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跋涉在丝绸之路上,追寻一种精神的回响。

400多年前,南京夫子庙附近一家叫世德堂的书店不经意间将自己写进了历史:这一天它开始出售墨香沁脾的《西游记》。从此,这部充满灿烂文学想象力的伟大作品,成为中华民族贡献给全人类的一个瑰宝。

《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却有真实的历史依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唐代玄奘西行取经,历尽磨难,体现的是中国人学习域外文化的坚韧精神。”

为寻找《西游记》故事的源头,我们沿玄奘当年在丝绸之路上留下的足痕,进行了全程一万多公里的实地考察。

西行的必经之路

《西游记》的很多故事都与河西走廊有关,这里也是取经故事传播最广泛的地区之一。

河西走廊在甘肃省境内,因为地处黄河之西,南有祁连山绵延,北有合黎山横亘,形成一条狭长的通往西域的古道而被称为河西走廊。其东段起点是奔腾不息的黄河,最西段就是嘉峪关、玉门关等被后人千古吟唱的关隘,再往西就是八百里沙漠与戈壁地带。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这条一千多公里长的河西走廊是内地与西域之间的一条必经之道。

玄奘当年由长安往西域的第一段,就是河西走廊。而且由于西出莫贺延碛需要准备、私自西行受到官府的追捕等原因,又在河西走廊逗留了一段时间,留下了许多饶有趣味的往事。

但由于现代交通线的建设,古老的丝绸古道似乎已经只代表一段历史而淡出了人们的记忆。终于,在一个叫正义峡的地方我们找到了一段原汁原味的古道,现代发达的高速公路网把它抛弃了,所以保留了下来。所谓的道,也就是沿河床而行,相对比较平坦而已,但这样貌似平静的河谷暗藏了多少凶险,似乎远处山巅上的烽火台能够证明。

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必经之路,有一段应该就是如此模样。

神秘的晒经高台

甘肃有个高台县,县名来自于本地的一个故事。说当年玄奘取经回来时,因为驮经的大象落水,经卷被水浸泡,便在一个寺院的高台上晾晒,后来建县时县名就叫了高台县。

据说当年的寺院有一座戏楼,其上一副对联是:“台虽不高,县名因斯而立;寺本甚大,圣经赖此以藏。”这地方对我们很有吸引力,因为玄奘当年大象落水因而停留晒经是一个真实的事件,但那是在塔什库尔干;可这里晒经的传说似乎又很古老,显然不是吴承恩《西游记》出现之后衍生的。难道这个地方就是《西游记》第八十一难故事真正的发源地?我们有取得突破的期待。

寺院坐落在一个离县城大约20公里的村庄中间,遗存仅仅只是一座土台。台子为夯土,高约1米,总面积大约200多平方米,可以理解为是一座大殿的台基,与史料记载正形成呼应。但遗憾的是,在文献方面我们没有进一步的收获,不能轻易否定上面述及的传说,但又无法找到进一步的证明确定它的真正年限。

但这座寺院的存在,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美妙的想象空间:如果在洪武之前它确实存在并且因为晒经而闻名,那么玄奘晒经的故事就更为久远。

玄奘滞留的古寺

瓜州在历史上赫赫有名,它是河西走廊最后一站,再往西就是八百里戈壁莫贺延碛,戈壁那边就是遥远的西域。2014年,瓜州的锁阳城与新疆吐鲁番的高昌故城、交河遗址一起纳入“丝绸之路:起始段与天山廊道的路网”项目申遗成功。

锁阳城即当年的瓜州古城,因盛产名贵中药锁阳而得名。这座古城,兴于汉,盛于隋唐,最后因明王朝闭关而废弃。虽然已经数百年没有人烟,但得益于西北干旱的气候,锁阳城的遗址保存得仍然相当完好,城垣清晰可见,只是因地处偏远而不为人知。

