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的故事】:十九世纪“民科”眼中的金字塔是什么样的
上回说完大金字塔的内部结构后,这次我们继续来谈谈大金字塔。这次我们的内容和数学有关:揭示金字塔奥秘的"神秘数字"(上回写的传送门: 特别篇:如何用正确方式打开大金字塔 )
金字塔神秘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百年以来,围绕大金字塔本身的研究从未停止,这其中也催生了对金字塔本身各种数据的研究,例如:
金字塔王殿的前室长度,换算成英寸,乘以3.14,可得到365.242这个数值
金字塔高度乘以一千亿,正好是地球在轨道上移动一天的距离
……………………
要想了解金字塔内部那些数字的玄机,以及金字塔神秘学本身的故事,我们需要回到两百多年前故事的开始,拿破仑那一次失败的远征说起……

1798年,为了控制地中海的航道和实现远征印度的野心,拿破仑带着它的大军在埃及登陆。拿破仑此行不仅带来了他麾下的精锐,还带来了进行科学考察的法国学术精英和科学家共167人。
这些学者们和军队同行,在炮弹飞来的地方素描,被军人们呼作驴子当成累赘等等……他们千辛万苦的调查工作长达三年,这趟的成果被记录在《埃及记述》(《Description de l,Égypte》)这本壮丽的巨著中。

在拿破仑的军队到达金字塔下的时候,学术远征队之一的乔迈尔(Edme-François Jomard,1777-1862)站了出来……

乔迈尔亲自登上金字塔,测量了金字塔的底边长度和高度,接着他用所测出的数值,算出了金字塔的角度和边心距离(多边形中心到边的垂直距离),在看到算出的结果后,乔迈尔大为震惊:
金字塔的底边长度是一纬度(1纬度大约111千米)的1/480,边心距离是一纬度的1/600……
如此惊人的发现,除了“古埃及人已经知道地球的大小之外”我想没有其他的解释了。这可是学术界上一个重大发现啊!
乔迈尔接着补充道:
大致上,在地理学上和几何学领域有着重大发现的希腊大学者,无一例外都是去过埃及才开窍的,相似欧几里得(Euclid,《几何原本》的作者)还是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发现勾股定理),或是柏拉图……就连最早计算出地球圆周长度的埃拉托斯特尼(Eratosthenes),也只不过是把古埃及测量学的知识照本宣科罢了!

乔迈尔提出他的学说之后没多久,就有其他人对金字塔进行了测量,结果却与乔迈尔的测量数值大不相同……他的学说就不再被人当一回事了。
乔迈尔的理论虽然被证明是站不住脚的,但是他的发现却让很多人开始推敲起金字塔的数据来……况且毕达哥拉斯曾经说过:“大金字塔记录了地球的尺寸,是为了永久保存尺度的基准而建造的。”这其中指不定就隐藏着什么玄机呢。
当时英国的《伦敦观察家报》有一位编辑名叫约翰·泰勒(John Taylor,1781–1864),是天文学和数学的业余爱好者。他曾根据霍华德·韦斯所提供的考古数据对大金字塔进行了研究。结果他发现,将大金字塔的四边合计长度除以高,会得到一个三点一四四这么一个接近圆周率的数字

就这样,在这一结论的鼓舞下,泰勒将金字塔的四边长度和高的关系换算成了圆周以及半径,得出了这么一个结论:
大金字塔是以英寸为单位建造的,为人类记载了地区的各种数据!
约翰·泰勒为什么这么自信呢……热爱数学的约翰泰勒把各种当时英国的长度计量单位拿来与金字塔对照,结果他发现:如果用英国的英寸(inch,一英寸等于2.54厘米)来换算的话,大金字塔底座边长为9140英寸,其周长(9140x4)就是36560英寸,除以100得到365.6这个数字。
365.6可不是什么偶然的数字噢,就在约翰·泰勒为他的研究成果沾沾自喜的时候,一件事情刺激了他:
在这个时候,英国的天文学家赫歇尔(Friedrich Wilhelm Herschel,1738—1822)在自己的文章中提出“英寸应该是和地球大小最成比例的单位,英国测量部所算出的地球直径大小,如果用英寸来表示的话,就是五亿五十万英寸。这不正是一个很完美的数字嘛?”
因此,赫歇尔提议,”如果把英国的英寸加长千分之一,那么地球的直径就正好是五亿英寸了。为了让英国的英寸成为跟地球大小成完美比例的单位,我们何不把英国的英寸加长千分之一呢……”

