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冷。如:「酷寒」、「禦寒」、「飢寒交迫」、「天寒地凍」。《說文解字.宀部》:「寒,凍也。」《論語.子罕》:「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彫也。」唐.白居易〈長恨歌〉:「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
2. 秋冬寒冷季節,與「暑」相對。《易經.繫辭下》:「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宋.文天祥〈正氣歌〉:「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3. 受寒、受凍。《左傳.昭公十三年》:「若見費人,寒者衣之,飢者食之。」《孟子.告子上》:「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4. 戰慄、害怕。如:「心寒」、「膽寒」。《史記.卷八六.刺客列傳.荊軻》:「夫以秦王之暴而積怒於燕,足以寒心,又況聞樊將軍之所在乎?」《三國演義》第五○回:「諸軍眾將見了張飛,盡皆膽寒。」
5. 窮困。如:「貧寒」、「家境清寒」。《史記.卷七九.范睢蔡澤列傳.范睢》:「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一綈袍以賜。」《西遊記》第三六回:「是我見他寒薄,一個個衣破鞋無,光頭赤腳。」
6. 卑賤。如:「寒門」、「寒儒」。《宋書.卷九三.隱逸列傳.朱百年》:「時山陰又有寒人姚吟,亦有高趣,為衣冠所重。」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7. 終止、停止。《左傳.哀公十二年》:「今吾子曰必尋盟。若可尋也,亦可寒也。」晉.杜預.注:「寒,歇也。」宋.王炎〈用元韻答銛老〉詩三首之一:「梅花香裡尋支徑,屢有盟言不可寒。」
8. 國名。夏朝諸侯寒浞之封國。故址在今大陸地區山東省濰縣境。
9. 姓。如夏朝有諸侯寒浞,漢代有寒朗。
1.
冷
。
如
:「
酷寒
」、「
禦寒
」、「
飢寒交迫
」、「
天寒地凍
」。《
說文解字
.
宀
部
》:「
寒
,
凍
也
。」《
論語
.
子
罕
》:「
歲寒
,
然後
知
松柏
之後
彫
也
。」
唐
.
白居易
〈
長恨歌
〉:「
鴛鴦瓦
冷
霜
華
重
,
翡翠衾
寒
誰
與共
?」
2.
秋冬
寒冷
季節
,
與
「
暑
」
相對
。《
易經
.
繫辭
下
》:「
寒
往
則
暑
來
,
暑
往
則
寒
來
,
寒暑
相
推
而
歲
成
焉
。」
宋
.
文天祥
〈
正氣歌
〉:「
如此
再寒暑
,
百沴
自
辟易
。」
3.
受寒
、
受
凍
。《
左傳
.
昭
公
十
三
年
》:「
若
見
費
人
,
寒
者
衣
之
,
飢
者
食
之
。」《
孟子
.
告子
上
》:「
雖
有
天下
易
生
之
物
也
,
一日
暴
之
,
十
日
寒
之
,
未
有
能
生
者
也
。」
4.
戰慄
、
害怕
。
如
:「
心寒
」、「
膽寒
」。《
史記
.
卷
八
六
.
刺客
列傳
.
荊軻
》:「
夫
以
秦
王
之
暴
而
積
怒
於
燕
,
足以
寒心
,
又
況
聞
樊
將軍
之
所在
乎
?」《
三國演義
》
第
五
○
回
:「
諸
軍
眾
將
見
了
張飛
,
盡
皆
膽寒
。」
5.
窮困
。
如
:「
貧寒
」、「
家境
清寒
」。《
史記
.
卷
七
九
.
范
睢
蔡
澤
列傳
.
范
睢
》:「
范
叔
一寒如此
哉
!
乃
取
其
一
綈袍
以
賜
。」《
西遊記
》
第
三
六
回
:「
是
我
見
他
寒薄
,
一個
個
衣
破鞋
無
,
光頭
赤腳
。」
6.
卑賤
。
如
:「
寒門
」、「
寒
儒
」。《
宋書
.
卷
九
三
.
隱逸
列傳
.
朱
百年
》:「
時
山
陰
又
有
寒人
姚
吟
,
亦
有
高
趣
,
為
衣冠
所
重
。」
唐
.
杜甫
〈
茅屋
為
秋風
所
破
歌
〉:「
安得
廣廈
千萬
間
,
大庇
天下
寒士
俱
歡顏
。」
7.
終止
、
停止
。《
左傳
.
哀
公
十
二
年
》:「
今
吾子
曰
必
尋
盟
。
若
可
尋
也
,
亦
可
寒
也
。」
晉
.
杜預
.
注
:「
寒
,
歇
也
。」
宋
.
王
炎
〈
用
元
韻
答
銛
老
〉
詩
三
首
之
一
:「
梅花
香
裡
尋
支
徑
,
屢
有
盟
言
不可
寒
。」
8.
國
名
。
夏朝
諸侯
寒浞
之
封
國
。
故址
在
今
大陸
地區
山東省
濰
縣境
。
9.
姓
。
如
夏朝
有
諸侯
寒浞
,
漢
代
有
寒
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