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哲学梳理
大思想家筚路蓝缕,逢山开道遇水架桥,不能指望他们一下子就把思想之路处处修得规整,我们小学者把已经开辟的道路稍作修整,于自己,是一种学习,于读者,也算一件功德。——陈嘉映
后现代主义
拒绝宏大叙事,对现代性进行反思和批判,反本质主义,反基础主义,反逻各斯中心主义。
一.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
霍克海默 阿多诺
《启蒙辩证法》1947
对传统理性下的启蒙进行批判和反思。
“神话已是启蒙,启蒙倒退为神话。”
神话:原始人对自然不确定性朴素的解释,使其内心安定,这已经是启蒙的尝试。
启蒙:用理性驱逐萌妹(蒙昧),其是反神话的。工具理性建构了现代性系统(医学、生物学、化学、经济学等),其构建了无法挣脱的囚笼。
人类文明三阶段:神话-哲学-现代科学
启蒙走向毁灭,丧失自我批判的原因:极权主义(启蒙沦为了权力的工具)
人类追求真理的最初原因:消除自然的不确定性,摆脱内心恐惧不安的状态。
启蒙的初衷是消除不安和恐惧,当人类可以控制和支配自然,便摆脱了对其的恐惧(知识就是力量)。
启蒙理性成为权威的过程:
祛魅→知识→技术→工具
启蒙理性中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成为了阻碍人控制和支配自然的因素,因此被抛弃(哲学没有用,且制约权力的发展),权力挟持了理性,理性抛弃了自我批判。
人对人的控制:文化工业
文化工业作为大众期盼的启蒙,沦为了意识形态和社会统治的工具。
文化产业:文化领域商品化生产的模式,是文化堕落的体现,其维护单调的生活秩序而维护统治(同一性)。
娱乐系统使人们从机械劳动者解脱,沉迷于娱乐(享乐),丧失思考力,消解了人的个体性(娱乐至死)。广告的欺骗性在于混淆了能指(附加意义)和所指(对象本身),例如所指“洗发水”,能指“爱生活爱拉芳”。
马尔库塞
《单向度的人》
单向度:工业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压制了否定、反对派、批判和反思意见(不利于社会统治的声音都被压制),科学技术(使阶级差别平等化)和文化工业(消费主义盛行)使人成为单向度的人,使社会沦为单向度的社会。
爱欲与文明理论
人的本质:爱欲(获得快乐)
例如,性、食欲和读书等。
人类文明是对人类爱欲的压抑(参考弗洛伊德)。
基本压抑:维持社会生存必须的压抑。
多余压抑:为了统治而进行的压抑,例如限制言论自由等。
本能革命:从内心深处解放爱欲,不追求效率和技术,追求本能快乐,勇敢向现实说:“不”。例,嬉皮士运动。
目的:建立一个快乐(满足爱欲)的社会(现代乌托邦)。
哈贝马斯
法兰克福学派二代旗手
晚期资本主义理论:
1. 国家政权对经济生活的干预
2. 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
3. 工人阶级丧失斗争意识
4. 科技不仅促进生产力,且成为意识形态的工具
交往行为理论(改良主义)
工具行为:劳动,以目的导向的行为。
交往行为:主体间通过符号来协调的互动行为,以语言为媒介,达到主体间相互理解。
交往合理化的措施:
1. 选择恰当的语言(双方都可理解的)进行对话
2. 承认和遵守共同的规范和准则
二. 身体现象学和解释学
梅洛.庞蒂
知觉(身体)现象学
知觉是哲学家的绝对知识。
知觉:主客交融的存在经验,主客相互渗透的产物,互为存在,成就彼此,可类比于中国的天人合一,阴阳相生等概念。
知觉世界/生活世界/前科学世界
身体主体概念:身体和意识没有分开的境遇(灵魂与肉体同在)
柏拉图被抑制的身体
笛卡尔被遗忘的身体
尼采被矫枉过正的身体
梅洛庞蒂身心同一的身体
伽达默尔
解释学
《真理与方法》
理解和解释是人生活的基本存在方式,是此在向未来筹划的世界。
人是理解着的存在。
传统解释说:主体对客体的理解和解释。
理解活动的前提:理解的历史性
历史条件不同造成理解者差异的理解视角(成见),成见是人理解的前结构,否定成见就是否定人的历史性(传统理解认为要破除成见)。
效果历史:基于前人文本理解才有我们的理解。
视域/视野/出发点/视角
1. 具有历史性(处境不同)
2. 具有流动开放性
视域融合,理解才能得以可能。
三.解构主义
反对整体性和统一性,崇尚多元性和碎片性、反本质反基础、反逻各斯中心主义。
福柯
知识考古学、系谱学
(挖理性知识的祖坟,从源头上对其消解。)
《疯癫与文明》:对疯癫史进行探究。
疯癫(精神病):理性话语体系下与理性的对立面。
17世纪之前,疯癫并未被当成疾病。
中世纪后期麻风病→麻风病院(隔离,禁闭所)→关押失业者、罪犯和疯子→19世纪疯人院,精神病院
疯癫成为异类是理性话语体系构造的结果,而这套理性的规则规训者所有人,这种行为本身就是非理性的!