赫歇尔的一席话让泰勒更有自信了,1859年,泰勒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写在了两本著作——《大金字塔:为什么建它?谁建了它?》( The great pyramid; why was it built: & who built it? )和《标准之战:英寸的四千年与米制的五十年》( The battle of the standards. The ancient, of four thousand years, against the modern, of the last fifty years--The less perfect of the two )里。在这两本著作里,泰勒总结出了以下的观点:
金字塔所使用的单位是圣腕尺和金字塔英寸,其中圣腕尺等于二十五金字塔英寸。
所以什么是“腕尺”和“金字塔英寸”呢?我们先从“腕尺”开始说起……
腕尺 (cubit)是古代近东用来丈量长度的常见单位,确切数值因时代及地区而有所不同,其长度是从肘到中指端的距离。国家所制定的腕尺长度则被称为“圣腕尺”(royal cubit)由出土的数据得知,当时埃及所使用的圣腕尺大约在20.61 英寸20.83英寸之间(大致是0.523-0.525米)

至于 金字塔英寸 (Pyramid inch)嘛……没什么玄妙之处,就是加长了一千分之一(准确的说是英国英寸的1.00106倍)的英寸,所以如果我们把金字塔的数值换成圣腕尺和金字塔英寸的话……
四个底边总和大约是36560英寸,换算成圣腕尺的话,每个边长度大约是365.6圣腕尺

怎么样,惊讶吧?这说明了建造金字塔的这些人们,是身怀几何学、天文学等无尽知识的专家,能做到这个程度的,就只有“得到神启的人”了
更重要的是,泰勒通过这点证明了: 英制是上帝通过大金字塔赋予的神圣单位,胜过了“无神论的法国人”炮制出来的米制。虽然在悠久的历史中,英国的英寸短小了一千分之一……

泰勒的想法一经提出,就受到了同样深信英制胜过米制的一群人的认同,其中,就包括在学术界平步青云的精英分子——皮亚齐·史密斯(Charles Piazzi Smyth,1819-1900)

在当时,皮亚齐·史密斯是苏格兰皇家天文台台长(Astronomer Royal for Scotland)暨爱丁堡大学教授,他深受约翰·泰勒的学说感召,为了证明泰勒的学说的绝对正确,皮亚齐·史密斯决定自掏腰包亲自前往埃及进行测量
这一次测量不测不要紧,测量过后,皮亚齐·史密斯自己都吓了一跳:这次测量不仅和预期的数值一模一样,而且他还发现, 大金字塔高度乘以10亿,就刚好等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于是,凭借着这些发现的新的数字,皮亚齐·史密斯进一步作出推论:大金字塔不仅表示了地球的数值,还表示了天体的运行
在此之后,又有人提出了“大金字塔表现了《圣经》的预言”,这使得皮亚齐·史密斯喜出望外:原来将“一金字塔英寸”当作“一年”来看的话,金字塔内每个房间的交界点以及通道的起点和交差点等,世界上都有重大的事情发生!

但是呢,皮亚齐对埃及的敬仰,却也仅限于大金字塔本身了……
皮亚齐·史密斯憎恨其他的古埃及建筑,他经常说:“埃及是崇拜动物以及偶像的怪诞文化,古埃及人的品味是那么的差,就凭他们是不可能建造出这么伟大的建筑的!”因此
大金字塔是我们英国人的祖先建造的!所以我们才会使用接近金字塔英寸的单位,除了大金字塔,其他的金字塔全部是未开化的埃及人所制作的复制品!
能把脑洞开成这样,皮亚齐·史密斯的精英意识也是太过剩了……当然,每当有这种神论出现的时候,总会有几个有良心的人出来说句公道话,这个人就是现在公认的埃及考古学之父,建立起埃及学基础的人——皮特里(Flinders Petrie.1853-1942)
当时的皮特里还只是位年轻小伙子,是为了确认皮亚齐·史密斯的学说是否正确而来到了埃及测量金字塔的,皮特里重新测量了金字塔的数值,结果发现和皮亚齐测量的数据相差甚远……因此,皮亚齐·史密斯的学说就这样不攻自破了。

说到底会出现这些结论,都是测量时的问题所导致的,不过这也不能怪皮亚齐·史密斯,毕竟测量金字塔放在现在,也是一件颇具难度的事情。虽然皮亚齐·史密斯的学说最后瓦解了,但是他的思想却在之后人们的思想中发芽了,企图将金字塔和数字扯上关系的说法更是络绎不绝的出现:
金字塔塔高乘以十亿=地球到太阳的距离(证伪,下文会提到)
金字塔的总重量是地球的一千兆分之一(金字塔总重量176万吨,地球的质量约为5.965×10^24kg,证伪)
金字塔的高度是陆地平均海拔高度(陆地平均海拔高度875米,差不多是五六座金字塔高了,证伪)
金字塔里呆着可以提升精神力
金字塔里放着的食物不会腐败(所以冰箱为什么不做成金字塔形状呢……)
金字塔里放着画到一半的画会自动完成(脑洞开到这里,很多东西其实都可以不用看了……)
其实仔细想想就能发现皮亚齐·史密斯学说的一个漏洞:但凡有点天文学知识的都知道,地球的公转轨道并不是圆形的,而是椭圆形的,因此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并不是一个常数啊……皮亚齐·史密斯身为一个天文学家,却对这种常识视而不见……

