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是从颅内发出的一根脑神经。 三叉神经痛 是指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疼痛,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痛”,疼起来如同电击一般,且突发突止,日常咀嚼、打喷嚏、刷牙、饮水,甚至大笑,都可能引发疼痛。

陈国强 教授仔细查看患者影像片

缓解疼痛,治疗抑郁

航空总医院神经外科分院名誉院长 陈国强 表示,上世纪90年代,国内对于 三叉神经痛 没有特别好的治疗办法,但前来求医的患者很多,"而且病人一般很痛苦,几乎是'痛不欲生'"。当时日本在治疗 三叉神经痛 方面独树一帜,众多国内医生纷纷前往学习,引进相关技术在国内推广, 陈国强 是其中一员。1997年,他被派往日本学习,师从著名神经内镜专家上川秀夫:“我当时就想着一定要好好学 ,将这项技术传承发扬下去。“

陈国强 三叉神经痛 有深刻的认识:“治疗 三叉神经痛 ,关键是要缓解疼痛,让患者回归正常生活。”他曾治疗过一位中年女性患者,因为不堪忍受长期的病痛折磨而患上了抑郁症,给其家庭及治疗人员都带来了巨大痛苦。 陈国强 沉痛地说:“这个病本身不致命但其疼痛非常致命,对每一个患者来说,都是巨大的精神压力。”

治疗从破坏到精细化

“治疗 三叉神经痛 的方式五花八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有不同手段。” 陈国强 说。早期,医生尚不了解 三叉神经痛 病因时,常采用破坏性的治疗手段,如从口腔入手做神经撕脱,把神经扯掉;或者做射频热凝,将疼痛神经损毁;或通过开颅手术直接将神经切断……甚至打封闭、比较新的用伽马刀治疗等手段也都是破坏性的。“这种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 陈国强 解释,伽马刀治疗后,病人面部神经会开始变麻木,留下永久伤害,且治标不治本,没有解决根本问题,疼痛还可能复发。

随着技术发展和临床实践的丰富,专家们逐渐意识到,从病因入手去治疗 三叉神经痛 才是根本手段。 陈国强 介绍说,目前主流的治疗都要首先研究病人的疼痛因何而起。如约80%病人的三叉神经疼痛是血管压迫引发的,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使用显微血管解压术治疗;还有一部分病人的疼痛是因为肿瘤,就需要切除肿瘤;也有病人的疼痛是神经本身的病变引发的,就需要使用球囊压迫等传统破坏性手段……

目前,治疗 三叉神经痛 的各项技术已经比较普遍,但各家医院对于病人具体病因判断的准确性、出具诊疗方案方面的经验丰富程度、手术治疗方面的精细化程度、手术创口的大小等还是不一样。

陈国强 说:“我们医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手术做得很精细、完善,有信心做到全国领先。”通过核磁等精细化检查技术可准确判断病人病情。使用内镜为患者做手术,带来的创伤也较小,有利患者术后恢复。据悉,航空总医院每年治疗200多例三叉神经病患,约 98%术后没有发生并发症。

愿“天下第一痛”不再疼痛

在推动国内 三叉神经痛 相关诊疗效果提升方面, 陈国强 认为,当务之急并非是技术的推广,而是要解决评估诊断的问题。 陈国强 称, 三叉神经痛 的相关治疗技术已经推广多年。“之前也有很多医院经常邀请我们去做手术、讲课,技术的普及推广并不差。”但目前国内医院在评估病情、诊断疾病方面还是有局限,很多人将 三叉神经痛 当作牙疼处理,一些医院也常常给患者误诊。“我常常碰到一些患者,几乎将牙齿都拔光了,还是有疼痛,最后才来找我看病。” 陈国强 说:“这就反映出,有些医生对这类疾病还是不熟悉,会经常误诊,将其当作普通牙疼处理。”因此,各级医院应加强对相关科室的医生进行培训,避免误诊。

专家简介

陈国强 神经外科分院名誉院长、 主任医师 、教授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先后就职于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

在国内较早开展立体定向微创显微切除脑功能区及脑深部病灶;发明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功能立体定向 手术系统 ,开展各种立体定向术700余例,微血管减压术超过2万余例,采用内镜治疗 脑积水 及脑室疾病患者超过100例/年,脑室内镜手术开创了多项国内外先进项目,首创神经内镜下钻孔冲洗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不放置引流)。

专业特长:微血管减压术治疗 面肌痉挛 三叉神经痛 、舌咽-迷走神经痛及各种颅神经疾病;软性/硬性神经内镜治疗各种脑室内疾病;各种颅内脊髓肿瘤等。

出诊时间:星期一、二上午(信息若有变,请以当日出诊为准)

来源:《生命时报》(人民日报主管、环球时报主办的大众健康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