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文尚德,更好潍坊。

“潍”有书香,阅见“坊”华。

为持续擦亮 “潍有书香”全民阅读活动品牌,潍坊市图书馆联合FM89.9新闻广播制作播出《潍有书香·阅读时光》栏目, 与大家一起读书、为大家推荐好书,让我们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和心得。

天气越发的炎热,饮水成了大家日日时时不可或缺的事情。经常能听到身边的朋友讨论喝哪儿的水的问题。翻阅古今,不同的人不同时期喝水都有不同的讲究,比如,清代皇宫大内要喝京郊玉泉山的水;《红楼梦》里烹茶最好要用储存几年的雪水;前些年,据说想长寿要喝广西巴马的水;而在干旱少雨的西北,早些年能有水窖里储存的雨水喝就不错了,而新疆某些地方的水偏碱性,对外地人来说乍一喝多没准会便秘……

种种处处,喝水是很讲究的,但古往今来,“泉水”,甭管哪儿的泉,听着这个字眼儿就感觉高端大气上档次,这似乎是人们饮水的优选。能喝上一口清冽的山泉水倒是城市人非常非常羡慕的事儿。潍坊地域宽广,也有不少的泉子记录于各地的史志之中,时至今日大街小巷还能见到诸如方山泉、青龙泉、绪泉等等,价格不一,口感不同,但确实都比自来水好喝些。

如果说中国人和月亮总有不解之缘,那么中国的饮食文化乃至生产演变,却和泉水有割不断地联系。烹茶煮饭要用泉水,冶铁铸剑要用泉水,乃至酿酒制墨洗浴最好的都是要用泉水,至于井水嘛,往后稍一稍吧。

今天的节目中,我们来分享姜佃友先生笔下的安丘辉渠的珍珠泉,这是潍坊名泉之一。

珍珠泉 作者:姜佃友

在辉渠所有泉中,珍珠泉是当之无愧的花魁。“泉水自石函中迸出,颗颗如珍珠,又如雨雹,故名‘雹泉’”,清光绪《安丘县乡土志》里的这句话,点明了“雹泉”名字的由来。因其冒出的水泡粒粒如珍珠,又名“珍珠泉”。珍珠泉历史悠久,据考证,最早的文字记载始于汉朝,宋朝的《太平寰宇记》《青州府志》《安丘县志》均有记载。

珍珠泉位于雹泉村英雄山东麓,泉水清澈见底,水草四季常青,明万历年间以“灵泉细吐珍珠颗”列安丘八大景。安丘知事毅安甫观此泉有感,改雹泉为“廉泉”,意思是做官要像这雹泉水一样清清白白,并慨然题诗:“沁人心骨响淙铮,冷逼微茫澈底清。谓语渠丘诸父老,莫将雹名混泉名。”大名鼎鼎的苏轼在密州任知府时来雹泉游历,见了此泉惊喜万分,挥毫题写“神泉”二字,可见雹泉的魅力的确非同一般。

说珍珠泉,有一个人不能不提,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被老百姓尊称为“雹神爷爷”的李左车。李左车乃秦汉时期雹泉村人,曾辅佐赵国,被封为“光武君”,后归附韩信,屡立奇功。刘邦建立汉王朝后,封李左车为“阴灵侯”,到了唐代,唐王李世民改封为“灵沛侯”。因为李左车兴汉屡建奇功,使生灵免遭涂炭,后人感念他的功德,便集资兴建了一座庙,把他作为主神供奉,此庙曰“膏润庙”,又名“雹神庙”,意即他能福佑老百姓。李左车也被人尊称为“雹神爷爷”。6月27日是雹神爷爷的生日,这天,昌乐、临朐、密州、潍城、沂水等方圆百里的香客慕名前来,观赏泉水的,烧香磕头许愿的,经商的,逛庙会的,络绎不绝,由此可见雹神庙香火的兴盛。可惜雹神庙在后来被毁,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由当地村民集资重建的。

关于“灵沛侯”这个封号,大部分人认为是封给李左车的,但也有人说是封给雹泉的,因为雹泉灵气充盈,而且声名显赫,就像是一位功德盖世的神仙一样。《青州府志》有这样的记载:“膏润庙,在县西南四十里雹泉之后。祀泉庙。大观、政和中,旱,知县李安节两祷于泉,有白蛇、白鼠之祥,时乃大雨;再请于朝,得赐庙额,封其神为灵沛侯。至元中,复旱,密州守黄济以诗祷之,雨竟如祷,乃再新庙貌,以答神贶。”黄济的诗是这样写的:“寄语安邱灵沛侯,晚田无雨不成秋;何当一泻天瓢水,点点能罢万姓愁。”由此可见,雹泉庙是用来祭祀泉神的。封山封水为侯的惯例古来有之,在元朝青州人于钦所著《齐乘·山川》里有这样的记载:仰天山,临朐南七十里,有黑龙洞,县邑祷雨辄应。宋碑云:“崇宁五年,封‘济侯’。”而在《博兴县志》里则有这样一行简短的字:“灵沛侯祠。祀汉李左车。建始无考。康熙六十年夏大旱,知县李元伟祷雨有应,重修。”明确点名“灵沛侯”是封给李左车的。到底哪种观点正确呢?光阴似箭,时光漫漶,谁对谁错,我们无从判断。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大旱时到雹神庙或者灵沛侯祠祈雨,总是有求必应。对当地的老百姓来说,谁对谁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神泉犹在,神泉的灵气犹在,能够福佑一方百姓,这已足够。

(姜佃友,笔名堂珂,20世纪60年代末出生于鲁中小城安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