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陈子晋 -讲座回顾

2023年6月9日上午9点,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邀请香港中文大学中国音乐研究中心执行总监及博士后研究员陈子晋带来题为《广东乐手的创造力》的学术讲座。讲座在华南理工大学仁厚里美育基地报告厅举行,由音乐学系马波副教授主持,艺术学院党委书记陈小平、艺术学院副院长刘丁及院系师生共同聆听讲座。

讲座开始前,马波副教授先对主讲陈子晋老师进行了简要介绍。陈子晋老师多年来研究香港广东音乐文化及吹打乐,涉足南音伴奏、昆曲以及粤剧的研究工作,同时他还是优秀的笛、箫演奏乐手,致力于推动广东音乐文化的发展。而后艺术学院党委书记陈小平为陈子晋老师颁发了 “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兼职教授”聘书。

本场讲座以广东乐手的创造力为题展开。首先,陈子晋老师讲述了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相对于音乐学研究西洋音乐演进脉络,民族音乐学将世界音乐纳入研究范围,研究西方音乐范围外的所有音乐类型。陈子晋强调民族音乐学较音乐学最大不同的地方在于更大程度上从音乐文化背景、地理环境等视角去观察不同地方的音乐。

然后,陈子晋老师对广东音乐中的八音班进行了详细的讲授。八音班是流行于广东地区的民间吹打乐,出现于明末清初时期,多用作于神诞、喜事及丧事等,其演奏形式分为室内与户外,多演奏戏曲与吹打乐。随后陈子晋老师详细地讲述了八音班的发展历程,以及八音班在香港的发展情况。 1935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为庆祝英皇银禧大典,邀来八队八音班、共二百余人参与巡游,为八音班最兴盛之期。在香港八音班主要集中于小雅山房。小雅山房原为演唱粤曲和粤乐,后来乐社逐渐壮大,才正名为小雅山房。其中乐社成员经常受邀参加表演,出现于大型盛典与巡游活动中。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八音班著名扬琴与唢呐乐手,丘鹤俦先生长期从事音乐教育事业,出版了《弦歌必读》、《琴学新编》等著作,他运用中西混合的教学方式,促进中西音乐交流与融合,为后来香港音乐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香港音乐的发展离不开广东音乐,广东音乐在艺术形式、音乐风格、旋律结构上受到中原古曲、诗词曲牌、地方戏曲、江南丝竹、南音、八音班等诸多广东民间艺术品种的影响,并与粤剧和粤曲联系紧密、水乳交融。加花作为演奏广东音乐的重要变奏手法,陈子晋老师以老八板为例,用竹笛进行加花吹奏,同时让现场观众演唱老八板母体旋律,使同学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广东音乐的魅力。

最后,现场师生们进行了积极踊跃提问。有同学提问在实际演奏中,广东音乐旋律中加花模式与规律性问题。陈老师从自身广东乐手的经验进行解答。由于每个地区的加花方式有所不同,演奏者需要在大量的聆听中进行比较模仿,将加花规律进行归纳,从而更好的形成广东音乐风格。还有同学问到音乐与地方语言的关系问题,陈老师回答到音乐与地方语言是有紧密联系的,例如学习广东话有助于演奏、理解广东音乐。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学生们积极地与陈子晋老师进行探讨与交流,形成了良好的音乐学术氛围。

本场讲座陈子晋老师强调了广东乐手的独特创造力。广东历史悠久,孕育出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达方式。广东乐手们在融合传统音乐元素和现代创新的过程中,展现出了强大的创造力,并鼓励观众们不断尝试和探索,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从广东的独特文化和历史中汲取灵感,将其转化为音乐的创作动力。陈子晋老师对广东音乐的讲解深入人心,引发出同学们的无限思考,讲座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02 刘长江 -讲座回顾

2023年6月9日下午14:30,受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邀请,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系主任刘长江教授(Frederick.C.Lau)带来题为《再思考中国音乐(Conceptualizing Chinese Music)》的学术讲座。讲座在艺术学院室内乐厅举行,由艺术学院音乐学系马波副教授主持,艺术学院院长梁军、副院长刘丁及系师生近百人参与讲座。

讲座开始前,马波副教授对主讲人刘长江教授作了简要介绍,梁军院长为刘长江教授颁发了 “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兼职教授”聘书。刘长江教授现任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系主任、民族音乐学教授、中国音乐研究中心总监,亚洲音乐学会理事。他不仅是一名经验丰富的长笛演奏家和指挥家,更是一位著名的民族音乐学家,其研究方向为中国音乐、西方和亚洲音乐和文化等。

此次讲座的主题是对中国音乐进行再思考。刘长江教授主要从两个方面,三个主题引导大家对中国音乐进行再思考。两个方面是指我们该如何对中国音乐进行思考,以及我们对中国音乐进行思考的目的。首先,刘长江教授以 “什么才是中国音乐”这一问题作为引入,并通过几首曲目的风格听辨引导大家对何为“中国音乐”产生看法。对此,刘长江教授提出了三个基本问题,即音乐的现代化问题,音乐身份问题,音乐与理念。在现代化问题中,刘长江教授以上世纪中国刘天华等人实施的中乐改革为例,结合西洋乐队传入的历史,认为记谱方式的改革是音乐现代化的第一步。在第二个主题音乐身份问题中,刘长江教授分享了自己在泰国对泰国华人潮州弦诗乐的田野调查经验其对音乐身份及其地域性建构的研究。泰国华人称潮州弦诗乐为“国乐”,即中国人的音乐,因为弦诗乐对泰国华人来说是身份的象征与彰显。在第三个主题音乐与理念中,刘长江教授以中国古代音乐为例,介绍了中国古代音乐中的八音概念,雅乐俗乐的区别。

最后,刘长江教授强调,中国音乐包罗万象,音乐内容与风格随着身份认同改变有所不同,且随着时代发展,中国地缘文化价值不断提升,中国音乐有着多方面的定位和发展。但是在民族音乐学音乐研究中最重要的还是音乐与人的关系以及音乐与社会的关系,音乐不能超越人而存在。

作为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第一届学术交流周的压轴讲座,本次讲座持续两个小时左右,刘长江教授为大家解读中国音乐及其作品风格的全新视角并引发了大家对中国音乐与音乐的中国性的再思考。众多老师与学生踊跃提问,并与教授进行了积极又热烈地讨论,刘长江教授对观众问题逐一解答,讲座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