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国家5部门联合发布了《
第一批罕见病
》目录,共涉及121种罕见疾病。
2019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宣布建立
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
,以加强中国罕见病管理,提高罕见病诊疗水平。
2019年2月27日,国家卫健委制定印发《罕见病诊疗指南》,对纳入罕见病管理的121种疾病逐一明确诊疗指南,并依托行业组织开展医务人员培训,提高罕见病规范化诊疗能力。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罕见病的诊疗指南,对121种罕见病详细阐述了定义、病因与
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并对每一种罕见病提出诊疗流程。
2019年3月1日起,中国对首批21个罕见病药品和4个
原料药
,参照
抗癌药
对进口环节
减按
3%征收增值税,国内环节可选择按3%简易办法计征增值税。
2019年11月,国家卫健委建立开发的
中国罕见病诊疗服务信息系统
正式投入使用。
截至2022年10月,已有2860种药品进入国家
医保目录
,国内67%的已上市罕见病用药都在其中。
2022年11月3日,2022年中国罕见病大会消息,2022年国家医保
药品目录
调整,对罕见病用药开通单独申报渠道,支持其优先进入医保药品目录。截至目前,已有45种罕见病用药被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覆盖26种罕见病。2018年以来,通过谈判新增19种罕见病用药进入医保药品目录,平均降价52.6%。国家罕见病登记注册平台已建立200余个罕见病研究队列。
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国家罕见病医学中心设置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