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向保山春天的列车。


大保铁路建成通车,将昆明到保山的铁路连成一线。当和谐号穿过悠长的隧道和高耸的铁路桥时,人们都为这伟大工程所感动。这条铁路延伸的方向,与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人开辟的一条商路是相向的,甚至是重合的,这就是南方丝绸之路。


南方丝绸之路的形成,主要是居住在西南夷的各族先民,除了从事农耕之外,还与邻居互相走动,交换有无,我们现在称之为 边境贸易 。随后形成以马帮为主的商旅,由边境相互向纵深推进,逐渐形成了跨越几国的商路。


我国的古丝绸之路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又分北方丝绸之路和南方丝绸之路。北方丝绸之路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四川成都,分为五尺道、灵关道。五尺道行经保山、腾冲后出境,至缅甸和印度。


南方丝绸古道永昌道石马山段深深的马蹄窝。


五尺道 始建于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王为了达到经营云南、扩大疆域的宏大构想,命修筑都江堰的水利工程专家蜀郡太守李冰,沿岷江浚河修路至僰族集居的中心地即今宜宾及昭通,开通了蜀、僰之间的道路,称 僰道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继承其祖父遗志,派将军常颏接李冰所通之僰道,由宜宾市向西南延伸,途经自贡、宜宾、筠连、云南盐津、大关、昭通,到达曲靖,因路宽五尺,故称 五尺道 五尺道 沟通了都城咸阳经四川与南夷的联系,秦朝在滇设置郡县,委派官吏入滇治理。也就是《史记 · 西南夷列传》中说的: 秦时常颏略通五尺道,诸此国颇置吏焉。


灵关道是秦帝国灭亡之后,汉武帝为 北伐匈奴,南击南越 的战略目的,令官拜中郎将的司马相如经略西南,开通川南雅安、西昌及云南大姚之邛、笮、井、冉駹等西夷地区的道路。因此道通过越西境内的灵关,故又称 灵关道


水寨乡南方丝绸古道梯云路头道桥。


再就是我们熟知的 永昌道 。文史研究学者耿德铭先生认为,永昌道应该包括永昌郡的大部分范围,从直线上说应该从五尺道的末端到密支那这一段距离,只是后来因为理解上的偏差和行政区划的变化,人们将大理永平一段称为 博南道 ,霁虹桥以西称为 永昌道 。五尺道和灵关道在大理汇合后, 始通博南山、渡澜沧水 ,过霁虹桥进入保山市隆阳区境。又转西南经平坡铺、水寨铺,从梯云路翻罗岷山至官坡,从官坡转南经金鸡古镇再转西至板桥街,经下村而至保山古城。


从永昌古城至腾冲有北线、中线和南线之分。北线从板桥经西庄、清水河过一碗水梁子,再经瓦房、汶上至勐古渡,翻越高黎贡山北斋公房达腾冲界头出境进入缅甸。唐代以后又开辟了中线,出保山城仁寿门上至磨房沟到青岗坝,再经阿东、渔塘过怒江双虹桥上至高黎贡山南斋公房,翻越高黎贡山后至江苴出缅甸。明清以后,南线逐渐繁荣。南线从保山过蒲缥、道街、怒江惠仁桥,再从坝湾经高黎贡山磨盘石、蒲满哨后越过大蒿坪进入腾冲、盈江。


永昌道是南方丝绸之路上连接中、缅、印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南方丝绸之路在国内的最后一段。


兰津古渡边的摩崖石刻,最后的马帮终将消逝在时间的长河里。


从腾冲出境就是 缅印道 了。《新唐书 · 地理志》载,缅印道一路从永昌城 西渡怒江至诸葛亮城 ( 在高黎贡 ) 二百里,又南至乐城 ( 在今瑞丽 ) 二百里,又入骠国国境 ( 缅甸 ) ;一路自诸葛亮城西去腾充 ( 今腾冲 ) 二百里,又西至弥城 ( 在今盏西 ) ,又西过山二百里至丽水城 ( 伊洛瓦底江东岸之打洛 ) ,乃西渡丽水二百里至安西城 ( 即猛拱 ) ,乃西渡弥诺江水 ( 今钦敦江 ) 千里至大秦婆罗门国。