按照《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玄奘因为前路艰难准备不足在这里滞留了一个多月,后来他听取了一位老人的意见,买了一匹又瘦又老但在西域古道上往来多次的赤红马,又收了一个自告奋勇愿意随行西去的胡人石�陀为徒,夜里悄悄潜出城门偷渡玉门关再次踏上西行路。结果真是有点戏剧性:那匹很不起眼的识途老马后来救了玄奘的命,但他十分倚重的第一位有名有姓的徒弟却在第一天夜里就反悔,差点要了他的命。这个旧事,有学者认为由此演化出了后来的孙悟空。

当年玄奘滞留的塔尔寺遗迹仍在,保存较好的中心寺塔看上去非常精美。1400年前,玄奘的许多故事就发生在这座城里。而现在保存相对完好的北门,就是玄奘悄悄与石�陀“夜发”潜出的地点,这不会错,因为他们的目标滹沱河在城北。

一路行去,偌大的遗址内,仅有我们一行数人,但身边却又似乎人来人往,川流不息,享受如此真切的瞬间历史穿越,应该是一种奢侈的人生享受。

西域古国的真实范本

《西游记》唐僧师徒经历过很多西域古国,而且都有故事发生。这些西域古国有范本吗?有的,就是今日吐鲁番地区的高昌古国。

从瓜州再西行,穿越莫贺延碛大戈壁,由星星峡入疆,首先到达哈密,再往西就进入了高昌国地界。当年玄奘经历九死一生到达这里时,已经有高昌国的使者久候。《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说,高昌国是一个信佛的国家,国王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他已经从内地来的商人口中知道了玄奘的大名和他准备西行的计划。玄奘在这里得到了最高规格的接待,国王与他结拜为兄弟,把他接入皇城,住在皇家寺院,还经常把他接入宫中讲经说法,所有的这些都只需要一个回报,那就是请玄奘留下,做他们的国师。而这恰恰是玄奘最不能答应的,于是悲情出现了,他万般无奈以绝食对付国王的盛情挽留。类似这样的场景,在《西游记》里曾经多次出现。

高昌国是一个历史很久远的西域古国,至迟在汉代时就已经出现,玄奘经过时它还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后来被大唐灭掉,成为大唐管理西域的行政机构安西都护府驻地。

高昌国故城经过整理已对旅游者开放,皇宫、寺院依稀可见。我们到达的时候,恰巧遇上沙尘天气,扬尘笼罩下的古城遗址天地一色,漫无边际,我们一行孤独的寻访者似乎也像漫漫历史中的一颗砾石。凭吊前人遗迹,不发思古幽情恐怕是不行的。

火焰山故事的原型

《西游记》有个火焰山的故事,这个故事很古老,至少可以追溯到晚唐五代,因为当时很粗糙的取经故事里就有个“遍地烟焰”的“火类坳”,也就是火焰山了。这个故事的原型在哪儿?它肯定不是现在所说的吐鲁番火焰山,那是一座石头山,只是像火焰而并非真火真焰,把那座红色的石头山附会为《西游记》的火焰山是清代乾隆年间的事,是清代一位小有名气的文人罪犯洪北江,被流放到迪化(今乌鲁木齐)经过此地时,随口说了一句“此地真热,《西游记》的火焰山大概就是这里吧”而引出的一段佳话。

真正的火焰山原型也在新疆,就是新疆曾经遍地都有的地下自燃煤田。由于煤质好埋藏浅,经常因为雷电、放牧等原因自燃,且往往一烧就是数百成千年直至烧光为止;又由于这些自燃点都在偏僻地区,因而很少有人知道,直到近数十年政府扑灭了若干著名的火区,地下煤田自燃的问题才广为所知。

我们现在可以在《宋史》里查到宋代初年新疆奇台县北山煤田自燃的记录,明确记载了当时白天烟雾缭绕、夜晚火光烛烛的情景。这处煤田,何时燃起我们不清楚,但至少宋初就在烧,一直烧到前几年才被扑灭,这是确定的,真真实实烧了至少一千年,这个地点,就在玄奘当年经过的路旁。