《词与物》:人文科学的考古学,对知识型的考察。
知识型:知识的基本框架
目的:消解人的主体性
知识型的类别:
1.文艺复兴时期-相似型:概念相互交叉、重叠、支持和限制。
(适合/效仿/类推/交感)
适合:空间上的临近(例,大地与海洋)
效仿:形象的相似
类推:关系的类似
交感:性质的相似
2.古典时期-表象型:知识的本质在于表象世界,心灵是自然之镜,人是表象的主体。例,自然科学知识。
3.现代时期-自我表象型:人成为被表象之物。人是19世纪以来的产物。自我表象的知识型特征成就了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
系谱学:探究知识和权力的关系,消解理性的霸权主义。
话语体系:共同认可并按其行事的价值体系。
《规训和惩罚》:通过惩罚制度的表象,探究其背后的权力技术。
酷刑制度(君主时代)-极端残忍,公布于众,彰显君权
监狱制度(启蒙之后)-规训,教育,约束罪犯行为
监狱→隔离→改造(治疗)→符合规则
规训技术:
1. 层级监视
2. 规范化裁决(内部奖惩机制)例如校规,企业文化等
3. 检查机制(定性化贴标签管理,如考试,档案等)
现代社会就是一所监狱。
现代社会军队、学校、医院、工厂、公司和社群都受到规训技术模式的管控,其以文明和理性为外衣,每个人都被温顺地被其驯服。
《性经验史》
古希腊-性为享受快感的体验(肉体/精神/审美),盛行同性恋,节制性欲(快感养生法)。
中世纪-性与原罪(忏悔)相联系。
18世纪-性的机器(性成为权力管理的对象,被规范化)。
19世纪至今-性的话语体系产生,例如计划生育。
18世纪:生命权力即政府开始管理人口问题,权力之手伸入到性的领域。
19世纪:性科学产生了标准化对性的规定,性问题从私人领域走向公共领域。
德里达
早期,解构主义用于哲学,《声音和现象》《书写与差异》《论文字学》等。晚期,解构主义用于政治领域,《马克思的幽灵》《法律的暴力》等。
解构:用超出哲学的非哲学思想,解释对象内部的矛盾,消解其固有的结构(主客二分的逻各斯中心主义)。
逻各斯中心主义:本质/法则/存在的霸权,世界存在终极意义,现象背后存在本质。
语音中心主义
背景:结构主义(强调整体性和空间性,例如螺丝钉于机器,思维导图等)
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
能指:语词符号,所指:概念和意义,所指先于能指,并决定能指。
语音可直接在场表达说者意义(录音呢?),文字则不在场的表达作者意义(可被误解)。
在场的形而上学
即本质/真理/意义总是存在的(哲学家的预设),二元对立的本质中心主义。
赫拉克利特-逻各斯
巴门尼德-存在
柏拉图-理念论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斯宾诺莎-实体
黑格尔-绝对精神
胡塞尔-先验自我
海德格尔-存在
……
解构的方式:延异、播撒、踪迹
延异: 延迟(时间推演),差异(空间分隔)
共时性(传统结构主义):镜头分析能指和所指。
历时性(德里达):意义和本质是在流动下发展的。
播撒: 指意义的多样性(如同四面八方的扩散)。
踪迹: 播撒留下的痕迹,表达存在的缺席状态(不在场)。
四.当代政治哲学(实践哲学)
主要内容是政治理论主张和论证其合理性。
罗尔斯
《正义论》
正义:作为公平、公正、平等的社会正义。
批判功利主义(集体利益>个人利益)
正义的主题:社会主要制度(社会合作的规则)
正义的优先性:正义>稳定、和谐和效率,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可思考中国的政治正确,稳定压倒一切?)
