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造林是新造或更新森林的
生产活动
,它是培育森林的一个基本环节。植树有益于子孙后代,“先人留下浓荫树, 后辈儿孙好乘凉。"
种植面积
较大而且将来能形成森林和森林环境的,则称为造林。如果面积很小,将来不能形成森林和森林环境的,则称为植树。造林的基本措施是:适地适树,细致整地,良种壮苗,适当密植,抚育保护,工具改革以及可能的灌水、施肥。
2020年上半年,
全国绿化委员会
、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科学指导各地各部门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有序开展
春季造林
绿化。截至6月底,全国已完成春季造林6646万亩,占全年造林任务的65.8%;完成重点生态
工程造林
3032万亩、草原生态建设1361万亩。共有4.36亿人次参与了义务植树,植树(含折算)16.9亿株。
[1]
中国
森林面积
和
森林蓄积量
连续30年保持“双增长”,2009—2019年,我国共完成造林7039.0万公顷,成为全球同期
森林资源
增长最多的国家。其中,“
十三五
”期间,中国完成造林5.45亿亩
[2]
。
截至2021年,全国适龄公民累计175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累计植树780亿株以上,为凝聚国土绿化的全民力量,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建设
生态文明
和
美丽中国
作出了重大贡献。
[3]
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和
生态重建
是极为重要的。植树造林可使水土得到保持,哪里
植被覆盖率
低,哪里每逢雨季就会有大量泥沙流入河里,把田地毁坏,把河床填高,把入海口淤塞,危害极大。要抑制水土流失,就必须植树造林,因为树木有像
树冠
那样庞大的根系,能像巨手一般牢牢抓住土壤。而被抓住的土壤的水分,又被树根不断地吸收蓄存。据统计,一亩树林比无林地区多蓄水20吨左右。植树造林对治理沙化耕地,控制水土流失,
防风固沙
,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可以大大改善
生态环境
,减轻
洪涝灾害
的损失,而且随着经济林陆续进入成熟期,产生的
直接经济效益
和
间接经济效益
巨大,还能提供大量的劳动和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上半年完成春季造林6646万亩
.新华网
[引用日期2020-07-14]
[2]
“十三五”期间,我国完成造林5.45亿亩
.新华网
[引用日期2021-03-22]
[3]
全民义务植树40年 共175亿人次植树超780亿株
.央视新闻客户端
[引用日期202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