
工艺美术、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美术教育
|
|
兰州城市学院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4月,学校有教职工1144人,其中教授110人、副教授342人、博士202人、硕士633人。拥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师德标兵1人、全国高校优秀辅导员1人、甘肃省领军人才3人、甘肃省飞天学者3人、甘肃省优秀专家2人、甘肃省“园丁奖”获得者6人、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4人、省级教学名师9人、省级创新创业教学名师5人。
省级教学团队
序号
|
学院
|
团队名称
|
团队带头人
|
备注
|
1
|
数学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主干课程
|
梁延堂
|
2010年获省级教学团队
|
2
|
文学院
|
现代汉语与方言
|
莫超
|
2011年获省级教学团队
|
3
|
教育学院
|
学前音乐教育
|
夏艳萍
|
2012年获省级教学团队
带头人:孔庆浩
|
4
|
体育学院
|
田径教学与运动训练(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
|
姜继权
|
2014年获省级教学团队
|
5
|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
基础化学
|
赵国虎
|
2015年获省级教学团队
|
6
|
培黎工程技术学院
|
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
|
同长虹
|
2016年获省级教学团队
|
7
|
幼儿师范学院
|
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
|
李兰芳
|
2018年获省级教学团队(带头人:王晓丽,团队名称:学前教育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
参考资料:
兰州城市学院
教学建设
截至2023年4月,学校有全国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本科专业课程教学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6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
专业建设
类别
|
名称
|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学前教育
|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
化学、审计学、城市管理、音乐学等
|
部分省级精品课程
序号
|
课程名称
|
批准年度
|
课程负责人
|
1
|
高等代数
|
2004
|
谢继国
|
2
|
无机化学
|
2004
|
李生英
|
3
|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
2006
|
熊旭军
|
4
|
有机化学
|
2006
|
王桂良
|
5
|
篮球
|
2006
|
范海荣
|
6
|
分析化学
|
2006
|
陈明凯
|
7
|
声乐学
|
2006
|
魏素萍
|
8
|
中国现代文学
|
2007
|
雷岩岭
|
9
|
现代汉语
|
2007
|
王小敏
|
10
|
解析几何
|
2008
|
梁延堂
|
11
|
概率论数理统计
|
2008
|
田丽娜
|
12
|
声乐学
|
2011
|
孔庆浩
|
13
|
常微分方程
|
2011
|
王素云
|
14
|
仪器分析
|
2012
|
赵国虎
|
15
|
纤维艺术
|
2012
|
杨广银
|
16
|
中国古代文学
|
2013
|
杨玲
|
17
|
大学人文
|
2014
|
高原
兰州城市学院
科研机构
截至2023年4月,学校有甘肃省城市发展研究院、甘肃文化翻译中心、路易•艾黎研究中心、兰州智慧城市研究院等36个研究院(所),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高校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高校省级新型智库1个。
类别
|
名称
|
省级工程研究中心
|
焊接技术与焊接质量评价工程研究中心、甘肃省矿区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研究中心
[38-39]
|
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
|
城市环境污染控制实验室、自动化装置实验室
|
部分省级研究机构
|
甘肃省城市发展研究院、甘肃文化翻译中心、甘肃方言研究所、甘肃书法文化教育研究中心
兰州城市学院
科研成果
2006年至2012年,学院获得省级科研成果奖共计32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6项;获得地厅级科研成果奖共计55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32项,12项被鉴定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1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发表省级以上论文4172篇,其中SCI论文172篇,EI论文64篇,CPCI-S论文17 篇,CSCD论文185篇,CSSCI论文317篇,北大核心363篇。出版著作40部,主编教材109部,参编教材106部;承担国家级项目25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3项,获批经费174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获批经费507万元。承担省部级项目65项,其中社会科学类46项,获批经费103.6万元,自然科学类19项,获批经费75万元。承担地厅级项目274项,获批经费305.4万元。
截至2023年4月,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134.51万册,电子图书100.08万册,电子资源数据库22个
。拥有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博硕论文库等15个数据库,收录电子图书53万册,电子期刊4300种,博硕论文81万篇,视频资料7451部,视听光盘4988件,设有期刊论文和电子图书2个学术搜索平台,试用电子资源10种。
兰州城市学院图书馆
《
甘肃高师学报
》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甘肃省教育厅主管,兰州城市学院、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联合主办的国内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学报创刊于1998年,原由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天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张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庆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省内五所师范专科学校联办。学报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2014年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