正义二原则
基本善:可分配的东西(财富,自由,权力,机会和自尊等)
可平等分配:言论自由,自尊等。
不可平等分配:出身家庭,天赋能力等。
解决原则:
第一原则(针对可平等分配):最大平等自由原则,行使自由时不可侵犯他人的自由。
第二原则(针对不可平等分配):差别原则,公平机会平等原则。
差别原则:承认分配的不平等现象,但要使其符合最不利者的最大利益的分配方式是正义的。
公平机会平等原则:职位向所有人开放。
第一原则优(平等自由)先于第二原则(财富收入),体现自由的优先性,第二原则中,机会平等原则优先于差别原则。
论证方式/逻辑
契约论:大家达成一致,共同按照契约行事。
纯粹的程序正义:通过公平的程序得到公正的结果。
反思平衡的方法:判断(感性)和原则(抽象)彼此协调。
反思平衡→原初状态→无知之幕→互不关心理性、最大最小值原则→社会正义
无知之幕:假设人们处在遮蔽了财富,出身,职位,社会地位,天赋,价值观和文明水平等的无知状态,在此状态下用理性去讨论如何分配。
互不关心理性:没有偏见的理性。
最大的平等自由原则:处于无知之幕后人们的选择。
最大最小值原则:又叫最低的最大限度规则,在最低的限度上所能达到最大限度。在最坏的结果中选取一个最好的,让不利者获得最大利益,因为在无知之幕下人们不能保证自己不是最不利者(差别选择原则)。
汉娜.阿伦特
18岁于玛堡大学曾与35岁的海德格尔发生师生恋,后师从雅斯贝尔斯。
1951《极权主义的起源》
1963《艾希曼在耶路撒冷》阐述了无思想的平庸之恶。
极权主义→一切皆有可能→毁灭人的个体性
极权主义(纳粹)产生要素:反犹主义、民族国家的衰落、种族主义、资本和暴徒的联合和人的孤立感。
统治对象:犹太人
原因:欧洲政治制度合法性的缺失(资本和暴徒联盟,大众心理基础即无家可归的孤独感)。
统治方法:集中营和灭绝营
根本恶(极端之恶):取消法律人格,摧毁道德人格,毁灭人的个体性。
平庸之恶:the banality of evil,是意识形态下无思想,无责任的犯罪,对显而易见的恶行命令不加以判断地执行,听之任之,不加限制(犹太居民委员会)。例如键盘侠,小粉红等不加判断的传播虚实不清的信息,不负责任的道德批判等。
有部2012年的电影就叫《汉娜阿伦特》,感兴趣可以看看,笔者找个机会做个关于哲学家的电影整理,尽管哲学家的生平大多都很无聊,一般不会拍成电影。
五.科学哲学
以科学为研究对象的哲学,例如“什么是科学?”是哲学问题,不是科学问题,其研究对象包括科学理论的条件、科学知识、科学与非科学的界限和科学的发展模式等。
科哲科学知识进行规范性界定。
科哲的发展过程:
逻辑实证主义(可证实性,归纳主义)
证伪主义 波普尔(可证伪性,演绎主义)
历史主义:库恩、拉卡托斯、费耶阿本德
波普尔
·科学的划界(如何判断一个理论是科学知识?)
