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是汉族历史上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共
311
篇,其中
6
篇有目无诗,实际上留存
305
篇,先秦称之为《诗》,或取其整数称之为《诗三百》。
《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实际是是十五个地方的民歌,经过润色后称“十五国风”。“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大雅是贵族创作,小雅是个人抒怀。《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是宗庙用于祭祀的乐歌和舞歌。
《诗经》的篇章结构多采用重章叠句,其主要表现形式通常为“赋”、“比”、“兴”。“赋”以直接铺陈叙述为其基本表现手法;“比”主要为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兴”又称为“起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诗经》的特色和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诗经》是以抒情诗为主流的。
第二,《诗经》中的诗歌,除了极少数几篇,完全是反映现实的人间世界和日常生活、日常经验。
第三,与上述第二项相联系,《诗经》在总体上,具有显著的政治与道德色彩。
第四,《诗经》的抒情诗,在表现个人感情时,总体上比较克制因而显得平和。
《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以四言句为主干,可以由此推想当时演唱《诗经》的音乐旋律,是比较平稳和比较简单的。至汉代以后,四言诗虽断断续续一直有人写,但已不再是一种重要的诗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