玄奘出境山口

当年玄奘从龟兹国出发,紧随而来的一个重大考验就是翻越葱岭――就是今天的帕米尔高原。据载,他们途径的山口“蹊径崎岖,登涉艰难”,“将欲眠食,复无燥处可停,唯知悬釜而炊,席冰而卧。七日之后方始出山,徒侣之中馁冻死者,十有三四,牛马逾甚”。这个地方,此前的研究者已经确认就是今天中国与吉尔吉斯共和国交界处的别迭里山口。20世纪八九十年代,著名学者冯其庸先生七上帕米尔高原寻访玄奘行踪时,曾经探访过别迭里山口,基本查清了玄奘出境的路线。

从县城到达山口大约有60公里,绝大部分是沙石戈壁,有一条淡淡的路影,应该是边防站军车碾压出来的。前方隐隐约约有座远山,云遮雾罩,向导告诉我们,到达山边不算太困难,那儿有一座唐代烽燧,烽燧后面再往前行才进入真正的山口。

冯其庸先生当年就是止步于这座烽燧,因为山谷里的洪水冲毁了道路。我们的考察多了一点幸运,由于近期没有恶劣天气,所以驾驶员把车摇摇晃晃径直往山口里开去。山口其实就是河谷,窄的地方不超过100米,最宽的可能有1000米左右,偶尔会见到一些牧民;道路就是河床上地势稍高的部分,冰山上的雪刚开始融化,汩汩清流还规规矩矩地在河床里流淌,但说不上哪一天就会咆哮起来,冲毁我们脚下的道路。大约一个小时后,到了边防站,再也无法前行了。

拍张照片,打道回府,据说边防站那边不远就是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整条山谷究竟有多长我们不知道,但对玄奘他们在早春冰雪尚未消融的时候,用7天时间和若干条生命的代价走出山口的艰难,已经有了深切体会,征服这样的环境和道路,唯有商队和朝圣布道者,一为利,一为诚。

溺死大象的山谷

在塔什库尔干还有一个重要的考察点,那就是玄奘当年在河谷中遇险溺死大象打湿经卷的地方。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道:“从此川东出,登危履雪,行五百余里,至揭�陀国。……复东北行五日,逢群贼,商侣惊怖登山,象被逐溺水而死。贼过后,与商人渐进东下,冒寒履险,行八百余里,出葱岭至乌锻国。”大意是说,在这里他们遇到了强盗,一头驮经的大象掉进山谷里淹死。这其中的“此川”就是明铁盖山口,“揭�陀国”就是今塔什库尔干,“乌锻国”就是今英吉沙。按照行进5天和8天的比例,玄奘他们遇险的地点应当就在这条现在已经不能通行的河谷里。这条河谷比塔什库尔干河河谷要险峻得多,但去“乌锻国”也就是今英吉沙算是抄了一条近路。

后来到达的于阗也就是今天的和田,玄奘他们短暂休整,晾干经卷后再重新上路。前面说到的高台县有可能是路上第二次休息晒经的地方。

玄奘入境山口

我们探访的第二个山口是非常著名的瓦罕走廊的明铁盖山口,这是玄奘学成归国入境的地方。这条山口处在塔什库尔干县城往红其拉甫去的方向,大约50公里左右。

由这条山口进去,就是著名的瓦罕走廊,另外一端属于阿富汗,再往南边一些则是巴基斯坦的领土。在现代的卫星图上,我们也确实可以清晰地看到山口向阿富汗方向的延伸。近年由于阿富汗局势的影响,明铁盖山口已经成为军事禁区,不允许旅游、考察等民事行为。我们只好在山口入口处的纪念碑处拍了一些照片以作留念。

如上所见,玄奘去印度求学的过程充满不可思议的艰险,除了以脆弱的生命为代价跨越戈壁、沙漠,冰川、雪山之外,还要以毅力信念为支撑面对许多社会因素造成的巨大挑战。《西游记》把这些提炼为“九九八十一难”,把唐僧描绘成手无缚鸡之力但内心强大的精神领袖,他对后世的影响远远超出宗教的范畴而成为中国人追梦的榜样。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玄奘当年在丝路古道上留下的足痕,永远闪烁着千古不灭的坚韧精神。

来源:《党建》

(责编:杨文全、谢磊)

服务邮箱: kf@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263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1-2006013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72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非经营性-2016-009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2020]5494-107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258号 京ICP证000006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