·反归纳主义
·“猜想-反驳”的科学方法论(证伪主义)
归纳主义(培根):观察→理论→经验→证实
局限:有限经验不能推出普遍必然的知识,单称命题不能推出全称命题。
休谟:归纳法在逻辑上不成立(波普尔同意,“有限不能证明无限,过去不能证明未来”),归纳逻辑源于人们心里的习惯性联想(波普尔否定)。
康德:承认经验的普遍必然性,知识是后天判断符合先天认识形式的结果,即先天综合判断(康德调换了传统的认识方式,波普尔认为康德并未直面归纳问题)。
归纳实证主义(莱辛巴赫、卡尔纳普):概率推论
归纳可以突出或然知识,经验事实数量越大,知识为真的概率越大(波普尔否定,归纳既不能推出必然知识也不能推出或然知识?!)。
理论先于观察
没有纯粹的观察,没有不掺杂理论的观察。人只要观察某个事物,一定是带有理论观察的预设。最初的理论源于“无意识,天生的期望”,人天生具有探索万物本质的倾向。
科学理论不能被证实,只能被证伪。
可证伪性是科学理论的条件,用于划分科学理论和非科学理论。
非科学理论:
1. 逻辑上所有可能的表述。例,我有女朋友或没有女朋友。
2. 重言式的陈述。例,单身狗没有女朋友。
3. 数学。例,1+1=2,即重言式论述。
4. 形而上学。
5. 伪科学。例,占星术。
6. 宗教神话。
科学只能逼近真理,而不能成为真理。
科学方法四图式:
问题→尝试性理论(猜想)→通过证伪消除错误(反驳)→新问题
Problem→tentative theory→error elimination→problem
科学理论体系是一个永远动态的体系,并非传统静态的系统。
可证伪度(可检验度)
信息量越少,越难证伪,可证伪度越低。反之,可证伪度越高。
例,明天会下雨。
例,明天仙林上午9点会下暴雨。
科学家要有敢于犯错误的的勇气,要有敢于批判的精神。常人则不要迷信科学,要敢于质疑权威。化用老毛的一句话说就是,小批评小进步,大批评大进步,不批评不进步,科学也是如此,小错误小进步,大错误大进步,不错误不进步。
三个世界理论(本体论)
物理世界/精神世界/客观精神世界(科学理论、艺术和诗)
库恩
切入点:以历史主义讨论科学发展。
逻辑主义(纯理性):逻辑证实主义、证伪主义。
历史主义:从科学发展史的角度,将科哲与社会历史相结合研究。
范式:接近“科学共同体”一词,为科学家共有的东西,传统/模式/理论/框架/信念等。
科学共同体:同一科学领域受过统一的专业训练的科学家群体。
《科学革命的结构》
例,托勒密地心说→哥白尼日心说。
科学划界:有无范式。
(局限:当相对论时空观未取代牛顿绝对时空观时,相对论是不是科学?按范式理论,仅有相对论被“科学共同体”承认时才是科学,由此观之范式理论亦是一种融贯论。)
科学发展循环往复的动态模式:
前科学时期(没有范式阶段)
常规科学时期(范式指导下的解谜活动)
反常与科学危机时期
科学革命时期(范式更替)
新常规科学时期
……
科学革命
改良:以温和连续的方式改变。
革命:突发、彻底地替代(旧范式)。
范式的不可通约性:两个对立的范式不可同时为真,二者无法沟通理解,不具有可比性。
费耶阿本德
师从维特根斯坦,波普尔。
“反对方法,怎么都行。”
反对方法/无政府主义/告别理性
科学的本质是无政府主义的事业(放任自流的状态),任何人都可以用理性或非理性的方法研究科学。没有混乱就没有知识,不经常排除理性就没有进步,其反对任何方法论的独断性。
按库恩的思路,新范式在没有取代旧范式之前,在“科学共同体”眼中新范式就是非理性的,这样看费耶阿本德说得有些道理。
新范式取代旧范式的因素:
社会条件
知识背景
群众心理
科学家宣传手段
“科学家使用了由他们支配的切方法论证、 宣传、施加压力战术、恐吓、游说来达到他们的目的。”
“科学同神话的距离,比起科学哲学打算承认的,还要切近得多。科学是人已经发展起来的众多思想形态的一种,但并不一定是最好的一种。科学惹人注目,哗众取宠而又冒失无礼,只有哪些已经决定支持某一种意识形态的人,或者哪些已接受了科学、但从未审察过科学的优越性和界限的人,才会认为科学天生是优越的。.... 科学是最新、 最富有侵略性、最教条的宗教机构。 ”
科学神圣化(黑箱化)→大众判断能力→科学主义→扼杀人性
总的来说,费耶阿本德反科学霸权和理性霸权,虽说有些极端但也给我们提供了看待科学的新视角。
古希腊:自然哲学/形而上学/伦理学
中世纪:教父哲学/经院哲学
近代:唯理论(独断论)/经验论(怀疑论)/德国古典哲学
现代:非理性主义/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分析哲学/现象学和存在主义
后现代:法兰克福学派/解构主义/政治哲学/科学哲学
下篇文章,会对2500多年的西方哲学史做一个合集,有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