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房 引证解释

1、只有一层的房子。区别于 楼房
清 程趾祥 《 此中人语 ·浦东柴米星》:“家居笋里东南五六里,平房数百间。”
巴金 《死去的太阳》:“右边是一排旧式的平房,阶前围有一带石栏杆。”
2.方言。用灰土做顶的平顶房屋。
北京 朝阳 通州 边界的 垡头 昌平 一带有许多平房,平房基本已经开始被年轻的一代抛弃了,可老辈人却比较喜欢平房。平房环境及卫生条件不是很好,如果不大加整修,感觉会远不如楼房,不过水电费要比楼房省,可买煤就比供暖麻烦了些。
平房的说法笼统,北京市内(二环路以内的老城区)都叫“ 四合院 ”,全都是灰色瓦顶,宽敞明亮的大房子,老式的多为砖瓦结构,新建的一般为砖木结构,多分布于 东城区 西城区 ,少量分布于北京周边地区。很多房子都是明清两代达官显贵的居所,虽然随着岁月的流逝,很多房子已经被改得面目全非,但是依然可以看出当年辉煌的本色; 宣武 崇文 两区主要是商贾人家的居处以及平民百姓家,这尤其以前门外打磨厂新革路的同仁堂乐家的宅院最为著名。旧城区内的平房是构成 北京胡同文化 的主体,其间散落着各种各样的老北京市井文化,也有些名人曾经居住于此,如西城区 文华胡同 李大钊故居 、宣武区 菜市口胡同 李鸿章故居 米市胡同 康有为故居 虎坊桥 纪晓岚故居 等等。其中最著名的胡同——西四的砖塔胡同同样居住过几大名人,如 鲁迅 老舍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