学校先后与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共建实习实训基地237个;与塞浦路斯欧洲大学、美国佐治亚西南州立大学、俄罗斯奔萨国立大学、法国欧亚高等管理学院、新西兰ARA坎特伯雷理工学院等10余所国外高校建立国际教育合作关系,与台湾昆山科技大学、台北城市科技大学、台湾万能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数十家境外及国内高校建立了联合培养合作关系,2015年学校加入了“一带一路”高校联盟;与省内7所高校建立了教师教育联盟,与全国12所石油高校建立了行业战略联盟,与安宁5所高校建立了战略联盟。2015年成为甘肃省首批应用技术大学试点高校,2017年被教育部列为华东师范大学对口支援学校,2017年被列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20年与天津城建大学、兰州市安宁区人民政府建立战略合作关系,2022年与甘肃农业大学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兰州城市学院
校训
手脑并用、创造分析
释义:兰州城市学院以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中国工合运动先驱、著名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培黎石油学校创始人路易艾黎先生倡导的“手脑并用,创造分析”为校训,其内涵一是强化实践,能够运用知识,结合实际,切实提高动手能力;二是注重理论,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三是勇于创造,敢为人先,提出并分析解决问题;四是勤于思考,善于从表象入手,深入发掘事物的内涵与本质。
“手脑并用,创造分析”,承载着深厚的历史积淀,既是路易:艾黎先生教育思想的结晶,也是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的至理名言。作为艾黎事业和艾黎精神的继承人,兰州城市学院将“手脑并用,创造分析”确定为校训,激励全校师生善于动手,勤于动脑,乐于分析,敢于创造,勇于实践,努力将其发扬光大,使其在新的时代里呈现出新的生命力,绽放新的光芒。
兰州城市学院
校徽
释义:兰州城市学院校徽由校名、建校时间和中心图案构成。校微采用图形图案,蕴含无穷、博大、圆满之意,既象征着学校如旭日初升,发展前景光明宏远,又表现了丰富多彩、成长成才的校园生活。校微图案采用蓝、白、黑三种颜色组成,色泽简洁明快、典雅大方。微标圆环上方为毛体字“兰州城市学院",下方为英文“兰州城市学院”。校微中心图案由兰州城市学院英文名称Lanzhou-City- University三个单词的首个大写字母"L、C、U"变体构成,整体形象似一本翻开的书籍,象征着学校立德树人、培育栋梁的崇高使命,也像高楼林立的城市建筑,突出学校以“城市”命名的理念,体现学校服务城市的功能。标志下方的“1958”字样,表示兰州城市学院创建于1958年。
获奖时间
|
获奖名称
|
2022年6月
|
全国文明单位
|
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
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
|
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
|
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
|
首届甘肃省“文明校园”
|
甘肃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
甘肃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
|
甘肃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
|
第三批甘肃省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单位
|
甘肃省红色基因传承示范校
|
平安甘肃建设优秀单位
|
2009年1月
|
获得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第二批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
2020年9月17日
|
被教育部认定为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传承项目:西部民歌
|
2021年1月17日
|
兰州城市学院团委被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授予“全国红十字模范单
位”称号
|
2022年4月
|
兰州城市学院培黎机械工程学院团委入选2022年甘肃省“五四红旗团(工)委”入围名单
姓名
|
主要成就
|
|
SOHO中国董事长
|
贾廷权
|
中共甘肃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党组书记
|
|
甘南州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
|
赵凌云
|
中共甘南州委常委、州委秘书长
|
|
甘南藏族自治州政协副主席
|
|
武威市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
|
田雁青
|
庆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
梁维吉
|
武威市政府副秘书长
|
宋丕林
|
政协天水市秦州区第七届委员会主席
|
何升兰
|
白银市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副局长
|
高文阳
|
兰州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常务副主任
|
芮文刚
|
兰州市文化产业办公室主任
|
常太洲
|
中共会宁县委常委、副县长
|
|
中共临夏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
宋涛
|
中共白银市平川区委常委、纪委书记
|
张向阳
|
《兰州文苑》主编
|
王军礼
|
微科普创始人、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天文快讯》主编
|
李兰宏
|
甘肃省白银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
|
文化部中国音乐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香港世界华人音乐家协会秘书长
|
苗恒
|
作家
|
李城
|
作家
|
车一鸣
|
画家
|
孙茜
|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青年演员
|
柴杰君
|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校外高级书法教师
|
何延春
|
学大兰州分公司文化宫校区专职老师
|
毛健
|
市级学科带头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