南方丝绸之路是中国较早的对外陆路交通线,同时也是中国西南与南亚、中亚、西亚和欧洲、非洲诸国交通中最短的一条线路。经过不断的发展完善,既是民间商道,同时又是使节往来、朝贡贸易、文化交流、宗教传播的文化通道。


保山一直是哀牢国、永昌郡、永昌府的政治文化中心,辖治范围很广。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南方丝绸之路商贸交易往来的重镇,大量商人来到保山经商。汉晋时,就有中外商贾和工匠汇聚于此。内地如四川、湖广商人和工匠到保山做生意,保山历史上存在的各种会馆如四川会馆、江西会馆、山西会馆、湖南会馆就是例证。而骠国(缅甸)人和身毒(印度)之民也会侨居于保山。就是现在,仍可以看到缅甸和印度人的身影。


水寨南方丝绸古道 棋盘石。


史书里都说 永昌出异物 ,这里的 异物 有的是从缅甸、印度甚至于大秦(古罗马)等异域进来的,如棉纱、象牙、燕窝、鹿茸、翠玉、琥珀、宝石、珍珠、海贝、名贵蛇纹石等。在昌宁大甸山哀牢墓地不仅出土有大量的青铜器,同时还出土了海贝和琥珀串珠,说明早在哀牢国时期,就有大量奇珍异宝进入保山。


汉晋时期的保山就有了纺织业,最为有名的是 兰干细布 永昌丝 。《后汉书 · 南蛮西南夷传 · 哀牢夷》记载: 土地沃美,宜五谷、蚕桑。知染采文绣,罽毲帛叠,兰干细布,织成文章如绫锦。 ”“ 兰干细布 以野生葛和麻类纤维为原料纺织而成,人们将葛麻纤维染成五色的线,再织成 文(纹)如绫锦 的布,称之为 ,被誉为 东方一绝 永昌丝 以蚕丝作为纺织的原料,保山植桑养蚕始于汉朝。汉武帝设置益州郡,徙秦吕不韦宗族从蜀至保山并设不韦县,吕不韦子弟宗族带来了蜀的桑蚕技术,并将种桑养蚕技术传授给了包含夷、濮、僚、越、苗等民族在内的 永昌濮 ,也就是说在西汉元封年间保山就有了蚕桑业。


元代李京《云南志诸夷风俗》中记载: 丝织傣锦质地细软,色泽艳丽,纹样繁复新奇,产量较高,非但 贵者锦缘 ’, 民妇也 衣文锦衣 除上贡朝廷外,也是出口贸易的重要物资。《史记》多次提到 蜀布 蜀物 ,就包括永昌生产的五彩斑布 兰干细布 永昌丝 ,由商贾长途贩运到印度出售,再转口贸易到中亚、西亚和欧洲地中海地区。


水寨南方丝绸古道梯云路马蹄窝。


斗转星移,日月交替,昔日的南方丝绸之路已经沉寂,霁虹桥不再是锁匙,梯云路也很少有人会去走,高黎贡山上的南、北斋公房也是人迹罕至,写满传奇的南方丝绸古道被现代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所取代。


特别是国家 一带一路 的实施,借鉴古丝绸之路,以互联互通为主线,同各国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相较于古丝绸之路,目标更远大,范围更广泛,是超越古丝绸之路的新型国际大通道。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云南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大通道,要求云南 努力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 。千年的南方丝绸之路在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沉寂后又浮现于云南追求大开放大发展的视野中。


奔向保山春天的列车。


进入 21 世纪以来,保山不但有了高速公路,内接昆明、上海,外连南亚、东南亚,还有了大瑞铁路。大瑞铁路是国家新时期大开发中修建的国际大通道,也是泛亚铁路东南亚段,即从昆明至新加坡。这是一条涉及中国、越南、老挝、泰国、柬埔寨、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这八国的铁路线。大保段已经建成通车,保山到昆明仅需四个小时,保瑞段通车在即。铁路运输具有更大的优势,一列普通的货运列车轻轻松松运输几千吨货物,相当于几十辆甚至百辆货运汽车的运量,更不是以马帮为主的古南方丝绸之路可以比的。


融入 一带一路 建设,保山当利用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文化优势,让这个历史上曾经几度辉煌的边陲重镇重放异彩,重振南方丝绸之路的荣光!


转载来源:保山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