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 物 技 术 专 业
学科门类 理学 |
代码 07 |
类 别 生物科学类 |
代码 0710 |
专业名称 生物技术 |
代码 071002 |
一、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
1 .培养目标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系统的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基础知识及基本操作技能,并掌握一定的管理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初步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及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能够在工业生物技术领域以及生物,医学,制药和食品等相关行业的企事业及科研单位从事相关科学研究,产品开发以及管理等工作的,富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级生物技术专业人才。
本专业本科毕业生通过在大学四年的系统学习,随着实践经验不断充实和丰富,能够胜任本专业领域工作,多数成为行业骨干力量,预期毕业5年后能在社会和行业领域达到的成就如下:
科研管理: 能够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等部门从事与专业相关的科学研究与行政管理等工作,成为科研和管理核心骨干。
技术开发: 能够在生物技术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项目申报与管理、新技术与新产品开发、以及团队领导等工作,起着有效沟通和领导作用。
技术应用: 能够独立承担与生物技术相关的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生物信息软件开发与分析等工作,成为技术开发核心骨干。
学习深造: 能够胜任进一步深造潜能,成为硕、博士研究生等高级专业人才。
2 .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细胞生物学与细胞工程、酶工程与蛋白工程等方面的专业理论与基本知识,接受生物技术大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生化化离实验及设计等方面的专业实践训练,掌握生物技术制药、生物医用材料、生物信息等方面的专业应用能力。
生物技术专业毕业生应达到素质结构、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三方面的要求,具体如下:
( 1 )政治素质: 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诚信为人,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和健全的人格。
( 2 )国际视野: 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和国际化视野,掌握一定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修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现代意识,以及健康的人际交往意识。
( 3 )专业素质: 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健康的身心,受到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有求实创新的意识和革新精神;在生物技术研究与开发领域具有较好的综合分析素养和价值效益观念。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生活习惯。
( 4 )持续学习: 具备主动和持续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能力、有较好的表达交流能力、有一定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 5 )实际应用: 具备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具有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生物技术及其相关领域产品研发的能力,具有生物技术下游工程实践和技术革新的能力。
( 6 )创新能力: 具有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开展创新实验和科技开发能力。
( 7 )专业知识: 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掌握国际最新研究动态与应用前景,掌握生物学与生物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训练。
( 8 )工具使用: 具备工具性知识,能较熟练地运用外语阅读专业期刊和进行文献检索,有初步的外语交流和科技写作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技术和运用能力。
( 9 )人文知识: 具备系统性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通识性文学、历史、哲学、生物伦理学、思想道德、政治学、艺术、法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 10 )自然科学: 具备较扎实的自然科学知识,即具有较强的数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知识,能够运用上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11 )工程应用: 具备一定的工程技术知识,具有一定的电工电子学、化工设计、生物工厂和产品设计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 12 )应对危机: 具备适应社会需求、继续深造的潜质,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出事件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二、知识体系的基本框架
生物技术专业知识体系一览表
知识体系 |
知识领域 |
核心知识单元 |
公共基础 知识 |
人文社会科学 |
中国近现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马克思主要基本原理概论、军事理论、形式与政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身心健康、、文献查阅、应用文写作 |
外语 |
大学英语 ( Ⅰ)、(Ⅱ)、 ( Ⅲ )、( Ⅳ) |
|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
PYTHON 语言程序设计 |
|
体育 |
体育 ( Ⅰ)、(Ⅱ)、 ( Ⅲ )、( Ⅳ) |
|
实践环节 |
军事训练、社会实践 |
|
学科基础 |
化学知识 |
基础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 Ⅰ)、物理化学(Ⅱ)、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C(Ⅰ)、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C(Ⅱ)、有机化学实验B(Ⅰ)、有机化学实验B(Ⅱ)、物理化学实验B(Ⅰ) |
大学数学 |
线性代数A 、高等数学B(Ⅰ)、高等数学B(Ⅱ)、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
大学物理 |
普通物理( Ⅰ)、普通物理(Ⅱ)、大学物理实验(Ⅰ)、大学物理实验(Ⅱ) |
|
知识领域 |
核心知识单元 |
|
生物科学基础 |
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 |
|
生物技术上游技术 |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基因组学、生物统计学、细胞生物学与细胞工程、细胞生物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生物科学前沿讲座、肿瘤分子生物学、结构生物学 |
|
生物技术下游技术 |
酶工程与蛋白工程、生物工程导论、生物技术制药、生化分离工程、生化分离实验与设计、工业生态学、生化工程与设备、生化工艺设计概论、生物工艺学、生化仪器分析 |
|
实践环节 |
军事训练、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社会实践、电工电子实习、生物化工工艺设计 应用软件实践、生化工艺实验、仿真生产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 |
|
专业文献检索 |
生物信息学、信息检索与科技写作 |
|
素质教育课程(5.0) |
核心(1.0) 、美育(1.0)、创新创业课程(2.0)、人文社科(1.0) |
|
素质教育实践(5.0) |
美育实践(1.0 )、创新创业实践(2.0) 、劳动与社会实践(2.0) |
三、专业核心课程
生物化学(BIO31700T)、微生物学(BIO33500T)、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BIO32402T)、生物技术大实验(BIO43200L)、基因组学(BIO42200T)
四、学制(修业年限) 四年(弹性学制 3 ~ 6 年)
五、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
六、辅修专业计划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BIO31700T |
生物化学 |
4.5 |
72 |
BIO31100L |
生物化学实验 |
1.5 |
48 |
BIO33500T |
微生物学 |
3.5 |
56 |
BIO33100L |
微生物学实验 |
1.5 |
48 |
BIO33401T |
细胞生物学与细胞工程 |
3.0 |
48 |
BIO42200T |
基因组学 |
2.0 |
32 |
BIO36201T |
病毒学 |
2 |
32 |
BIO32402T |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 |
3.0 |
48 |
BIO43200L |
生物技术大实验 |
2 |
64 |
BIO44206T |
酶工程与蛋白质工程 |
2 |
32 |
BIO32100L |
分子生物学实验 |
1.5 |
48 |
BIO36200T |
免疫学 |
2 |
32 |
BIO32201T |
遗传学 |
2 |
32 |
合计 |
|
30.5 |
592 |