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2025 年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农业知识综合四(初试科目代码: 342 —农业知识综合四)》

考核说明与考核范围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农业知识综合四(初试科目代码: 342 —农业知识综合四)》是经济管理学院农村发展硕士(专业代码: 095138 )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基础课。考试对象为参加经济管理学院(农村发展硕士) 2025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它的主要目的是测试考生对《发展经济学》和《农村社会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相关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试卷结构与参考书目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答题时间: 180 分钟

(二)考试题型及比例(共计 150 分)

1. 名词解释( 20 分): 5 题,每题 4 分。

2 简答题( 40 分): 5 题,每题 8 分。

3. 案例题( 50 分): 2 题,每题 25 分。

4. 论述题( 40 分): 2 题,每题 20 分。

《农业知识综合四》 要求考生对《发展经济学》和《农村社会学》的部分基本概念、知识和理论,分别有不同程度了解、理解和掌握。能运用《发展经济学》和《农村社会学》的部分基本概念、知识和理论,分析和正确回答问题。

(三)参考书目

1. 发展经济学(第四版),马春文、张东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 年, ISBN 9787040452600

2. 农村社会学(第二版),陆益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4-03 ISBN 9787300326030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1 、《发展经济学》考查要点

1 发展中国家与经济发展

1.1 全球分裂:富国与穷国

1.2 发展中国家的现状

1.3 经济发展

2 发展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2.1 早期经济发展思想

2.2 当代发展理论

2.3 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学的发展

3 经济增长理论

3.1 经济增长及其影响因素

3.2 经济增长模型

3.3 经济波动和经济增长的阶段性

4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

4.1 发展中国家的增长实绩

4.2 影响发展中国家增长实绩的因素

4.3 生产率与增长核算

4.4 中国的经济增长

5 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

5.1 资本与经济发展

5.2 资本形成的来源

6 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

6.1 人口增长及其变动规律

6.2 教育与人力资本

6.3 就业与劳动力充分利用

6.4 中国的人口、人力资本投资与就业

7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7.1 自然资源与环境

7.2 从增长的极限到可持续发展

7.3 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8 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

8.1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

8.2 技术引进

9 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

9.1 刘易斯模型

9.2 二元经济理论的发展

9.3 二元结构与中国的经济

10 农村发展

10.1 小农经济及其出路

10.2 农业与经济发展

10.3 农村非农产业与经济发展

10.4 改革与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11 工业化与城市化

11.1 工业化与经济发展

11.2 城市化

11.3 中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

12 平衡与不平衡增长战略

12.1 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理论

12.2 区域经济的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

13 内向型与外向型发展战略

13.1 发展的国际环境

13.2 内向型发展战略

13.3 外向型发展战略

13.4 中国的对外开放战略

14 增长与分配战略

14.1 增长与分配战略

14.2 增长与分配战略的类型

14.3 中国的增长与分配战略

15 制度与经济发展

15.1 专业化与分工

15.2 交易和交易成本

15.3 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

16 市场与政府

16.1 市场与经济发展

16.2 市场的局限性

16.3 政府的作用

16.4 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

2 、《农村社会学》考查要点

1 农村社会学的基本问题

1.1 什么是农村社会学

1.2 农村社会学研究什么

1.3 中国经验与农村社会学

2 农村社会学研究方法

2.1 农村社会学的范式

2.2 田野调查

2.3 抽样调查

2.4 分析解释与理论构建

3 村落与农村社区

3.1 村落的意义和特征

3.2 村落中的家和户

3.3 村落的形态与构成

3.4 行政村及其功能

3.5 村落的未来

4 农民及其社会特征

4.1 农民及其构成

4.2 农民的社会心理

4.3 农民社会行动的逻辑

4.4 理解中国农民

5 农村社会关系与网络

5.1 农村社会关系及其特征

5.2 农村社会关系的类型

5.3 农村社会的关系网络

5.4 农村社会关系的变迁

6 农村社会的组织

6.1 农村的社群和组织

6.2 家族组织及其变迁

6.3 农村的经济组织

6.4 农村的政治组织

6.5 农村社团与文化组织

7 农业与农村经济

7.1 农业与农村社会

7.2 农业经济的类型及其特点

7.3 制度、市场与农业发展

7.4 农村经济发展问题

8 农村政治与乡村治理

8.1 农村社会中的权威

8.2 政治力量与农村政治

8.3 农村社会的治理

8.4 村民自治和公共管理

9 农村的社会分层与流动

9.1 农村社会分层的维度

9.2 农村社会分层的机制

9.3 农村的社会流动状况

9.4 农村社会流动的机制

10 乡土文化与农村生活方式

10.1 乡土文化的特质

10.2 农村民俗文化

10.3 农村社会的文化生活

10.4 农村生活方式及变迁

11 农村社会问题及其应对

11.1 后脱贫时代的贫困治理

11.2 老龄化问题与综合养老

11.3 教育问题与教育改革

11.4 医疗卫生问题与医疗保险

12 农村社会变迁与乡村振兴

12.1 农村社会变迁

12.2 城镇化与农村社会现代化

12.3 新农村建设

12.4 乡村振兴与中国式现代化

录入: 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