至于约翰·泰勒就提出的那些“金字塔的神秘数字”之类的把戏……大致上这些说法都是找一些看起来很漂亮的数字,随便乘除加减,就能得到一些和地球尺寸很接近的数字……
金字塔有许多数据可用,自然界也有许多数据可用,再随意地加上各种各样的倍数,你一定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不信的话,你把你家房子的长、宽、高、对角线、地板砖数目等等都量一量、数一数,然后再拿一本物理常数手册研究,一定也能发现你家充满了神奇的数字。如果你懒得自己做试验,不妨看看马丁·加德纳(Martin Gardner,1914-2010)在《冒充科学的把戏和谬论》(《Fads and Fallacies in the Name of Science》)一书中举的例子:
“只当玩笑,如果有人在《世界年鉴》中查找华盛顿纪念碑的数据,他将发现许多5。它的高度是555英尺5英寸。它的底座是55平方英尺,乘以60(即一年中月数的5倍),得到3300,而这是顶石重量的磅数。而且,Washington一词恰好有10个字母(5的2倍)。如果将顶石的重量乘以底座,得到181500,非常接近以每秒英里为单位的光速。”

至于那些其他的关于“金字塔数字”的说法,我们随便找几个出来,都能很轻易的证伪:
“金字塔塔高乘以十亿倍=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地球的公转轨道首先是一个椭圆,所以平均轨道是取半长轴+半短轴的一半或者是半长轴乘以半短轴的开方都可以。两者算下都近似是:1.496亿千米
金字塔高度是138米,古代比现在要高,大约是146米,高度乘以十亿倍是1.46亿千米,这差的可不是一点半点了……3米的高度差可真不是个小误差
大金字塔与黄金分割比
其实这个问题和金字塔的另一个数学巧合——金字塔斜边与底边的一半的比值恰好是黄金分割数,以及金字塔斜边乘以底边的一半正好是其高度的平方是等价的,也就是说,这两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即:当然,这个描述还可以更高级,更唬人一点:金字塔的四个斜面总面积,正好是高度平方的4倍。后面这两种说法是等价的,不予证明,前两个其实动动手也就可以完美的证明出来,
(我的数学不好,这种问题按照我的语言解释的不太好,这个问题的解答方式也是从其他地方摘录下来的)


从证明里面可以看到,上面的两个言论中,只要一个是正确的,那么另外一个就一定是正确的,而这个正好是和金字塔的角度有关系的,金字塔的角度一般都是51-52度左右,倒不是说埃及人因为要让金字塔里面存在黄金分割数才设计的这个角度,而是因为埃及人在这方面有过“翻车的经历”:

自然情况下,51度是大部分物体能够稳定存在的角度上限值,当然,有些东西会比这个角度小,不过有了大自然这个老师,古埃及人还能学不来吗?有了这么一个稳定的角度,按照这个角度造出来的金字塔自然就是很稳定的了。
金字塔的底面边长除以高度恰好是圆周率的2倍 (这个问题的解答方式也是从其他地方摘录下来的)
古埃及人确实知道圆周率的数值,但是金字塔的这个巧合却和埃及人知道圆周率有没有用没有半毛钱关系。因为,这个巧合还是由这个角度来确定的,如果可以的话,稍微有点高中的数学三角函数知识,就可以按照上面给出来的图形进行计算,可以看到,在金字塔角度为52度的时候(即:h/a=1.279=tan 52°),就有8a/h=2π的。如果我们按照世界上第一座金字塔——红色金字塔的角度来进行计算,那么8a/h就是8.57,这和2π连边都没有沾!所以足以说明,古埃及人在建造金字塔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去考虑圆周率的问题。

到了20世纪60年代,这些奇怪的金字塔理论又有了新的发展:一位名叫艾里希·冯·达尼肯(Erich von Daniken)的瑞士酒店管理员写了一本《诸神的战车》(《Chairiots of the Gods》)坚称金字塔不可能是埃及人建造而成,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这种技术能力。《诸神的战车》捏造了各种各样的“证据”证明外星人早就到过地球,上帝就是外星人……直至今日还有人对它深信不疑,人类真是奇怪的生物啊。
写到这里,相信大家对这些“金字塔神秘学”的前世今生也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那么,我们就用埃及考古学之父弗林德斯·皮特里在《考古学七十年》的一席话作为今天的结尾吧:
“告诉事实真相是没用的,因为对那些产生这类幻觉的人来说毫无效果。只能让他们跟信仰地球是平的人和认为理论比事实更可爱的其他类似的人呆在一起。”

在下一篇的金字塔故事里,我们将会通过清楚的梳理金字塔在几百年间的发展历程,解答为什么“金字塔为什么不是某些外星人脑袋里的灵光一闪”这样的问题……
参考资料:
之前提到的金字塔数学证伪方法原文: 破解金字塔传言——古埃及金字塔的数字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